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复习检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326206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复习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高考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复习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高考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复习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高考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复习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高考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复习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复习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复习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选择题读我国某自然村农产品产值比例构成图。回答13题。1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政策 B市场C交通 D气候解析:读图可知,在该自然村农产品产值比例构成中,乳产品和蔬菜的产值较高,属城郊农业,故影响其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为市场。答案:B2该自然村可能位于()A西安市附近 B拉萨市附近C哈尔滨市附近 D上海市附近解析:该自然村种植柑橘,柑橘为亚热带水果,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市位于亚热带。答案:D3当地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所产的柑橘皮薄但含糖量较低,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 B水源差异C土壤差异 D气候差异解析:地中

2、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且气温日较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大,而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柑橘糖分的积累。答案:D由于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回答46题。4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国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D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解析:泰国的平原地区位于东南亚季风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中部平原

3、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答案:D5下列农业地域类型机械化水平最低的是()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C水稻种植业 D混合农业解析:机械化水平最低的是水稻种植业。该种农业多为小农经营,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即可完成耕作任务。答案:C6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所具有的共同点是()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其发展的优势条件B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是其发展的基础C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是其生产的保证D投入多、商品率高的商品性密集农业解析:因为商品谷物农业区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因此A项错误;B项,乳畜业的发展主要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非大面积的土地;

4、C项,种植园农业多分布在热带地区,与气候密切相关,与工业发达与否的关系不是很密切。答案:D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图为新疆2001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变化图。据图回答79题。7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A B C D解析: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番茄的生长。答案:A8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市场狭小 B

5、水资源紧缺C价格低廉 D劳动力严重短缺解析: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期集中,对水分需求量大,而该地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番茄业的发展。答案:B9符合新疆番茄发展方向的是()A开发高山冰川资源,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B向沙漠进军,进一步扩大番茄种植面积C将原有牧场有计划地改造为番茄种植基地D加强科技攻关,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解析:发展农业生产应该因地制宜,新疆番茄业的发展应着重进行品种改良和科技创新。答案:D(2010青岛)下图为鲜花、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10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雨热同期C市场需求 D劳动力不充足解析:据图可知,阶段鲜花、蔬菜产

6、区主要布局在城郊,应是受城市市场需求的影响。答案:C11阶段甲地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地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甲地全部城市化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解析:阶段甲、乙两地城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保鲜技术也得以提高,实现了远距离输送,使生产条件更好、生产成本较低的鲜花和蔬菜产区乙地最终占领了整个甲地市场,故选D。本题易错选B,乙地鲜花、蔬菜基地销售区域的扩大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但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条件好,投入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答案:D(2010苏北四市)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完成1213题。12图中

7、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13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A降水充沛 B热量丰富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解析: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的特点,而图示是水果栽培区,应是地域性特点。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秦岭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夏季受四周地形阻挡,气流较封闭,温度偏高。答案:12.B13.B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416题。14该区域的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属于()A基塘农业 B绿洲农业C坝子农业 D河谷农业解析:读图可以判断该区域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所以该区域种植业多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

8、地带,形成有名的河谷农业。答案:D15该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国家政策扶持 B游牧地点迁徙C水、热条件适中 D光照条件充足解析:该区域海拔高、气候寒冷,发展农业应优先考虑水、热条件。答案:C16该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有()A水稻、小麦 B小麦、青稞C水稻、青稞 D小麦、玉米解析: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热量不足,因此应种植耐寒的小麦和青稞。答案:B二、综合题17根据我国五个农业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地区是_;D地区是_。(2)B地区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多选)()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B原料充足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

9、,经济发达,市场广阔D能源充足(3)C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的原因是_。(4)E地区农作物具有_的特点,该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水源是_。解析:解答好本题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据图判断出各农业区的名称和所在位置;二是熟知各农业区生产的条件。A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D地区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属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发展农业需解决水源问题;B地区是太湖平原,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淡水鱼养殖基地,人口稠密,建水产品加工厂,不仅原料充足且市场广阔;C地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商品率高的原因;E地为哈密盆地,地处内陆,农业生产特点不言自明。

10、答案:(1)低温(热量条件)灌溉水源(2)BC(3)C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故人均占有量比B地区多,超出个人需求,超出部分转化为商品出售(4)耐旱冰川融水18读下列材料,回答各小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材料二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项目2010年2020年2030年人口(亿人)14.4215.4716.00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6 0566 8387 360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420442460材料三下图

11、中的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目前河南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 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实现了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的历史性转变。(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双项选择)。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三评价河南省成为“天下粮仓”的自然条件;分析促成该省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主要因素。答案:(1)19561960(1961)CD(2)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上升。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需求量上升。(3)有利: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不利: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旱涝等气候灾害频繁;春季低温冷害(寒潮);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全国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