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324826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政府通过成立会计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良庆区政府一成立,就着手把49个单位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

2、心进行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已经在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进一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础,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正逐渐得到了显现。具体表现在:1、规范了会计核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2、财政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

3、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3、加强了会计监督,减少了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会计中心管理的单位所有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统一核算,会计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和凭证要求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过去用白条,三联单等非正式发票入帐的情况,同时提高了发票利用的透明度,杜绝商家多开,造假,偷逃税款的发生,减少了部分单位在使用国

4、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4、促进了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实施会计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会计中心有权予以拒绝,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中心审核入账,从而起到强化部门预算约束的作用,保证了各项开支符合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的要求。而政府采购资金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资金直达供应商,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了回扣等问题,加快了资金周转,既保证了专款专用,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

5、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认识上的偏差首先对统管单位来讲,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过去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撤消会计机构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例如各单位发放各种名目的下乡补贴、加班费、劳务费、会议补助等,报帐员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使国家税源流失。2、管理模式上的不足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管十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难以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

6、计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报帐员一人兼两职,单位领导签字后直接去会计中心报销,违背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条例中,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缺乏有效的中间控制,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3、分账管理上的单纯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是单位的财务收支,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收入游离于会计中心统管账的体外。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中心

7、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结果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 4、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会计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

8、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政策变化无法知晓,这样会计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而财政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中心,以为“一统就灵”,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三)对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设想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循,如何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现提几点设想: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相互融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

9、和稳健运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2、构建新型的财政稽查监督机制,建立财政稽查、审计、资金绩效评价部门新型的财政稽查部门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可以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实地实时监督;提高财务的透明度,让社会和群众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财政部门引入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机制,应与以往单纯查账式的审计不同,绩效审计不仅要查清账目,而且应提出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有效性的具体建

10、议。否则,绩效审计就会有当家理财“不善”的记录。3、会计中心要理顺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目前会计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如果将会计中心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严格控制用款进度,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会计中心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会计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实行定期民主理财可强化对干部约束和监督机制。实行民主理财最好一月度或一季度一次,通过财务公开,加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返回帐簿

11、、凭证、报表给单位进行民主理财,报帐单位要将本期财务执行存在问题、改进意见有关情况及效果评价、分析及时反馈给会计核算中心。总之,会计核算中心要理顺监督与服务的关系。4、加强报帐员法制教育。加强报帐员法制教育可有效避免报帐员事不关已明哲保身的思想,对违规违纪行为不抵制,不监督。有的甚至为了团体或个人的利益和单位领导串通一气,变通票据逃避监督。加强报帐员法制教育,可增强单位内互相制约,相互监督内部牵制机制。强化对报帐员法制教育使之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执法水平,增强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行使法律赋予的职责。报帐员不仅要委派,而且一定要定期轮岗。5、完善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12、,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财政部门、会计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总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仅仅是预算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是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充分认识集中核算改革的重要性。明确会计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尽快从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革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