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攻略之二南山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328238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台山攻略之二南山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台山攻略之二南山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台山攻略之二南山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台山攻略之二南山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台山攻略之二南山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台山攻略之二南山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台山攻略之二南山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台山攻略之二南山寺南山寺北距台怀约 2 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 1700 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 300 余间,占地 6 公顷,规模之大在 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 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 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 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 。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 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 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 23 年,终于形成 今天的规模。 去南山寺要爬一段山路, 踩着被磨光了的粗石, 缓缓行进在这无人的幽静的绿林之中,除了蝉吟、鸟鸣和我 们的呼吸声, 再

2、无其它杂音, 真有一种走进世外桃园的感觉。 一抬头发现南山寺的寺门就在眼前,让人恍然生出“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进前门,匾额: “大乘门”。南山 寺的前门很是古朴、低调,进门之前怎么也想不到里面的寺 院居然是那么的宏伟。是南山寺最大的影壁,宽173 米,高约 8 米,当心间高大凸起,次间偏低。照壁顶部是砖磨斗 拱,单檐五脊,青色通板瓦盖顶,石砌束腰须弥座,砖磨壁 身。与人相比,就知影壁有多大!壁身中央,正面镶嵌汉白 玉雕刻题字三块。中间一块题字是: “当初以来,混元一气。天地回覆,日月光明。分形变化,大道虚空。万赖圣人,性中觉灵。迷悟解决,善德无穷。悬机高钓,老主无生。 ”两 侧:“

3、风化神中梦迷路天作合” “了道心圆地真光上明天” 。 了道:指通晓了佛家之理。 圆地:谓佛家所谓的圆融无碍 的境界。 明天:光明智慧之天壁身背后中央镶嵌砖雕题字: “大方光明” 。照壁对面是砖砌拱形门,门的额上前后均嵌 一块砖制牌匾。正面为: “化日光天” ,背面为“万象维新” 穿过拱门便是气魄雄伟的 108 级石阶和石牌楼。 108 级台阶 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 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 36 级,象征道家 36 洞天、 72 福地,直抵尽头的牌楼。坡度 很大,陡峻挺拔,仿佛似一架天梯,从人间通往九霄。南山 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

4、胜。这座牌楼宽达128 米,厚16米,高 9 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 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 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 刻匾额更令人玩味。信天由命:很多事情不是争来的,命中 注定,该是你的,就是你的,是天意,不用争也是你的。牌 楼的正背面梁柱上皆雕有题词与对联。楹联: “山色远 海月 空 圆顿分明同上帝青天望水镜中悬真法正性光灵 ”和“万 圣今朝清真地五岳光中自在天” 。横题是“苍松无毁,智转 云中,飞腾万里山水平”牌楼前有一块平台,供游客休息。正中有一座精美的石雕桥。我后面栏杆上的石猴神态活泼可 掬。牌楼背面也有题字

5、,右边“月色天空” ;左边“大理方 明”;中间“不灵有神” 。不灵有神:很多事情不是求来的, 命中没有,不是你的,求也无用,神的旨意不可违背。背面 竖楹联:“善真无德 完成礼乐修大道 明哲则贤振动朝元独 一天”。“道德灵圆居仙境 心波性祝乐天明” 。横题是“上天 有应,善德良心,清凉五台山地生” 。横楹联:“生死因果修 先定,善恶同须今日好后天不老落成真,他贤我愚未来明” 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 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门洞两边,嵌有“大法无生”的石 刻。额上嵌两块石匾,横刻着“三摩地” ,竖刻着“光玄天” 楹联:“有福方登三宝地无缘难入大乘门” 。洞门口饰以汉白

6、玉浮雕,刻着“福禄寿三星” 、“八洞神仙”等图案。后门洞 装饰与正面一样。只是对联、石匾的内容不同。后面的对联 是:“明仁德,达地天,高明、化悬空界;大法船,回月宫, 慈大灵圆光中成。 ”石匾上的题字是:“善性同缘” 、“灵山地” 钟楼上层为木构建筑,二檐歇山顶,四出廊,围以汉白玉栏 杆。整个钟楼,下层墩厚,上层美观。背面的门洞两旁又砌 有两个小石洞,有 28 级石阶通往楼上。楼上四周围以石栏, 围栏上刻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 风光,中台、 北台、 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只见青山如黛, 白云悠悠,远处一汪池水宛如一块金边宝石镶嵌在山峦间, 波平如镜。穿过钟楼,向右拐,就

