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32203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8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2013年10月编委会名单主 编:向 欣副 主 编:王选庆 徐 敏 赵 箭编写成员:尹 虹 杜 博 朱玉梅 牛宜斌 黄 镇 果 然张 晶目 录第一部分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建设实施大纲1.引言12.建设目标43.重点任务74.专项工程8第二部分 项目基本管理制度2.1项目管理流程图112.2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项目入库表122.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入库表142.4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项目安排表152.5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安排表162.6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项目季度报表172.7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季度报表18第三部分

2、 项目验收3.1项目验收流程图193.2项目验收申请表203.3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验收评分细则223.4再生资源项目验收报告28第四部分 项目绩效考核4.1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评分表294.2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绩效自评报告提纲31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标准5.1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SB/T 10719-2012)335.2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SB/T 10720-2012)385.3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管理规范(SB/T 10850-2012)43前 言近年来,商务部着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2006年至今,已将90个城市列为再生资源回收体

3、系试点城市,并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了75个城市51550个回收网点、341个分拣中心、63个区域性大型集散市场和123个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基地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回收行业广大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目前,各试点城市和基地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全面验收阶段,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在2012年开展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督查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提出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实施大纲,确定了未

4、来几年项目建设的重点,同时确立了项目管理的基本制度,提出了项目验收规范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试点城市和承办企业了解相关政策、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和工作特点,调整和细化相关内容,建立起一套指导本地区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的管理流程与制度。手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的大力支持,在此予以感谢! 编委会 2013年10月1第一部分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建设实施大纲1.引言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

5、进程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废旧商品等可再生资源产生量和蓄积量日益增加,如果有效利用,既可以弥补我国原生资源不足,又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得到长足发展,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区域性交易市场和大型分拣加工基地,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应看到,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还很不完善,项目建设水平不高,一些地区的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监管不得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因此,进一步明确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目标,提出未来三年内的主要建设任务,对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

6、收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 现状与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在发达国家被称为“第四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大多采取立法和资金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2010年达到18000亿美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已成为节能降耗、环保增效的新经济增长点。德国作为发达国家中回收率最高的国家,提出创造“无

7、垃圾社会”的目标,要求所有产品都必须从包装品到产品报废后的处理,均不得产生垃圾。据资料统计,德国GDP增长两倍,而产生污染物却减少75%。总体看,我国再生资源行业与国外同行业差距较大,发达国家资源重复利用率大大高于我国。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0%左右,且回收加工水平较高。而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回收利用率不足70%,绝大多数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严重缺乏深度加工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我国各类回收企业10万多家,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1.62亿吨,同比增长8.9%,回收总值571

8、5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的1.49%。2006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创建,在全国推动建设了一批试点城市和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2009年起,国家财政连续四年对试点项目予以了支持。在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散”、“小”、“乱”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但总体看,由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是企业利润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高的行业,多年以来,由于国家和地方投资和技术投入不足,行业技术落后,整体进步缓慢。目前我国大多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大件废钢铁解体多采用氧割和锤砸,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采用

9、酸浸、火烧、人工拆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由于科技投入低,加之行业的经营与“破烂”相关,行业内的科技人员比重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2011-2012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利用表序号名 称单位2011年2012年同比增长%1废钢铁万吨91008400-7.7 2废有色金属万吨45553016.5 3废塑料万吨1350160018.5 4废纸万吨434744402.1 5废轮胎万吨329370.312.6 其中:翻新万吨3445.333.2 再利用万吨29532510.2 6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万台160588264-48.5 重量万吨370.6190.7-48.5 7报废

10、汽车数量万辆149.6132.3-11.6 重量万吨285249-12.6 8报废船舶数量艘3173407.3 重量万轻吨225.225513.2 9合计(重量)万吨16461.816035-2.6 1.2发展机遇“十一五”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理念已深入人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并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作为七项重点工程之一。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回收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意见(

11、国办发 201149号)对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关于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1.3必要性和紧迫性再生资源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废弃商品有效、及时地回收,才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成败。再生资源每增加1000亿元产值,可以安排就业50-100万人,解决了大量下岗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题。我国再

12、生资源行业发展具有相当潜力,如废塑料的回收率仅为24%,而每回收利用一吨废塑料,就可获得0.85吨塑料原料,相当于节约3吨石油;对废铝的回收利用,我国只能达到7-10次循环,而日本可达21次循环。如果能够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实现从单纯依赖原生资源转变为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并重,对缓解资源紧张局面、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建设目标2.1总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的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各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利用总量拟达到2.66亿吨。2.2分项目标在全国建设80个左右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

13、收方式多元化、重点品种回收率高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城市,规范建设100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集聚区,培育100个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2.3建设原则一是向公益性品种倾斜。对于靠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并带有公益性质的品种,如废玻璃等加大项目资金支持的比重;二是向龙头企业倾斜。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经营管理规范、技术装备先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鼓励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回收渠道,向上下游延伸;三是向产业集聚倾斜。试点建设一批分拣技术先进、环保处理设施完备、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产业园,延伸产业链和服务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分拣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四是向

14、技术升级创新倾斜。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再生资源分拣加工水平;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和劳动人员保障。2.4目标可达性分析2.4.1再生资源产生量不断增加。我国目前再生资源保有量巨大。据测算,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就分别达3.5亿、1.3亿和1.7亿台,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要有1500万台左右家电、500万台电脑和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再生资源数量必将大幅增加。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对再生资源的总体需求也会明显增长,将为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2.4.2项目试点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以来,各级商务部门通过完善回收体系的规划布局,探索多元化回收模式,扶持龙头企业等多种方式,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模式已基本成熟,回收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已逐步提高。2009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和开展示范试点,通过典型示范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