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毕业论文.总结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330389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与健康毕业论文.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食品营养与健康毕业论文.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食品营养与健康毕业论文.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食品营养与健康毕业论文.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食品营养与健康毕业论文.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与健康毕业论文.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与健康毕业论文.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年论文肥胖极其对健康的影响姓名:至理学号:12249120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养生方向)年级:12级指导教师:杭瑜瑜完成时间:2015年04月20日肥胖极其对健康的影响王痂1(琼州学院食品学院12级食品营养)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病患者人群越来越大。肥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种人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肥胖不仅仅是体态的改变,而且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由特定的生化因子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发病过程复杂。肥胖对人的心脏、肝脏功能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常与糖尿病、血脂症、肾机能不良等多种顽疾为伍。肥胖病的治疗是非常复杂的,但是肥胖也是可以预防的,有

2、效的控制及降低体质水平,是人们维护、追求健康的重要举措。1-2关键词:肥胖;体质指数;腰臀比;肥胖分类与预防ObesityanditsimpactonhealthWangPei(QiongzhouUniversityFoodScienceFoodandNutrition)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improve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s,moreandmorepeopleobesepatients.Obesityhasbecometheworldsnations,thecrowdwidespreadproblem.Obesityisnot

3、justachangeinposture,andisachronicdisease,iscausedbyaseriesofspecificbiochemicalfactorregulationandenergymetabolismeatingdiseasepathogenesiscomplex.Obesitycausesmanyadverseeffectsonthehumanheart,liverfunction,oftenassociatedwithdiabetes,hyperlipidemia,poorkidneyfunction,andotherillscrowd.Obesitytrea

4、tmentisverycomplex,butobesityispreventableandeffectivecontrolandreducethephysicallevel,isthatpeoplemaintainahealthypursuitofimportantinitiatives.Keywords:Obesity;BodyMassIndex;Waisthiprate;Classificationandpreventionofobesity1 .肥胖及其评价1.1 肥胖的定义和分类1.1.1 肥胖的定义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分布异常的疾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能量摄入多于消耗造成失

5、衡的结果,是一种多因素慢性代谢性疾病,它是是由特定的生化因子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疾病,发病过程非常复杂。按照WHO勺定义,肥胖是一种疾病,它包括了肥胖本身对健康的损害以及肥胖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对健康的损害两个方面。肥胖病主要表现为体内脂肪含量增多,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体脂的分布失调以及局部脂肪沉淀,同时多数肥胖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脂代谢紊乱,常与R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存在,并成为其重要的致病细胞原因,称为代谢综合征。脂肪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含大量的脂肪细胞,按细胞的颜色和结构分为白色脂肪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白色脂肪细胞的功能

6、主要是储存脂肪,棕色脂肪的功能主要是产热。与正常人和瘦人相比,肥胖患者白色脂肪较多而棕色脂肪较少。肥胖者因为棕色脂肪组织量少,致使产热这一有效的调解方式失灵,引起能量过度积蓄,进而转化为脂肪积聚起来。31.1.2 肥胖的分类肥胖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肥胖可分为先天遗传性肥胖,后天病理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按照体型的不同,肥胖可分为苹果型肥胖,梨形肥胖和均匀性肥胖;按照脂肪细胞变化的不同,肥胖可分为增值性肥胖,肥胖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通俗的方法是将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药物性肥胖。41.1.3 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这类

7、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这种主要由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1.1.4 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由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引起的一类肥胖,约占肥胖病的2%5%左右。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同时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多表现在: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胰岛B细胞瘤;性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颅骨内板增生症等多种病变中。治疗时主要治疗原发病,运动及控制饮食的减肥方法均不宜采用。1.1.5 .药物引起的肥胖:有些药物在有效地治疗某种疾病的同时,还有使患者身体肥胖的作用。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8、类药物、治疗精神病的吩嚷嗪类药物,一般情况而言,只要停止使用这些药物后,肥胖情况可自行改善。遗憾的是,有些患者从此而成为“顽固性肥胖”患者。1.1.6 其他1.1.6.1 痛性肥胖亦称神经性脂肪过多症。病因不明。妇女多发,且出现于绝经期之后,常有停经过早、性功能减退等症状。临床表现在肥胖的基础上出现多发的痛性脂肪结节或痛性脂肪块。脂肪多沉积于躯干、颈部、腋部、腰及臂部。早期脂肪结节柔软,晚期变硬。随着脂肪结节不断增大,疼痛随之加重并出现麻木无力、出汗障碍等。疼痛为针刺样或刀割样剧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沿神经干可有压痛。常有关节痛。可有精神症状,如抑郁、智力减退等。1.1.6.2 进行性脂肪萎缩

