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33047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某省宁远县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暨初步设计报告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41.1 项目名称41.2 主管部门41.3 建设单位41.4 建设地点41.5 建设内容及规模41.6 投资概算51.7 建设期限5第二章 建设背景与编制依据62.1 建设背景62.2 建设目标82.3 设计原则92.4 设计范围92.5 建设条件102.6 设计依据12第三章 市场分析133.1 国际市场133.2 国内市场15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174.1以苗育苗技术方案174.2夏插快繁技术方案184.3 测土配方及土壤改良19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225.1设计原则225.2 田间工程设计23第六章 投资概

2、算与资金筹措256.1 概算依据256.2 项目概算256.3资金筹措27第七章 招标方案287.1招投标依据287.2招标范围287.3招标方式30第八章 实施计划318.1 建设期限318.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318.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318.4资金运用32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339.1建设期组织管理339.2 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349.3 员工聘用与培训36第十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3710.1财务评价3710.1.1财务评价依据3710.1.2销售收入3810.1.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3810.1.4财务效益分析3810.1.5财务评价结论3910.2社会效益分析4110.3 生

3、态效益分析42第十一章 投资风险分析4311.1主要风险因素识别4311.2风险评估4311.3风险评价4511.4风险对策46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某某省宁远县茶叶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1.2 主管部门某某省宁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3 建设单位某某省宁远县茶叶科技开发中心1.4 建设地点某某省宁远县阳坝镇1.5 建设内容及规模在宁远县阳坝镇老庄村、油房坝村建成占地面积15亩,年产优质茶苗100150万株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采用以苗育苗技术,对原种圃(母本园)中已足龄茶苗剪穗扦插;采用夏季快速繁育技术,对引进优良新品种插穗株剪穗扦插;利用塑料大棚覆盖技术,建成面积为15亩,年产150万

4、株优质茶苗的扦插苗圃园。1.6 投资概算本项目概算总投资为60万元。其中:采购苗木1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6.7;田间工程30.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0.8;其它费用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0;预备费用3.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培训费用3.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8;技术推广费用6.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0.7。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分别是:中央灾后重建基金50万元;单位自筹资金10万元。1.7 建设期限项目建设周期2年,从2009年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初步设计,止2010年建成投产,达标验收。第二章 建设背景与编制依据2.1 建设背景宁远县是我省茶叶的主产区之一,尤其以“龙神”为代表的本地茶叶

5、深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有50多年的种植历史,茶叶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并成为宁远县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经达到5.68万亩,投产面积2.8万亩。建成阳坝镇宋沟、大沟等4个茶叶专业村,基本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产业经营格局。2007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70万公斤,产值达到3200万元。2001年以来,宁远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整县核桃,南茶北蚕”的特色兴县战略,在继续搞好传统产业的同时,把特色产业开发的着力点集中转移到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产业上来,把茶叶产业的开发以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为努力方向,确定了进一步把基地做大

6、,把龙头企业做强,把品牌做优,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努力,使全县茶叶产业开发向经营集团化、企业市场化、加工自动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机械化方向迈进。在茶叶基地建设上,坚持按国家无公害和有机茶基地建设标准建设茶园,部分茶园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有机茶基地等认证。2003年3月,2万亩茶园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同年9月,大沟村500亩茶园再次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发展与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并荣获“中国有机茶之乡”称号,宁远县龙神茶叶原产地域保护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审批,以每年新增5000亩茶园的发展速度,通过有性茶苗栽植、茶籽种植等方式方法不断壮大基地规模。 宁远县按

7、照“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在不断扩大龙神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同时,鼓励群众自办加工厂,逐步形成了以宁远县龙神茶业集团公司为中心,两河、铜钱、供销等8家茶叶加工厂和10多家个体加工户并存的龙头带动格局,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茶叶加工难的问题,促进了茶农增收。进一步完善茶叶协会动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新建宋沟、大沟等茶叶专业村4个,发展种茶大户70户。完成了有机茶认证和QS质量安全认证,发展茶叶产业协会5个,实现了县上有协会、乡村有分会的目标。 宁远县茶叶产业示范点建设成效明显,建成阳坝大沟有机茶两河无公害茶叶、阳坝宋沟村生态观光园示

8、范点3处,示范面积1800亩,茶园养鸡1000只,科技示范带动群众3600余人,形成了一条鸡茶共生、节本增收、提高茶叶品质的生态农业模式;科技服务扎实有效,充分发挥“一站三会”的职能作用,开展“一证两卡”规范化服务,举办技术培训班100期,培训茶农7万多人;依托项目带动,积极争取科技项目,加快茶叶良种繁育,建立繁育基地30亩,育苗大棚11座。 在茶叶发展中,宁远县坚持走品牌战略,努力打造精品、名牌产品,龙神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宁远阳”牌“龙神翠竹”、“龙神翠峰”、“龙神阳坝银毫”、“龙神阳坝毛尖”、“龙神绿茶”、“龙神炒青”等6个品牌11个级别的龙神系列无公害和有机茶叶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外茶叶

