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定义:电子计算机简称计算机,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电子)机器,能自动、高速、 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储存、传送和加工处理2.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按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划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3. 计算机分类: 高性能计算机:是指比微机和工作站性能更高的计算机,主要以计算机速度为衡量标准; 微型计算机:又称个人计算机(PC);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对这个设备 进行控制和管理,使设备具有智能化操作的特点4. 计算机应用的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工程、远程控制、人工智能5. 未来新兴的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网络将计 算机6.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7.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元器件、电路板、零部件等物理 实体和物理装置,称为计算机硬件;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物理设备的总称,是 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又称为裸机8. 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 运算器: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主要功能是协调并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按程序中安排好的指令序列执行指定 的工作,使整个计算机系统有条不紊的工作;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结果,并能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高速、自动 地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对存储器的操作分为读操作和写操作两种。
有关储存器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存储器通常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为存储器(辅存),内存储器(即内存)用于存放CPU 要处理的数据和指令;外存储器(即外存)主要用于长期存放程序或数据信息内存和外存 的利弊:内存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其工作速度高,但造价高,断电后多数内存信息会丢失; 外存靠磁性物质或凹凸点记录信息,不会因断电而丢失信息,其造价较同样容量的内存而言 低,但其工作速度较慢位(b):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位;字节( B): 8 个二进制位(即 8 个位)称为一个字节;容量:是指存储器能保存的二进制位的数量,通常用B表示计算机常用容量的进率:1024) 字长:CPU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地址:计算机的储存器被划分为储存单元来管理,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二进制位,每个存储 单元有唯一的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就叫做储存单元的地址; 输入设备:将外部世界的信息传输到主机,将其变成机器能识别的形式输出设备:作用是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成人们认识的形式9. 软件:是指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及其使用和维护文档的总和; 软件系统:是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和;10. 计算机软件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必备):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DOS、Mac OS、UNIX、Linux、OS/2)、数 据库系统、语言处理程序(C/VB/Java)、诊断程序;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中所有软、硬件资源的一组程序。
功 能:)操作系统直接运行在裸机之上,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在操作系统的支 持下,计算机才能运行其他软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硬件系统加上操作系统就构成了一台 虚拟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有好的使用平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与其他软件 的接口,也是计算机和用户的接口应用软件(可选):用户为解决实际问题开发的专门程序(Photoshop、AutoCAD)11•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即冯•诺依曼原理(1946)): 计算机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储存器中,计算机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储存器中取出指令并执行; 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指令:规定了计算机要执行的一系列基本操作; 程序:是完成处理功能的所有指令的有序集合;12. 计算机工作的基本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有序重复直至所有指令完成;13.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二进制只有0和 1两种状态,正好与物理部件的两种状态相对应; 二进制的 0和 1可以与逻辑代数中的“真”和“假”对应,便于应用逻辑代数理论研究计算 机理论;14. 进位计数: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简称数制; 15:十进制和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16.数据: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 分为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17. 西文字符编码(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标准 ASCII 码是一个用 7 位二进制数来编码,用 8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的编码方式,其最高 位是 0常见字符A的ASCII码是65, a的ASCII码是97;18. 