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33961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专心-专注-专业摘 要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第三卷中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地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原因等,构建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该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本文通过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方面尤其是现阶段土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可以看出马克思地租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关键词:地租理论,主要思想,现实意义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1.1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

2、一个共同点: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1.1.1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在等面积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力率形成的,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形式。级差地租的形式分为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之间存在着肥沃与贫瘠、距离市场远近等方面的差异,这使得农业资本家在这些具有相同面积的不同的土地上进行等量资本的投入时,获得的产出是有差异的,所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不同。级差地租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3、每一租期内的对土地的投资都会改变土地的肥沃程度或相对位置,从而会形成下一轮租期的级差地租,增加地主今后的级差地租收入。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和前提,二者又有区别。级差地租是以土地自然肥力或自然生产力的不同为前提;级差地租则是以技术条件或技术生产力不同为基础的。级差地租是土地粗放经营的标志,级差地租则是集约化经营的表现。1.1.2绝对地租绝对地租的含义: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绝对地租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为原因,以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为一般条件。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1.1.3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的区别级差地租和

4、绝对地租的区别:产生的根源不同:级差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垄断,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具体形式条件不同:级差地租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绝对地租是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归属不同:绝对地租归地主,而级差地租归农业资本家和地主。1.2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1.2.1土地所有权是地租产生的前提马克思在分析地租的产生时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必定要支付的。可以说,“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而获取收益,这种收益在形式上表现为地租。反观我国亦有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5、。我国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也就是说,农村的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这两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在我国土地是具有所有权的,这也是社会主义仍然存在地租的前提。1.2.2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条件如果土地所有者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那么所有权和使用权是结合在一起的,就谈不上交纳地租了。只有在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地租。土地所有权归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获取收益,通过出租土地的形式来收取地租。由于农业资本家不占有土地,只能通过租别人的土地来

6、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这样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分别在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手里了。1.2.3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把地租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无论是优等地、中等地还是劣等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租种经营条件较好的土地而必须缴纳的、数量上存在差别的地租。优等地和中等地需支付级差地租,劣等地不支付级差地租。马克思在分析的过程中把级差地租进一步划分为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在同一块土地上,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农业资本家通过连续追加等量资本的投入获得的产出也是不同的,这样就形成了级差地租。级差

7、地租I和级差地租实际上是由投资方法的不同引起的,它们的出现是和优等地、中等地和劣等地的划分对应的。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地租都来源于劳动,实质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都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劳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虽然没有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的现象,但社会主义地租的源泉依然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过不再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而是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2.1运用地租理论探讨我国现行制度中的问题2.1.1如何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调动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资本主义社会,

8、农业资本家与工业资本家一样,都是为了剩余价值而生产。马克思所研究的地租理论具有普遍意义,既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适用,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资本家一样,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利润、增加收入是其内在要求。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条件下,级差地租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即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级差地租,由于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追加投资形成的,主要应由土地经营者即承包农户所得。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还比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如果没有相应的具体配套措施抓落实,农民的物质利益得不到保障,则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对各种投入也不可能继

9、续增加,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2.1.2 如何合理开发使用土地资源我国在利用土地资源上目前还存在总量失控、结构失衡、耕地剧减、土壤污染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城市建设或开发区用地规划者,未能以土地使用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利用地租这一经济实现形式,来管好用好十分有限的农村土地。城市中的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等各个区段用地比例不合理,关键是各个地段未能分门别类进行合理的区位定价。一些开发区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眼前的显现价值,而没有考虑到该开发区功能发挥后一些地段的巨大潜在价值,从而出现地价定位混乱,土地不能有效配置,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财政损失。2.1.3 我国农地撂荒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出现了大

10、面积的土地撂荒问题。这其实是农民在比较利益下的行为选择,农民进行农地投资的收益由于农地制度、地租分配、农产品价格、农业政策等不合理而得不到保证。从地租理论的视角看,出现撂荒问题的原因有: (1)级差地租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有,但目前对这部分价值进行分配时未能兼顾好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2)地租理论是以土地所有权已经确立,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前提来阐述的。虽然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国家所有外,皆归集体所有,但这里所指的集体到底是乡政府、村政府或是其他组织并不明确。由于产权不明晰,产权主体缺乏保护农地的意识和积极性。(3)在中国现阶段农业的超额利润仍是存在的,只是由于再分配

11、形式转移到工业部门,并主要归国家所有了。另外,由于我国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不是以劣等地而是以中等地生产条件为依据,导致经营劣等地的农民连平均利润都得不到,更不用说农业超额利润的实现了,自然就会使他们退出农业经营。2.1.4 西部山区农村贫困目前,我国导致西部山区农村贫困的根源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比如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制度倾斜等方面欠缺,导致投资不足、缺乏发展机会等都是重要的原因。从地租理论的角度看,根源在于级差地租的不同导致了收入贫困。西部山区农村地处偏僻,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进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其农业产出低于平原地区,而交易成本却高于平原地区。这实际就是级差地租的产生

12、过程。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土壤条件较好,但农户拥有的面积有限,通常都进行精耕细作,投入较多的资本和技术,以提高产量,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西部山区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土壤肥力低下,灌溉条件恶劣,只能进行粗放式的经营,广种薄收,这就导致了级差地租的产生。2.2从地租理论角度提出的政策改革建议2.2.1采取对策,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合理分配地租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使农民增加对土地的科技、资金投入,最终实现农业由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转变。政府必须根据每年农业生产的不同情形,采取灵活多样的对策,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丰收时,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增收的愿望。在歉收时, 由于农产

13、品价格缺乏弹性,也有可能出现农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但如果农民收入锐减,则应采取措施支援农业,把农民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2006 年,中国农民全部告别农业税,就是一项大的惠民举措,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连绝对地租也不用上缴国家了,必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2.2.2明晰产权, 处理好分配问题只有产权明确才有利于产权主体有效行使权利,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减少农地撂荒行为。根据级差地租理论,级差地租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有,但级差地租的形成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条件下,级差地租主要应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级差地租,由于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追加投资形成的,因此主

14、要应由承包农户所有。但无论是对于级差地租还是,其形成都包含了国家一定的投资。因此,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中地租收入的适当部分以某些税费、价格等形式转归国家所有是合理的。2.2.3运用级差地租原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任何农地征用,不管是城市扩张还是开发区建设,也不管是非农业用途还是农业用途,在征用前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主管机关应依据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做可行性分析之后方可使用。对已征用的土地,可考虑区域功能规划、具体地理位置、土地肥沃度、基础设施建设、将来发展走向等因素,对征用的土地进行功用细化分区。运用级差地租原理,对不同的地段分区设置合理的地租,以便在有关分区内达到地尽其利的目的。2.2.4加大

15、投资开发力度,促进西部山区农村发展级差地租理论为我国政府对西部山区农村采取适宜的扶贫策略提供了依据,对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办法,许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对生产及生活条件极差地区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这种政策事实上是对级差土地收益流失的一种补偿。参 考 文 献1 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 李勇,孙晓霞等.关于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加大对三农金融支持或干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53 易宪容,黄少君 现代金融理论前沿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4 焦瑾璞 农村金融理论发展的脉络分析 金融纵横 20085 柴福洪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选择 2006 6黄祖辉.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57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金融研究,20058温涛,冉光和.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丁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城乡和谐市场构建J.农业经济导刊,200610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农业经济导刊,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