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32607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我国素养教化的现状及改革思路实施素养教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以提高国民素养为根本宗旨,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其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就是要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索、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然而,近年来素养教化建设并不志向,应试教化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养教化的实施变得特别困难,不少地方的现实状况与素养教化南辕北辙,应试教化愈演愈烈,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向

2、前延长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对非高考中考的科目没有赐予应有的位置,还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学生要补课,初中生节假日没休息,中学阶段更将音乐、美术课取消,真可谓是“素养教化喊得凶,应试教化抓得实”,这唯恐是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化实情。校方常常倒苦水:想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就有家长说不务正业;想少补些课,就有家长担忧孩子成果掉队。还有些家长会振振有辞: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与就业环境下,“升学率”仍旧是第一位的,假如因为推行素养教化使孩子得不了高分、上不了高校,“十年寒窗苦”便会无功而返。部分家长甚至抱着孩子“不上名校誓不休”的看法,不仅不给孩子减负,还给学校加压。还有不少家

3、长片面理解素养教化,相互攀比,以为给孩子报名参与各种培训班就是“不输在起跑线上”,却不考虑是否敬重了孩子的意愿。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在学校一切都以考试论英雄的今日,学校老师基本上不敢激励和挖掘学生们学习以外的各种潜能。有些老师为追求升学率,不惜采纳各种方法,大搞题海战术,无度地强化考学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有些老师甚至把中考称为“人生的转折点”,把考学当成人生是否美妙的唯一出路。而学生在学校和家长压力下,不惜一切代价为升学,老师不是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学生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学生。另一个问题是教材的难度和学问量过大,自主时间过少。我国目前教化的特点是应试、选拔,这就确定了我们的课程起点高、难度大、学

4、问面窄,学生要背太多的学问、要写太多的作业,要参与太多的课外辅导班,要考太多的试,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意自己的爱好。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时没有考虑到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忽视了教材的学问终归是“死”的,学生们学习还是纸上谈兵的阶段。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学问,大部分在生产,生活中用不上,本应用于玩儿、用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慈善活动,用于劳动和用于身体熬炼的时间都挤到学习那些在生产生活上运用概率很小的学问上,花在那些让专业老师做都很费脑筋的习题上,更可况要学习几科、十几科的学问,做几科、十几科的作业的学生呢?这莫非不是一种极大的奢侈吗?异化

5、的教化造成了严峻的后果,不客气地讲,学校生产出的产品 培育出来的学生 不合格:具备应试技巧,但学习实力欠缺;会吹拉弹唱,但缺乏审美修养;语文实力和民族文化根基衰退;此外缺乏理性、品德滑坡、意志薄弱、身体赢弱、不爱劳动、社会适应性离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远。君不见,中国学生的想象力从小学到中学依次降低,学生心理疾患日益普遍和严峻,有些高校生反而连小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都做不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现象的缘由是错综困难的,既有中国几千年的科举文化传统,又有现实社会观念的误区,还有教化政策的偏差和学校治理的误区,也有经济社会结构不协调和发展的压力。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系统地塑造相宜教化的大环

6、境,全方位推动素养教化。下面,我谈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得之见,希望同心同德,切实推动学校素养教化。一、 改革高考制度。目前,全社会都认为,再怎么推行素养教化,高考也得看分数。这就形成了你喊你的素养教化,我抓我的考试分数。学校不敢开展一点活动,其缘由是怕占用了学生学习课本学问的时间,影响高考,影响上高校。从现在的社会现象中看,重智育(分数)、轻德育的想象当然就无可奈何地产生了,进而造成了现在的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差,出现了逃课、酗酒、打架、偷盗、诈骗,甚至杀人的现象。假如把造成这些严峻问题的缘由归于老师或是校长,那是不公允的,这是当前我们这个教化体系重智育(分数)、轻德育所带来的后果

7、。所以,改革高考制度是必需的、紧迫的、也是可行的。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江苏后年执行),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些人会说,假如不考,就没有学生学习这些科目了,无需担忧,首先,我们不是为考试而学习,其次,学生各有偏爱。中学本身是打基础的阶段,理化等都不宜搞得太深,假如不学相关专业,在今后工作中用上的也很少。假如对理化感爱好,可以在高校时选择相关专业进一步学习。这样,学校可以把时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复原青少年时期天真活泼主动向上的原来面目,使学生有时间发挥特长,从而激发他们的创建力。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军学农活动、各种爱好班、课余体育,甚至为了相识大

8、自然,了解大自然而组织的旅游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受到熬炼,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社会公德、个人道德和社会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知书达礼;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实力、独立实力、创新实力和适应社会的实力,增加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强健他们的体魄,熬炼他们的意志力。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帮助他们,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他们同样可以在学问和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今日,针对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运用自己所驾驭的学习方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去处理解决问题。综观人类发展史,不就是先有实践而后才学习,总结出理论学问的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

9、这个道理。二、降低学问难度。将过高的学问难度降低。难题、偏题、怪题并不完全能起到培育学生运用学问去解决问题的实力。难度高的题又往往是脱离实际的,往往是出题者闭门造车编出来的。这样的题,往往不仅难住了学生,也难为了我们的老师,即使学生会了这些学问,他们走入社会参与工作后,也会发觉其所学的学问中有70 80%是用不到的。这就是我们要求删除教学中与生产、生活联系不亲密的学问,降低不必要的学问难度的理由。三、完善老师教化体系,努力建设高素养的老师队伍。把师德建设放在老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老师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教书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崇高的事业。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10、,甚至见面与学生打一个招呼,幽默的几句话,都可以促使师生关系的转化,老师不能卑视成果差的学生,对待学生应当同等,任何辱骂和体罚学生的行为都没有存在的理由。他们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潜能,他们接受教化不是为了做“人上人”,而是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老师“居高临下”、不可一世,不是教化学生,而是想方设法应付他们,这是教化工作者的一种失败。所以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化对象,才能促使老师迸发出对学生爱的火花,构筑一种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首先,老师必需是一个热忱、诚恳、公允、宽厚、遵纪的社会中的一员,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应当远离老师。其次,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有自己的特性,自己的特点,

11、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是学问的化身,又是铸造灵魂的能手。再次,老师在学校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化解各种冲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把握各方面的信息,引导学生获得新的学问,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肯定的位置。现代老师必需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四、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化观念,敬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化规律,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确保音乐、美术等科目的正常化,将学生的体育熬炼日常化,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复原并加强劳动技术课,将外语课由做题背诵型向听说写阅方面转换,物理、化学、生物要实现课堂讲解与自然现象视察试验的结合,将数学课由解题型向“概念为主、解题为副”转变,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课传播先进文化和做人道理,加强思想品德、政治哲学的作用,把对自然的爱、对人类的爱融入全部课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总之,要真正实现素养教化,离不开政策,离不开领导部门的支持。信任经过教化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加上领导的关切、支持和正确的指导,我们国家真正的素养教化肯定会实现。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