汉字编码: 输入码: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现成的西文键盘,对每个汉字编排的输入汉字的编码;原理: 利用键盘上的字母和数字键来描述; 内码:又称机内码,是指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加工和传输汉字时所用的油0 和 1组成的代 码;原理:将汉字交换码加上20H,得到汉字的国标码,又进一步将国标码的两个字节分别 加上80H得到机内码; 无论哪种输入码,将汉字存入计算机的总是汉字的机内码即输入码和机内码之间是一一对应 的转换关系,与输入法无关;字形码:又称为字模,是表示汉字字形的编码;原理:常用点阵形式和矢量形式表示;将所 有字形码集中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中,称为“字库”;19•微型计算机(PC):即个人计算机或微机,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体积较小的电 子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及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 而构成的裸机;20.微型计算机组成:硬件和软件两部分;主机]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器】微机系统硬件<外部设备王机] 【控制器】、主存储器(内存)【存储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传声器、数码照相机、扫描仪【输出设备】:显卡、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软件J系统软件:Windows系列、DOS人[ 应用软件:Office、VB21. 主机:是安装在一个主机箱内所有部件的统一体;22. 主机内的部件:主板:又称系统板或母板,是装在主机箱中的一块最大的多层印刷电路板,主要是维系CPU 与外围设备间能协同工作;总线: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能够为多个部件共享的一组公共信息传输通道;常根据传输信号的 不同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三大总线;数据总线:由于CPU与内存或I/O接口之间的数据传输,其条数取决于CPU的字长,信息 传送是双向的;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存储单元或I/O接口的地址信息,其条数决定了计算机内存的大小信息 传送是单向的;系统I/O总线扩展插槽:PCI总线(外围设备互联总线,主要是使新外设(芯片级)能够快 速而简易地连接起来)和AGP总线(插AGP显卡)I/O接口 :主要是将外围设备与系统连接起来并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 专用外围组芯片:是与各类CPU相配合的系统控制集成电路组; 芯片组通常分为南桥和北桥两部分;北桥芯片是连接主机的CPU、内存等,南桥芯片主要是连接总线、接口等;23•中央处理器(CPU):又称微处理器,是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 在一块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其内部分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主频,是指CPU的工作效率;字长,是指CPU可以同时传送数据的位数;外频,是指CPU和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CPU的性能主要由主频和字长决定;一级高级缓存(LI Cache )和二级高级缓存(L2 Cache);24•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由主板和内存条上安装的多种存储器集成电路组成;用于为CPU 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操作数据;内存芯片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读写)存储器RAM两大类; 与 ROM 和 RAM 相关的:ROM:是一种只能读取而不能写入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不需要改变的信息(由厂商写 入,断电后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ROM BIOS: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出输入系统,是将微机系统的最基础程序(BIOS)固化在 主板上的ROM中;“固化”是说BIOS程序是以物理的方式保存在ROM芯片中,即使关机 也不会丢失;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就是常说的内存,ROM中的信息可以通过指令随时读取和写入; 其主要的功能是存储运行中的系统策划给你续、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等;断电后RAM中的信息会自动消失;DRAM:动态RAM,缺点是读/写速度较慢,通常说的内存主要有它构成;SRAM:静态RAM,优点是读写速度快,缺点是集成度低,价格较高;一般用几个SRAM 作为主存储器的小容量高速缓存,即通常说的外部Cache或L2 Cache;主要是在CPU和主 存储器间建立一个高速缓冲存储器,减少高速CPU对低速主存的访问,从而提高系统的运 行速度;25.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用来存放系统文件、大型文件、数据库等大量程序与数据信息; 常有软驱和软盘、硬盘、光驱和光盘、闪存盘;与磁盘相关的概念: 磁道:是当磁头不动时,盘片转动一周被磁头扫过的一个圆周; 扇区:为了记录的方便,把每个磁道划分成许多等长区段,每个区段叫做一个扇区; 簇:一个磁道上的一个或更多扇区组合成一个簇; 格式化是指对磁盘或磁盘中的分区进行初始化的一种操作,这种操作通常会导致现有的磁盘 或分区中所有的文件被清除;通常分为低级格式化和高级格式化,对硬盘的格式化为高级格 式化,软盘两者皆有;容量:见上;26.Internet:国际互联网,别称网间网,是利用通讯设备和通讯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 能独立的终端设备相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规则、协议等)来 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人工系统;Internet的组成:终端设备通信路线和交换设 备 协议;27.协议: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被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 28.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 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29•网络应用的两大模式:C/S和P2P模式;C/S,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模式,在这模式中一定有一台称之为服务器端的主机在为 称为客服端的众多主机提供服务;P2P,Peer to Peer,对等模式,在这模式中每个主机都可以接收其他主机的服务而成为客户 端,同时又可以为其他主机提供服务而成为服务器,故称其为对等端;30.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应用层(HTTP协议、FIP协议、SMTP协议和POP3协议)、传 输层(TCP协议、UDP协议)、网络层(IP协议)、数据链路层、物理层;OSI参考模型(7层模式0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 理层;TCP/IP参考模式(4层模式):应用层(数据段)、传输层(数据包)、网络层(数据帧)、主 机到网络层(比特流);HTTP 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因特网传送万维网文档 的数据传送协议;FI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TCP/IP是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 件的协议;TCP 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 议;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