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33387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案课题: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 第1 课时 总序第 24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人物的英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教学难点:通过感悟人物的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或图片教学过程:一、 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 关于抗日战争,你们了解到了什么?(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后,教师可对抗日战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2. 课题中的人物“史沫莱特”是一位美国女记者,她的“中国儿子

2、”是一位抗日的小英雄,名叫沈国华。本文深情地讲述了有关这位小英雄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二、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1. 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新词障碍。2. 吧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了史沫莱特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的那几件事?想想哪些内容是作为重点写的?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明确重点。三、 小组交流,全部交流。1. 指名读课文。读不好教师可指导。2. 小组交流课文写了史沫莱特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的那几件事及记叙的重点。3. 全班交流。4. (1)课文记叙了“中国儿子”沈国华的那几件事?课文中继续了沈国华的四件事情:.细心照料史沫莱特,工作认真负责;.为保护史沫莱特,被荆棘划

3、得满脸血痕; . 谢绝史沫莱特的好意,和史妈妈依依惜别; .牺牲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2)课文重点记叙了哪些事情?课文中的记叙了沈国华为保护史沫莱特,被荆棘划得满脸血痕以及谢绝史沫莱特的好意,和史沫莱特依依惜别折两件事。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鼓励学生深入读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最好能入情入境。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史沫莱特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的四件可歌可泣的事,你是不是很受感动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 第 2 课时 总序第 25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4、年 月 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人物的英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3.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沈国华热爱祖国、誓死保卫祖国的鉴定决心。4.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教学难点:通过感悟人物的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課文史沫莱特的“中国儿子”一文写了有关沈国华的哪几件事情?其中,哪两件事情是作者重点记叙的内容?二、熟读思考.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令你特别感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文中标画出来。.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

5、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标注在渴望的空白处。三、交流感悟.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投影出示:(1)望着眼前这个被荆棘划得满脸血痕的孩子,史沫莱特热泪夺眶而出,紧紧搂抱住他,一个劲地叫着“儿子,我的儿子!”你从“热泪夺眶而出”“ 紧紧搂抱”“ 一个劲地叫”这些词语中体会到史沫莱特的什么心情? (异常激动)史沫莱特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激动? (沈国华为了保护史沫莱特的安全,被荆棘划得满脸血痕)船走出很远,是你国华还沿着湖边跑着,边哭边喊:“妈妈!妈妈!”“儿子,我的好儿子,妈妈会来接你的!”史沫莱特也站在船尾不停地扬手。 你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什么

6、心情? 这种难分难舍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沈国华:“跑”“挥”“哭”“喊”史沫莱特:“不停地扬手”2.学生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四、启发思考,小结写法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将英雄人物刻画得如此形象生动的?(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抓住了任务的神态、动作及语言进行刻画,是史沫莱特“中国儿子”沈国华的形象鲜明而突出)五、知识延伸,网络拓展让学生走进网络世界,去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为祖国献身的英雄人物,并把感受写下来,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主要体会人物心情方面去谈。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表哥驾到 第 1 课时 总序第 26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7、 执行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风格独特的语言。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介绍文章体裁,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小小说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表哥驾到就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的特点是:构思精巧,悬念突出,布局缜密。二、 质疑定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 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如:“我”对表哥驾到是一种什么态度?表哥有什么优点?“我”和表哥的关系怎么样?2. 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 检查

8、预习情况1.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纠正字音,指导书写。3. 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 滔滔不绝 相貌堂堂 和蔼可亲 彬彬有礼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在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哪些内容。2.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3.全班交流。 (投影出示四部分的内容)(1)表哥驾到前,“我”提心吊胆。(2)“我”和表哥初次见面,一见如故。(3)妈妈盛情款待表哥和大姨,一个劲地称赞表哥。(4)“我”无意中听到大姨在表哥面前表演“我”的话,高兴极了。4.教师小结。五、熟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朗读。2.自由读。大声朗读课文,吧课文读通顺。3.互读。吧自己喜欢读的部分读给

9、同桌听。4.展示。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全班评议。六、课堂小结有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字词方面去谈。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表哥驾到 第 2 课时 总序第 27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2.品读文章独特的语言。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风格独特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风格独特的语言。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说说部分课文的内容。二、思考讨论,理解内容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提心

10、吊胆”是什么意思? (形容非常担心害怕)(2)“我”为什么对表哥的到来提心吊胆?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612自然段),思考交流;(1)从这一部分中的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我”对表哥的到来,思想发生了转变?(2)“我”的思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表哥到来后。我们一见如故,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思考:(1)妈妈对表哥的评价是什么?对“我”的评价是什么?(2)她为什么这样评价“表哥”和“我”?4.学生齐读第四部分(1619自然段)讨论:(1)大姨在表哥面前是怎么称赞“我”的?(2)她为什么要在表哥面前一个劲地称赞“我”呢?三、品读词句,感悟写法1.投影出示一下句

11、子: (1)仿佛我也是一道要隆重推出的大菜。(2)我在家,还从来没有受到过这种规格的鼓励。2.你们喜欢以上句子吗?能说说原因吗?3.教师小结:这些句子写得多好啊!4.你能照样子也写上一两句吗?5.学生练写,交流点评。四、朗读感悟,回归整体1.边读边品味文中风格独特的语言。2.学习了本文,你想说些什么呢?五、课堂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10 表哥驾到 我和表哥:提心吊胆称兄道弟亲如一人 称 赞 妈妈和大姨:用心良苦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同学,请大声点 第 1 课时 总序第 28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

12、.有感情地朗读渴望,理解渴望的内容。3.能从文章中受到启发,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件了解作者自信心建立的过程。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事件了解作者自信心建立的过程。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有哪些同学性格内向,害怕当众讲话吗?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老师的鼓励重不重要?今天,我们请一位这样的同学给我们讲一讲得到老师鼓励后的感受吧!2.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老师的鼓励使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勇气的事。二、 检查预习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如坐针毡 安分守己 恐怖 禁锢 哑然失笑 自

13、闭 不绝于耳 言犹在耳3. 课文讲述了一位老师的鼓励使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勇气的事,这句鼓励的话语是什么呢?4. 检查朗读情况。三、 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1.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悟到“我”曾经是一位缺乏自信的同学?(3)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2.学生按自学要求思考,教师巡视辅导。3.同桌讨论。四、全部交流。1. “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2. 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悟到“我”曾经是一位缺乏自信的同学?3.

14、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五、引导学生理解“同学,请大声点”在 全文中的作用。“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句话贯穿了全文。“同学,请大声点”为线索,写出了“我”得到了鼓励,获得了勇气和信心的经过,取得了“红线穿珠”的艺术效果,使文章结构十分紧凑。六、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窃读记 第 1 课时 总序第 29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4.激发学生热爱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