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332352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雪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沁园春雪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沁园春雪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沁园春雪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沁园春雪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雪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雪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雪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是重点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沁园春雪是一首咏雪的名篇,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情感豪迈,是一篇可诵可鉴的诗词佳作。二、教学目的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成为未来建设祖国的“风流人物”打下知识基础。认知目标: 理解词的内容,品味词表现的艺术境界。感悟词中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伟大的抱负,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能力目标: 学习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培养学生在诵读中鉴赏词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培养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思想内容的能力。难点:景物描写动静

2、结合、虚实结合的写法;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评价。解决办法:超前背诵,课堂朗诵,研读点拨,多媒体辅助。四、学法指导:诵读感悟 思考讨论 迁移训练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目标 1、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意,背诵这首词。 2、在反复朗诵中,感受词中气势恢宏的意境,作者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3、搜集积累毛泽东诗词,诵读品味第二部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多媒体辅助设计目的激情导入师:他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个在山沟里长大的赤子,父母赋予他生命,大地赠予他灵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用自己奋斗的一生,求得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他是谁?生:毛泽东。(多媒体:画面 毛泽东各

3、时期的图片动态出现 音乐:东方红)师:毛泽东是中国历史的巨人,也是世界历史的巨人。他用自己奋斗的一生重写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大诗人。他的诗词写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情操,激人感奋,催人上进。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画面:白雪皑皑,毛泽东意气奋发,指点江山,一边是其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追思伟人以情感人营造氛围背景展示师:同学们说一说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生:(画面:风方雪景风光画,背景文字动态出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建设陕甘宁根据地,中国革命蓬勃发展,此时毛泽东领导全党又展开了反抗帝国主义的

4、伟大斗争, 2月在陕北清涧县,正逢一场大雪,毛泽东同志攀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这道沁园春雪。师: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遇到了分别二十年的柳亚子先生,毛泽东将这首沁园春春抄赠给他,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首次刊出这首词的传抄稿,引起轰动,柳亚子评价这首词,“看千古词人共折腰”。了解背景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听读感悟师:请同学们看荧幕画面,听朗读。而后谈谈自已的感受。(多媒体画面:根据词句的内容,北方风景,古代英雄人物,现当代风流人物图片(动画)文字:词句 朗读录音。)(出现感悟目标:听了朗读,看了画面,谈谈你的感受。)(学生

5、畅所欲言,教师鼓励)情景动人有感 而发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多媒体辅助设计目的朗读鉴赏一、师:请同学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思考: 1. 这首词写了什么?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多媒体出示:1. 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物?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归纳1描写了北国冰封雪飘的壮丽秀美景色 2、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伟大的抱负,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答案在多媒体以点击出现) 二、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思考讨论,完成学习目标:(多媒体:学习目标在荧幕出现,答案以点击形式出现) 1、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为词创设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词

6、前三句,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图,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创设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2、上阕哪几句分写雪景的?由哪个词领起?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遥望长城的里里外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的上游、下游,顿时失去了滚滚的波涛。群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如蜡象在奔跑,要与老天比高低。由“望”领起。 3、“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词中所描写内容却远远超过作者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 自西而东,自南至北,如此广阔的地域,并不绝对实写,有诗人的想象。这样写出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概,读者

7、可以想象诗人顶天立地的形象。4、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却写他们“驰” “舞,”化静为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写:(1)有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到山势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动感。(2)有精神因素,大自然景象生机勃勃,使人精神振奋,也喻示着中国革命蓬勃发展。 5、作者写想象虚景的诗句是哪几句?用自已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美景。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的美景由学生自由发挥) 6、词的上阕写景有什么特点? 总分结构;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应用了多种修辞手法。7、词的上阕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北国冰封雪飘的壮丽秀美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

8、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因情悟文全面把握深入分析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多媒体辅助设计目的朗读鉴赏三、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下阕。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教师点拔,师生共同归纳出答案)(多媒体:学习目标在荧幕出现,答案以点击形式出现) 1、承接上阕,开启下阕的词句是哪一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了哪几位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历史上的杰出英雄,有过赫赫战功,产生过巨大影响。3、对于秦皇等历史人物,作者用了一个词来进行评价,找出这个词,品味其中的丰富含义? “惜”, 一个“惜”字具有深长的意味

9、:(1)惜中带褒,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勋。(2)含蓄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指出他们短于“文治”。(3)表达当今革命英雄后来居上的豪情。 4、理解“风流人物”的含义。真正的风流人物是谁? 风流人物是指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杰出才能,有伟大抱负的人。真正的风流人物,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宣言。是全词的主旨。5、概括下阕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评古论今,表达了当今无产阶级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四、学生再读沁园春雪,再现诗词的形象,把握语气、语调,淋漓尽致地表

10、现出作者豪迈的感情。因情悟文全面把握深入分析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多媒体辅助设计目的归纳小结师:我们对本首词的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方法归纳一下(教师点拔,学生回答,共同归纳完成。)(多媒体:以逐步添加的方式设置动画,形成板书) 一、 上阕描写了北国冰封雪飘的壮丽秀美景色。(北国雪景)开篇总写(冰封雪飘 总写)而后用“望”字统领(“望”),抓住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群山高原具体描绘。(长城内外: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 原:驰) 再写想象中的雪后美景。(晴日妖娆 想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无限热爱之情。(山河壮美)情景交融,景物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二、下阕:

11、评古论今,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评古论今)。先以“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内容,又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开启下阕(赞美江山,引出英雄 过渡)。再以“惜”字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有褒有贬,也包含了无产阶级领袖必将后来居上胜过前人的意味。(“惜”)(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最后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结,点明主旨,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主旨)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感情豪迈。(抱负伟大 信念坚定)及时总结巩固重点形成体系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多媒体辅助设计目的归纳小结上阙:山河壮美情景交融北国雪景 冰封雪飘(总写)“望

12、”长城内外: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原:驰 晴日妖娆(想象)下阙:古今风流赞美江山,引出英雄(过渡)“惜”抱负远大以古衬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旨) 学习重点板书归纳一目了然今朝风流师:同学们说说当今的风流人物生:邓小平改革的总设计师 江泽民中央第三代领导人 邓稼先两弹元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张朝阳全球企业新星 求伯君知识英雄邓亚萍乒坛猛将 王军霞“东方神鹿”徐虎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九八抗洪子弟兵为了百姓的安危,尽显英雄本色,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以及在各行各业为时代的辉煌而默默奉献的的普通劳动者 (多媒体 画面:当今风流所列举的图片 音乐:起进新时代)时代精

13、神激人奋发教学环节师生活动 多媒体辅助设计目的阅读迁移(多媒体:出示以下内容,答案以点击出现) 阅读分析浪淘沙,北戴河完成以下题目: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写沁园春雪相比,写作上有何异同? 同:上阙写景,下阙议论抒情,追思古代杰出人物来表现思想感情。 异: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2、这首词写于1954年,联系当时的历史现实,说说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通过对雨中的北戴河景色的描绘和对魏武帝的追忆,赞颂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迁移课外培养能力课后练习 1、默写这首词。2课外鉴赏毛泽东贺新郎读史,写一篇简短鉴赏文字。3、课外搜集毛泽东的故事,感受伟人的风采,学习伟人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