7、来到极乐寺。极乐寺,共 有四处院落,以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宝殿和祖师堂为各院 主要建筑。其中大雄宝殿院、祖堂院内的殿堂集中,塑像最 多。极乐寺大门对面也是一座砖砌照壁,壁身中央嵌着一块 用汉白玉制做的竖匾,上刻“佛国善地”四个大字。极乐寺 大门。匾额:明朝世宗皇帝“勅建极乐寺” ,蓝底金字,巨 龙走边,显得华丽庄严。进门后是一处四合院,正南为千佛 殿,前檐下嵌一块石匾,刻着“为善修德” ,是阎锡山手迹。 殿内有新雕的释迦牟尼佛 1000 尊,高 30 厘米。正中是三佛 和观音菩萨。正东是十方堂,上房下洞。洞有三间,洞门额 上嵌一石匾,刻“十方堂”三字。门旁有石刻对联,联日: “十方善,十方缘,

8、十方结果; 同修道,同修德,同修成仙。 上有五间木构房屋,为僧舍。现辟出财神殿一间。院中心立 着一个高 3 米的新铸铁香炉。正西有房五间,其中一间为通 道,是去天王殿院的必经之路。正南有天王殿,殿两旁建掖 门和钟、鼓二楼。钟、鼓楼由砖砌而成,小巧玲珑。天王殿 前立有石狮一对,木旗杆一对。大清光绪九年 (1883) 立的印 公碑一通。这通碑虽立于大清光绪九年,但碑文是元至元五 年(1339)写的。其内容是记叙弘教大师的生平事迹。这块石 碑是研究南山寺历史、弘教大师生平的重要资料。弘教大师 是仁宗皇帝诏居佑国寺的第四代住持。英宗让弘教引见他一 睹文殊圣容,这无疑给弘教出了一个难题。从昔至今,有几

9、个人能得见菩萨?弘教内心踌躇,表面非常镇静,第二天,他同英宗来到山花烂漫的南台,天空一碧如洗。不一会儿, 山峦间就滚起一团浓云,那朵云白透金,迅速变幻着各种形 状,弘教急忙跪地,对着那团云双手合十, 虔诚祷告说:“当 今天子欲见大圣宝面弟子在此祈求,万望大圣指点。”接着又频频点头,那样子,好像在听从文殊教诲。 英宗十分纳闷, 只见弘教对着那云朵再度礼拜, 然后转身跪在他面前说:“启 奏陛下,文殊大圣已经光临,请陛下上前叙话。”接着又说:“文殊菩萨只见有德能的人。”英宗皇帝见弘教行止礼拜, 非常严肃认真,对自己又十分恭敬,只好硬着头皮对着那团 云瞻仰礼拜,跟随的人看到皇帝礼拜菩萨,就激动地欢呼起

10、 来。其中有的人说,他自己也看到了菩萨。然而英宗心里明 白,他看到的不就是一朵云彩吗?因此心中好不痛快,但他 再三思量,想到原本是自己荒唐,弘教大师以此良苦用心待 圣,也足见大师的一片真诚了。由此化释了心中的不快,回 到京城后,派人赐给了弘教大师玉石文殊像一尊、七宝念珠 一串。天王殿前廊门额悬挂木匾一块,上书“性空门”三个 大字,蓝底金字,十分醒目。空门是三解脱门之一,与无相 门、无愿门合称三门,是通往解脱之道的三种法门。性空为 十八空之一,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 的自体可得。楹联:“补处上生兜率天会启龙华授记先”。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讲,弥勒出生在印度南天 竺一个大婆罗

11、门家庭,后为佛门弟子,先于佛入灭,上生到弥勒净上兜率天,经 56亿 7千万年以后,弥勒下生人 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佛,广传佛法。天王殿 中佛像塑制的体例与其他寺庙有别。正是悬塑为弥勒佛龙华 树下说法。殿两壁除四大天王外,加了封神演义中的哼、哈 二将。弥勒佛背后塑的韦驮菩萨。殿门左角还塑制了一尊原 是儒家人物的关羽,桃园三兄弟大哥和三弟换了个位置,因 为关羽死后加封珈蓝菩萨尊号大。这样,释道儒三家的关系 就轻而易举地被确定下来,确定得既有充分的理由,又那么 顺理成章,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这个寺可说比比皆是。过了 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院。该院是南山寺的主院,是僧人进 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12、。院内中心有一砖石构建高105 米的舍利塔,这座塔是该寺僧人曹魁祖的墓塔。塔基为四角三 层砖砌基台,边长 4 米。上为四角束腰平台,其束腰部分设 有四个方门,是存放舍利的地方。上置四角束腰须弥座,座 下反叠涩二层,座上为叠涩二层,束腰部分的四角设有方形 倚柱,四面没有什么装饰,乎整光洁。上为三层反叠涩收分 的平台, 承托着坛形覆钵, 塔身子上置一八角束腰须弥刹座, 上置九级相轮,第九级上又设双层仰莲办,承托着仿木构的 椽、飞、钩淌、瓦垅组成的圆形宝盖,上为刹杆、宝珠,现 今宝珠已毁。宝盖周围挂有风锋,风吹铃响,音韵无穷,因 其塔上书有。“舍利佛塔”,故名。通身砖砌,外涂白垩,是 一座覆钵式的白

