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328619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时间来源作者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机动车辆。特种设备有的在高温高压下工作,有的盛装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有的在高空、高速下运行,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特种设备已广泛使用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装置和生活设施。能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事关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检测

2、机构和生产、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总体平稳,杜绝了重特大事故。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使用范围日益扩大,设备种类不断增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使用环节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建设和谐平安江西”的重大决策,切实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做好,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针对特种设备使用环节事故隐患多的特点,近期我们对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对策及措施。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从全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看,200、3200年

3、4两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严重以上事故58起4,其中特大事故1起、重大事故28起、严重事故55起5,共死亡5人,受伤80人5,直接经济损失7644万.元3。7在58起4事故中,因非法制造、安装、使用“土锅炉”引起的事故68起;因违章操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2起;因未按规定检验或违法拒检,致使设备存在缺陷未及时发现引发的事故6起;因安全附件及安全装置损坏失效引发的事故49起;因气瓶使用储运管理不到位及混装引发的严重事故58起。以上数据统计表明,200、3200年4两年5起严重事故中,有起发生在使用环节,占事故总数的。全国今年7月份,共发生特种设备严重以上事故14起1,其中重大事故7起、严重事故1起,共

4、死亡12人3,受伤20人6,直接经济损失68、858万元。从事故原因分析因使用单位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占以上。从全省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看,200年0职能、机构和人员从劳动部门划转至质监部门以来,共发生各类事故26起,其中严重事故23起、一般事故3起,共死亡16人,受伤72人,直接经济损失281万.元6。在上述事故中,因非法制造、安装、使用“土锅炉”引起的事故7起,“土容器”引起的事故1起,“土起重机械”引起的事故1起;因违章操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11起;因安全附件及安全装置损坏失效引发的事故4起;因气瓶使用储运管理不到位及混装引发的事故起。以上数据统计表明,年(年未发生事故)起事故中,

5、有起发生在使用环节,占事故总数的。截止今年8月,我省共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5万6家,八类在用特种设备数量632台8(3套)、压力管道163公5里、气瓶30余0万只。由此可见,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二、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薄弱环节(一)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法人代表或业主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强调低成本投入,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非法使用“土制设备”,特别是一些个私企业,使用“土锅炉”、“土容器”、“土起重机械”现象时有发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还酿成了事故。如去年赣县江口“土锅炉”爆炸,造成2人死亡就是一个血的教训。(二

6、)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一些法人代表觉得安全管理机构不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可有可无,安全管理人员也是随意指定,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新创办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此类企业中,既没有正规的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安排管理人员培训,安全责任无法落实、安全生产缺乏监督、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管理人员不懂也不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程,设备投入使用前后不按规定注册登记、设备未经检验投入使用和人员不持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在全省查处的特种设备行政案件中,被处理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基本上都没有设立专职或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

7、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也未经培训上岗。(三)部分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和改造不向质监部门告知,未经检验检测机构安全检验合格即投入使用。一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不理解安全检验的作用,认为自己有能力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或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可做可不做,因而拒绝、抵制定期检验。这类违法行为在一些规模较大的招商引资企业或改制国有企业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四)部分招商引资和民营企业非法移装使用旧特种设备现象屡见不鲜,安全监管难度加大。随着招商引资和民营企业的不断增加,一些小纸厂、小食品厂、小酒厂、小胶合板厂、小家具厂、小成衣加工厂所使用的移装旧特种设备种类增多,分布广泛。由于法人代表或业主缺乏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一味追求低

8、投入,使得有的非法移装的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不向质监部门告知,有的非法移装的旧特种设备资料、手续不全,安全状况不明,无法实施注册登记和检验检测,安全使用存在死角和盲区。(五)部分重点工程和行业单位违规使用特种设备问题比较突出,不能正确接受当地的安全监察。近年来,全省的重点工程明显增多,特种设备的使用也随之增加,如铁路、公路施工工地中使用的大型起重机械,施工单位安装时既不主动向当地质监部门告知,使用也不向当地质监部门注册登记,更谈不上检验检测和人员持证上岗。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发现问题后,既不配合安全监察,更不愿接受处理。有些行业单位习惯于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出台前行业部门的条

9、条框框,明知道行业部门已没有特种设备监管职能,制定的有关规定已经废止,但还是坚持用老规定违规使用特种设备,拒不接受当地质监部门的安全监察。(六)部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上岗,违规操作特种设备。目前,司炉工持证上岗率比较高,而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不容乐观,一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认为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比较直观,简单易学,操作人员无须培训即可上岗,因此无证上岗和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特种设备事故苗头经常发生。(七)少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检测工作不到位,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安全监察机构,有的没有认真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赋予的职责,严格监管不够;有的分级管理狠抓“四率”力

10、度不大;有的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力;有的由于安全监察经费没有来源,存在以罚代管行为。检验检测机构,有的没有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落实设备定期检验,“抓大放小”,定检率达不到要求;有的发现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未及时向安全监察机构报告;有的没有按检规、质保体系要求严格检验,检验检测质量不够高。(八)少数地方政府领导没有真正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协调责任,存在工作缺位现象。一是有的地方领导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很大,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开发区是必要的,给工业园区各类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是正常的,但对安全工作,包括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设禁区,致使有些企业特种设备安装不告知,使用不注册登记和检验检

11、测、人员不持证上岗,不仅影响了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削弱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也无形中纵容了少数企业拒绝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给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留下了隐患。二是有的地方领导对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没有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纳入政府的安全综合管理,对质监部门反映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关心和支持不够,协调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不够。三、保证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采取的对策及措施第一,进一步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的规范化管理。(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务院特种设备安全察条例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根据有

12、关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特种设备日常安全管理。建立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二)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制度。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须向设区市质监部门办理使用注册登记手续,否则不得使用。使用登记证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三)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设

13、区市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四)严格依法实施特种设备强制技术检验制度。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和技术保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定期检验的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相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签订检验合同或协议,按时实施定期技术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五)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做好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是使用单位的义务,也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延长其使用

14、寿命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按规定要求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要对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或者电梯的使用单位在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

15、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六)强化气瓶安全管理,建立气瓶安全监管新模式。认真规范和强化气瓶充装单位的安全管理,积极推进气瓶产权改革,建立以气瓶充装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其拥有气瓶产权并向用户提供气体包装的合格气瓶,对气瓶安全使用和维护全面负责的气瓶安全管理新模式。(七)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安全技术档案,是加强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证明特种设备本身的质量文件资料,即制造单位、安装单位提供的设计、制造、安装文件,应有设计文件资料、制造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特种设备使

16、用说明书、安装质量证明资料等;二是使用过程的记录文件,应有定期检验、改造、维修证明,自行检查记录,设备日常运行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八)实行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应及时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对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向质监部门办理注销手续。为了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的规范化管理,充分体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的指导思想,省局专门编写了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机动车辆九类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服务指南,下一步将印发全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学习、使用。第二,构建三个工作体系、明确并落实三方责任、加强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努力提高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