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家言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32309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水家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水家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水家言(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水家言 董事长按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风水说是其中最为神秘、最为令人关注的部分。“风水宝地”作为风水说的核心语汇,意味着无论阳宅、阴宅,都要顺应天地,趋吉避凶,这是中国人“天人合一”观念的集中体现。而阴宅的选择,尤其重视其泽被子孙的福荫作用。 至尊园的选址和营建,一方面考虑到运用现代园林意识,追求布局的简洁、大气,环境的优美,给人以回归自然的舒适感,同时也充分尊重传统风水学说,诚意聘请专家出谋划策,营造一片富于灵性的风水宝地。我们以为这两者之间并无矛盾,因为它们的共通原则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且两者都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下面所录,是风水专家对至尊园的分析,登载于此

2、,供有兴趣的朋友阅读,藉此也希望大家对至尊园多一分了解。 风水古称 “堪舆”。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故堪舆者,顺天地之道、借自然之灵性与生气养育与庇护人类之意耳。何又谓“风水”?盖由字面而言,堪與所指为根本道理,风水所指为卜地的要素,两者着眼于不同的层面,实质一致,故“堪舆”、“风水”常可以换用。风水说的依据是相信天地自然蕴涵着无限生机,也就是所谓“元气”,它聚散无形,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各种作用。而风水的原则就是选择最恰当的环境,使生活和安息于此的人在最为有利的条件下蒙受天地自然的恩恵,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与发达。而风水说特别重视阴宅,则除了表达对先人追思、使之得其所安

3、之外,更有着兴旺家族、泽被子孙的意义。因为在古人看来,家族成员的兴衰荣辱,永远是相互联系的。晋代著名学者郭璞是风水学说集大成的大师,其所著葬经则是风水说首要的经典,千年来为一切风水家所尊奉。葬经释风水二字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云:“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都强调了水聚气的作用。就人类生活的一般规则来说,水是维持生存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城市、乡镇,无不临水而建。至今中国东南的经济远胜西北,根本原因就在水。所以古人向来把水和财富紧密联系在一起。古代钱又称“泉”,因为钱和泉水一样是流动不息的。明代唐伯虎的阊门诗写道:“百万黄金水西东”,热烈

4、赞美了水聚集财富的作用。大抵以古人的眼光看来,水旺即代表着财旺。风水说以“得水为上”,一则是总结了日常生活的经验,而在玄秘的意义上,则认为水能够汇聚天地之气,气聚则人得其利。至尊园坐落在淀山湖东南方向,三面环水,与江南千年古镇朱家角毗邻。秀美的淀山湖汇百流之源,其气勃盛,尽止于东南。它犹如璀璨的明珠,向周围发出五大正色气场与光芒,而周围所形成的各样水域、水路,在承受淀山湖带来的风水生气的同时,也各自具备形形色色的灵性,彼此激荡盘旋,使这里的气场长盛不衰。如此优美的自然环境滋养着周围的人民,使百业兴旺,人丁繁盛,财富如涌,生生不息。传说秦始皇东巡曾到过淀山湖一带,见此处紫气霞光蒸腾,遂认定有龙脉

5、之象。这当然只是传说,但也证明古来人们就认为在风水上这里是一块宝地。风水无巧授,器使贵得宜。如何利用淀山湖东南这一生气勃勃的环境建造陵园,引入整个大气场的力量,则需要精妙的构思。今至尊园内建塔楼、起群岗、引回水,改变了江南地貌平缓少起伏的缺陷,更能起到藏风的作用。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风水家而言,则是山不在高,唯求其迭宕起伏,相互呼应,引发天地灵气在此聚集,流贯全园,不散不竭,便能发生保佑居者之灵、福荫后代的作用。具体分析,至尊园入门左转与山体形成阴阳交气之宜,乃八卦阴阳鱼格局。门内以西北祖山为龙头,回头相望东北少祖山。东北少祖山与东方山绵延,有威有势而可依。东南青龙有形在局,西北白虎有威而驯服,中有山来水回。盖山来者众山攒集,水回者群流环会,主富贵寿考也。案山有牛卧、禄马之富。牛土星也,主财;禄马,贵人奉资也,皆主后人之富。更且龙头前有鸾飞凤舞之贵相,聚于龙头边上,非贵人何?门区有龟露背,鲤鱼跃龙门,乃后人科甲荣显之征兆。再者,青龙有形在局,活泼有情,则主出秀女、秀妇,令阴阳互依。总括而论,至尊园内跌宕起聚,尽得聚合生气、调理五行、化解不利的风水器使之宜,其形既能令先人乘生气,又必福佑儿女子孙,令后人代代兴旺。唯人自修善,则灵性自出,玄玄冥冥,缘在其中。古贤不云乎,“吉人天相”,故君子自珍不可怠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