13、塔。大雄宝殿位于正东,面宽3 间, 20 2 米,进深 135 米,单檐硬山顶。檐下六色彩绘,金碧辉煌, 巍峨壮观。殿前檐下,悬木匾一块,上题“大雄宝殿” ,柱 上挂木刻对联: “万法皆空,无我无人观自在;一尘不染非 空非色见如来。 ”这副对联是台湾的一位居士赠送的。大雄 宝殿内,垂吊着锦缎横幅和条条宝幡。佛坛上泥塑着庄严高 大的释迦牟尼佛。他披着袈裟,作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莲台 上,头上有肉髻、螺发,双耳垂肩,两眼微睁,慈悲善良, 端庄肃穆。背后着华丽的背光,显得威德远震。释迦牟尼佛 的前侧,站着头陀第一的迦叶和多闻第一的阿难泥塑,他俩 凝神注目,虔诚恭谨。再前为石雕文殊骑狮像。佛坛前的供 桌

14、上,宝鼎焚香,佛灯常明,还有供佛的水果、点心、糖块、 鲜花。其他桌上放着钟、磬、铛、鼓、木鱼等佛教法器。供 案前,地面宽敞,摆着蒲垫和华丽的莲花垫。在释迦牟尼两 侧,左有石雕送子观音像,高 1 4 米,观音菩萨慈爱地把 一个赤身小孩放在膝上,一手抱小孩,一手拉着小孩的手, 显示出观音菩萨富有母爱的神情。右侧为木雕十八臂普贤菩 萨,他脚蹬莲花,亭亭玉立,好似展臂欲飞。两只栩栩如生 的小象紧紧地跟在普贤的身旁。普贤菩萨面带笑容,体态秀 丽,肢体圆润,婉丽动人。这尊像为木雕精品。殿两壁筑佛 台,置佛龛,装玻璃,里边供着 18 罗汉。这组罗汉均为泥 塑,塑得生动传神,无一雷同。从姿态上看,有坐,有躺;

15、 有前倾,有后仰;有悄悄说话,有侧耳细听;有泰然自若,有疾恶如仇;有敞胸露怀,有正襟危坐;从年龄上看,有的 眉清目秀, 有的老态龙钟, 有的神彩奕奕, 有的咧咀獠牙 有 的体态丰腰,有的骨瘦如柴,个个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个睡 罗汉,最引入注目,他头枕膝盖,睡姿优美动人。站在他的 面前,似乎还能听见鼾声。 显然, 他太劳累了。 这组罗汉中, 有摩耶夫人和弥勒尊者,与其他寺庙的十八罗汉有点不同。 另外,还塑着达摩祖师,显然,这座寺院曾是禅宗丛林。总 之,这组罗汉雕塑艺术高超,连行家看了都赞口不绝,称为 五台山第一名塑。光线太暗,拍摄效果极差。殿内悬挂大清 慈禧皇太后赐予普济和尚的一块御匾。匾为横匾,

16、横173米高 O82 米,上刻“真如自在” ,字为 O4 米见方,气 势雄健,笔力老成,为书法艺术珍品。上款为“慈禧皇太后 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 ,中上方有御印 “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一八九零年初春,普济和尚到达 京城,受到慈禧的接见。慈禧问他: “你是五台山南山寺的 和尚吗 ?”普济和尚回话: “贫僧正是南山寺的普济和尚。 ” 慈禧又问:“听说你可以打坐七天七夜,不吃饭不喝水依然 精神焕发 ?”普济和尚连连点头,并拍了拍胸脯说:“贫僧久慕佛地五台山,虔诚皈依南山,在那文殊道场常练禅功, 坚持禅净双修,不仅可以坐禅七天不食而能活,还可以达到 七七四十九天静坐不食而活命。听了普济和尚的话,慈禧不 禁为之一动,命人将普济关人一室,里面无水无食,空空荡 荡。但普济和尚在里面一坐就是四十九天。这天,慈禧太后 带领三十多名侍从官员,来到普济和尚所在的坐静室。打开 坐静室的门一看,众人都惊了个目瞪口呆。只见普济和尚依 然体态肥胖, 容光换发。 他慢慢睁开微闭的双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