9、症本病患者上半身皮下脂肪呈进行性萎缩,下半身皮下脂肪正常或异常增加。亦有下半身脂肪萎缩,上半身脂肪沉积。可伴有甲亢、肝脾月中大、肌肉肥大、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继发性肥胖以某种疾病作为原发病,它们的肥胖只是原发病的表现之一,常非该病的主要表现,更不是该病的唯一表现。通过对原发病的治疗,肥胖多可治愈。1.2 肥胖的评估方法及评价标准随着对肥胖症研究的深入,认识也不断提高。WHO及亚太地区分别制定了肥胖病的标准,而我们国家专门组成的肥胖问题专家组,提出了适合国人的超重及肥胖的诊断标准。1.2.1 体质指数体质指数即为BodyMassIndex,简称BMI。是以身高体重计算出来的。BMI是世界公认的一

10、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以BMI来对肥胖或超重进行定义。身高体重指数这个概念,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BMI值原来的设计是一个用于公众健康研究的统计工具。当我们需要知道肥胖是否为某一疾病的致病原因时,我们可以把病人的身高及体重换算成BMI值,再找出其数值及病发率是否有线性关连。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BMI简单、实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时,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但现在也有学者指出,凭借BMI判断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已经过时。5它的定义如下:体质指数

11、(BMI)=体重(kg)田高空(m)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标准,亚洲人的BMI(体重指标BodyMassIndex)若高于22.9便属于过重。亚洲人和欧美人属于不同人种,WHO勺标准不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情况,为此制定了中国参考标准,以下为不同人群的BMI参考标准:WHO标准亚洲标准中国标准相关疾病发病危险性偏瘦252324偏胖25.029.92324.92427.9增加肥胖30.034.92529.928中度增加重度肥胖35.039.930严重增加极重度肥胖40.0非常严重增加1.2.2 理想体重与肥胖度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或理想体重(kg)=身高(cm)-100*0.9(男

12、性)或0.85(女性)实测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百分数为肥胖度,即: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其中正常:+10%;超重:+10%-20%;肥胖:20%理想体重与肥胖度的计算已被广泛应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方法的优点为方法简单,易操作,缺点是精确度不高,不能反映局部体脂分布。1.2.3 腰围臀围比中国人中虽然高BMI着的数量不多,但实际上任然存在脂肪堆积和脂肪分布异常的现象。WH/区分脂肪分布类型的指标,WH褊高者为中心型肥胖,WHR低者取站立位,双足分开25-30厘米,以使体重均匀分布,在肋骨最下缘和傲骨上缘之间的重点水平,在平稳呼吸时测量。臀围在臀部最突出部测量走进周经

13、。1998年WHO建议欧洲人男性腰围94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是较合适的临界值;亚洲人群以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作为临界值。亚洲男性WHR0.90为中心型肥胖,女性WHR0.80为中心型肥胖。2 .肥胖的危害肥胖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它对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肥胖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重要的是它和很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例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中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尿酸增高和痛风、骨关节疼痛、生殖器异常、生殖功能下降、某些癌症等。6-82.1 肥胖与R型糖尿病肥胖与r型糖尿病是独立的两种疾病。肥

14、胖者不一定都有r型糖尿病,n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也不一定都呈现肥胖状态,但目前已有众多的证据支持肥胖与R型糖尿病有密切关系,肥胖是R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2.2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对心血管危害的研究显示,BMI大于30kg/m2和BMI为25-30kg/m2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37%和21%,而BMI小于25kg/m2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仅为10%。肥胖不仅能直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害,而且能通过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其他一系列重要危险因素,协同和加强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患者和青少年期开始肥胖的患者。2.3 肥胖与脂肪肝各种原因致使肝脏脂肪代谢障碍,脂质代谢

15、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肝细胞内储集,当肝组织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即称为脂肪肝或肝脂肪浸润。肥胖与脂肪肝关系密切。肥胖人群发生脂肪肝的概率较一般人群高4.6倍,其中,内脏脂肪性肥胖与下皮脂肪性肥胖相比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更大。2.4 肥胖与恶性月中瘤肥胖者并发恶性月中瘤发生率较高的有乳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大肠癌、胆囊癌、前列腺癌等。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肥胖并发乳腺癌最多见,特别是老年者较容易患。有人认为,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发生与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在脂肪组织中,变构酶活性升高以及血中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大肠癌的发病率,一直以来欧美各国均高于日本和我国,其可能原因是由于脂肪摄入过多及膳食纤维摄入过低。肥胖患者由于脂肪摄入量较一般人高,大肠癌发生率也较正常人高。2.5 肥胖与性功能异常肥胖还能引起性功能障碍。国外学者可能影响性功能的各种因素,包括年龄、体重、吸烟、泌尿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疾病、肺部疾病等进行多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肥胖、泌尿系统症状与男性性功能障碍最为密切,可能与男性患者雄激素水平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