爱的教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34075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的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爱的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爱的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的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的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的教育 爱 的 教 育启东市和睦幼儿园 薛丹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个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 。是儿童教育的基础标准和方法。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 说明了爱的主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发扬光大。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相关“爱”的问题需要处理,如儿童接收了爱,却并未感受到爱,更想不到付出爱。尤其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机制的引入,使部分人对人生的态度、需求发生了改变,对传统的道德、良心、爱产生了迷惑、怀疑、甚至唾弃。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须要探讨一下爱的结构和作用,弘扬爱的精神,以更加好的进行教育。 一、爱的结构 弗洛

2、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爱的要素由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组成。依据我们的演绎和认识,认为爱由了解、尊重、信任、关心、宽容、要求、奉献七个内容组成。 1、爱是了解大干世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兴趣和认知水平个不相同,没有了解就不可能进行语言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更不能达成情感上的融洽。就是说,老师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在心理学上称“移情”或“心理置换”,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和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实到实处。在儿童期,所谓的“问题”是个体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作为老师,若能常常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相信对了解孩子,关心孩子不无裨益。因此,了解是爱的前提。

3、2、爱是尊重 爱不是怜悯,爱不是施舍,爱不是并吞,爱是对生命的热爱,是试图用一个人的生命感去唤起另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激发生命的活力,因此,爱是尊重。只有尊重才会使孩子感到爱,的关心,假如没有尊重,那爱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爱,因为爱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在教育时,假如孩子尽了最大努力而事和愿违或是不小心造成错误肘,老师真诚的赞美和温和的话语能够极大的填补她的自尊心,使她感受到爱的力量。尊重是爱的锲机。3、爱是信任 爱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一个信任。老师信任孩子,相信她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相信她有更正缺点,认识错误的需求,相信孩子有主动上进的愿望和决心。相信能用爱感化迷途的羔羊,没有信任,爱的关心将是

4、无力的、苍白的,而孩子也只有建立了对老师的信任,爱才能被接收。信任是爱的桥梁。4、爱是关心 关心是爱的切入口,就是了解对方的需要,关心对方的疾苦,并努力去帮助她,如:父母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老师的传道授业,社会捐资贫苦地域全部的这些全部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主动的关心。我们对孩子的爱的关心是细腻的、无微不至的,既关心孩子的物质,又关心孩子的精神,当孩子以为自己被人注意、重视,而不是被忽略遗忘时,就会产生喜爱之感,愿意接收爱。因此关心是爱的表现。5、爱是宽容 冲突和错误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假如面对冲突和错误,一味的以恶相对,或是冷嘲热讽就会加剧矛盾,形成恶性循环。如:孩子是好奇的、好动的,在教育中经常含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就需要老师以博大宽容的胸怀相待,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以宽容的态度对之,则就显示出老师的善和爱。宽容是爱的润滑剂。 6、爱是要求爱本身表现出对孩子的要求,真正的爱不是无原财的迁就和无度的娇宠,而是伴伴随合理的要求,孩子能够从这些要求中感受到被信任、被期待。老师相信一个撒谎的孩子之因此撒谎是有原因的,也相信她能够更正这就是老师对孩子的的要求,而孩子依据这些要求克服、本身的缺点,不但接收了爱,而且把爱变成了动力。合理要求是爱的确保。 共2页,目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