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周年回眸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335195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周年回眸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周年回眸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周年回眸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周年回眸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周年回眸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周年回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五周年回眸(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越历史的光荣*(小标题)第三步棋:老工业基地的光荣与梦想翻开当今的中国经济版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 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凸现东西互动、 带动中部、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既是东北 等地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 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我国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出发,对区域经济布局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以提高宏观经 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指导思想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先后实施沿海发展 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 发展、加快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在二十年间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带动 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通过第二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基础设 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 11 月的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 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 续产业。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由此提出。人们形象地将这一战略称之 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第三步棋”。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东北 为我国建设独立、

3、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 重大贡献。以大庆油田这座号称支撑中国大半个世纪的血库为例,1960 年 4 月 14 日,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后的四十多年间,大庆累计生产原油 17 亿多吨,接近 全国陆上原油总产的一半,创造了连续 27年每年稳产 5000 万吨以上的纪录,这 在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算是奇迹。大庆成为中国经济的“血库”,支撑了中国 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一同载入中 国科技发展的史册时,大庆还向国家上缴了 4061亿元税金,这是国家对大庆总 投资的87 倍。承担原油价差 4190 亿元,出口创汇 495 亿美元。几十年来

4、,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的 贡献,铸造了共和国的辉煌。仅辽宁一省,从1953 年到 1994 年,全省就累计上 缴中央财政3234 亿元,占同期地区财政收入的 71.5。在“中国鲁尔”的英雄年代里,东北积聚了巨额工业资产存量和大量大中型 骨干企业,拥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187 户占全国的 10.2% ;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资产13241 亿元占全国的 14.9%。此外,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二, 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造船产量占全国的三 分之一。1990 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 备和技术老

5、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 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 是广东的 2 倍,而到2002 年广东是辽宁的 2 倍;1980 年黑龙江省的 GDP 与东部 6省市的平均值相当,现在为其46. 2%,人均GDP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振兴东北,让老工业区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布局;振兴东北,更承载了一个老工业区六十年的光荣与梦想。(小标题)五年,弹指一挥间五年多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以国有企 业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结 构进一

6、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 得到改善,重点民生问题逐步解决,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实践证明,中央实 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中共十六大上,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 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后, 经过反复讨论通过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 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于 2003 年 10 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 同年12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任组长。在 2004 年 3月 23 日举行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 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一次全

7、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针对东北振兴特别提出 了四点要求,包括以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根本出路;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为主要任务;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重要途径;以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 工作为重要保证。正是从2004年开始,中央确定的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相继施行。 率先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实行全面免征农业税政策,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补贴 范围和规模。中央财政对东北三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粮食直接补贴、良种 补贴等达 53. 1 亿元;并继辽宁之后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推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 体系试点工作;中央财政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 破产的支持力度,使一些资源枯竭

8、的煤炭、有色金属矿山及军工企业平稳地退出 了市场,大部分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 2004 年8 月,国务院批准了财政部等部 门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请示,截止2004年底,税 务部门共对 4 万多户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了增值税转型试点资格认定,经审核办 理抵减、退税12 . 82亿元。另外,中央同意减免表外欠息和核销呆坏账后,通 过核销损失类资产、剥离可疑类贷款等措施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企业的不良 贷款问题。截止2004年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东北 三省一市的分支机构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共核销损失类资产 340 亿元,剥离可疑 类贷款近 500 亿元。200

9、4 年的开门红为 2005 年开了一个好头。 2005 年 5 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 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 强农业,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体制机制转换,加快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 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及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等 7 项要 求。从 2005 年发生的一些事件里,人们不难看出在东北振兴的第二年,中央的 视线开始从宏观的把握慢慢开始转移向具体的实施细节,从而使得东北振兴战略 的实施更具有科学性和人性化。2005 年 8 月 11 日,国务院在大连的

10、召开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座 谈会上传出消息,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将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 制,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着力解决关系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 问题。第二天的 8 月 12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东北 地区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德 政工程、民心工程,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因地制 宜,分类指导,推广节能省地型住宅,确保新建房屋工程质量。要深入细致地做 好群众工作,搞好征地补偿和拆迁管理,切实把好事办好,务求取得新的进展。 2005 年 11 月 6 日,国务院批复了由财政部

11、、国资委和劳动保障部联合上报的东 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并批准成立由财政部、国资委、劳 动保障部、振兴东北办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试点的组织协调工作,正 式吹响了解决厂办大集体这个历史遗留大包袱的号角。2006 年,东北振兴被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指出:东北地区要加 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发展现代农 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 商品率和附加值。建设先进装备、精品钢材、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 工基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抓好阜 新、大庆、伊春和

12、辽源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搞好棚户区改造和采煤 沉陷区治理。加强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 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强 黑土地水土流失和东北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支持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同年,国务院通过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将松花 江治理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大事。2007 年,是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的一年,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同比 2002 年实现了翻番。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冶金 工业、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

13、业地位显著增强。非公经济迅速发展, 县域经济趋于活跃,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着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11 月 28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 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对其加大政策力 度支持,设立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改革资源税制度,调整资 源税负水平,增加资源开采地的财政收入;鼓励金融机构对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 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设立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同时,提出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 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和 加强环境整治、环保监管和生态保护。2008 年,国

14、内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家几度 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适时提出了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调控措施。东 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几年的积极转变,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经济质量和效 益不断提高。由于东北地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食品 加工等领域,经济外向度较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不 大,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所下滑,但是影响相对较弱,东 北地区全年经济增长依然基本保持了实施振兴战略以来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 势,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2009年 08 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 会议,讨论并原

15、则通过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 意见。重新部署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目的就是要求“东北地区努力实现 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 更大贡献”。其首条“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便提出要进一步打破 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防止 重复建设。明确了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鲜明 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兴潜力型产业。(小标题)蜕变,破茧成蝶的美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过程,实际上不仅仅是个经济结构的重 大调整、生产力要素的重新分配过程,更重要的是打破现存利益格

16、局,生产关系发 生重大变革的过程。只有革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机制,改变阻碍发展的旧思 想、旧观念,东北老工业基地才能焕发青春、重振雄风。东北地区国有大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地方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以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目标、 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以嫁接改造为主要方式。如何在国企改革改制成功与国有 资产保值增值之间找到最佳的标点。而存在于复杂操作层面上的分寸拿捏,岂是 一句“国退民进”那么简单!2003年,哈尔滨市政府以每股 3.25 港元、总价为 9.47 亿港元,将哈啤股 权 29.07 卖给了注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一家“神秘基金公司”。 2004 年 6 月, 还未完成国有股权交易程序,这家公司又转手卖给了美国 AB 公司,净赚1.3 亿 港元!哈尔滨一位副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