9、评比中屡获殊荣,备受市场好评。目前,阳坝镇茶叶面积达到了25767.4亩,人均茶园2.2亩,茶叶总产量达到20万公斤,总产值达1234万元,农民人均种茶收入达106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阳坝成为全省第一个无公害茶叶基地和有机茶基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茶叶发展第一镇。茶叶不仅装扮了宁远县的山山水水,更致富了一方百姓,成了宁远县宜茶乡镇群众奔小宁远的“绿色银行”。茶叶生产必将为打造生态宁远县、富庶宁远县增加更为靓丽的光彩,陇上茶叶第一县正在陇原大地悄然崛起。但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充和发展,茶叶生产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品质退化、品种混杂、病虫害发生,导致茶叶单产低、产量小、质量不稳、经济效益差等问

10、题,制约了本地茶叶的进一步发展和长远目标的规划。因此,如何使茶叶品种能够“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又将使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历程中需着力研究的新课题。2.2 建设目标(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茶树新品种,建成茶树优良品种原种圃(母本园),为新品种的扩大种植奠定坚实基础。(2)采用大棚覆盖技术,周年生产繁育优质茶苗。建成面积为15亩,年产100150万株优质茶苗的扦插圃,为茶农提供价廉质优的茶苗。(3)建立茶树优良品种快速繁育体系和良种繁育基地,形成引种、扦插繁育、成苗供应一体化的优质茶苗生产经营链,持续为茶农提供优质茶苗,解决当地茶树品种混杂退化,茶农种植效益下降的问题。2

11、.3 设计原则项目设计坚持“生产必须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原则。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进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合理利用土地现状进行布置设计,使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在品种选择上,瞄准有市场潜力的茶叶新品种,突出重点;在技术选择上,注意引进高新技术成果,以快繁技术作为重点内容;在实施与运营模式上,以现代高效农业企业运作模式为主,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通过快繁体系、繁育基地建立、科技示范与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2.4 设计范围良种繁育基地平面设计;田间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塑料大棚设计。2.5 建设条件2.5.1 自然资源条件宁远县位于某某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

12、交界地带。系先秦古雍梁之地,巴属古道之一。西汉设道,北魏始置“平乐县”,1929年(民国18年)置“永宁远”县,后载“永”字为宁远县。宁远县区域位置优越,东邻陕西省略阳县火车站,南接陕西宁强县至阳平关火车站,西与武都县毗连,经文县可直达九寨沟,北以西汉水为界,可经成县、天水直至兰州。县域林草覆盖率高达70%,平均海拔高度1184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757mm。境内无山不青,无水不秀,气候湿润,山川秀美,风光崎旎,自然、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占有宁远南三分之二面积的古老原始森林,阳坝茶园风光,神奇美丽的梅园沟等景点景区,堪称某某的“西双版纳”,世界名茶之乡。宁远县境内气候属

13、典型亚热带向暧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全县极端最高温为35.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6.7,年均温度10.9,年均降水量757.3mm(宁远南无公害茶叶基地降水量9001000mm,宁远北550750mm)年均蒸发量1062.4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75%,日照时数1658小时,0的积温为4160,5的积温为3949.1,10的积温为3578.1,全年无霜期203天(初霜期10月30日,终霜期4月9日)。宁远县南部的阳坝、两河、铜钱、三河、白杨5乡镇,是我国典型的北方高海拔优质茶叶培植区,特别是阳坝,气候湿润,土

14、壤偏酸,海拔1200以下,年平均气温1215,无霜期220250天,10的活动积温38004500,年降雨量8001200mm,相对湿度75%以上,土壤ph值5.06.5,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2.5.2 建设单位条件项目建设单位是宁远县茶叶科技开发中心,该中心是宁远县专业从事茶叶产业技术开发、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国家事业单位。自1981年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开发和服务工作,使全县茶叶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茶叶基地由原不足1000亩发展到现在的6万多亩,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会五站”(茶叶协会、技术服务站、种苗站、病防站、质检站、土肥站)业务工作已全面开展,其职能作用显得尤为明显和重要。

15、特别是近年来,按照县委政府“打绿色牌、唱绿色戏,依托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和“南茶北桑”特色立县战略思想,在产业开发上坚持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开发无公害茶和有机茶为努力方向,坚持把基地做大、把龙头做强、把品牌做优原则,走产业化发展路子为指导思想,在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科技服务、生产加工、开拓市场,引导农民致富、培植地方财源、打造名优精品、对外宣传宁远县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使全县茶叶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茶叶中心目前现有技术人员42人,生产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其中“龙神”系列茶叶产品已经在省内外获得多项大奖,并且占有了一定的市场。2.5.3 项目区选择项目建设区阳坝镇,远离城区等工业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完全满足国标GB3095-1996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项目区距周围的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等都在50m以上;距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