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321912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第二章复习内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1、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强化管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在(重点行业和领域 )内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2、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有利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3、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排查隐患为基础。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5、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6、 开展安全

2、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l 确定目标: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按照所辖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l 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l 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l 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l 教育培训l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就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7、 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

3、行分析的控制。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8、 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或签订专门的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9、 隐患排查前提及依据:l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l 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l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l 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l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10、 隐患排查范围: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11、 隐患排查方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

4、假日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12、 隐患治理方案: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13、 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14、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15、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国家重大危险源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16、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17、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18、 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

5、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19、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20、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21、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第二节 企业安全文化1、( INSAG安全文化)标志着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2、标志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文件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3、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l 直观的表层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l 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

6、和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l 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4、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5、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和同化功能。l 导向功能:l 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职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凝聚力和向心力)。l 辐射和同化功能: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6、 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中高层次的工作,是实现零事故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超越传统安全管理来

7、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7、 安全文化评价指标:l 安全承诺:内容、表述、传播、认同。l 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l 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l 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l 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l 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l 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l 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l 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l 员工层次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8、 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里的减分指标:死亡事故、

8、重伤事故、声音记录。9、 安全文化评价程序:l 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l 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l 下达评价通知l 调研、收集与核实基础资料l 数据统计分析l 撰写评价报告l 反馈企业征求意见l 提交评价报告l 进行评价工作总结10、企业应对自身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审核,审核内容包括:l 领导者应定期组织各级管理者评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绩效结果l 领导者应根据审核结果确定并落实整改不符合、不安全实践和安全缺陷的优先次序l 识别新的改进机会l 采用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估方法1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

9、、安全事务参与、自我学习与改进、审核与评估。12、在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划时,要求做到()。l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状态进行初始评估l 对本单位的安全文化理念进行定格设计l 制定出科学的时间表及推进计划13、 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可以定为“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必须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主任。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1、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 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 当采取的应急措施。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

10、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3、 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就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源。4、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 )。 5、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 积,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的严重性。6、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为21项,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物料处理、物料储存、操作方式、粉尘生成

11、、低温条件、高温条件、高压条件、特殊的 操作条件、腐蚀、泄漏、设备因素、密闭单元、工艺布置、明火、摩擦与冲击、高温 体、电器火花、静电、毒物出料及输送。7、 由多种危险物质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根据( 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对其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最大危险原则:事故后果相差大,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概率求和原则:危险物具朋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8、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9、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危

12、 险源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中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10、 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重大危险源在(正常 )情况下的运行情 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评判,对系统的下一时刻做出超前的预 警行为。11、 事故临界状态: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当被实时监测的危险源的各 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如不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 毒物泄漏事故。12、 事故初始阶段:如果预防措施全部失效,或因其他原因致使危险源及周边空间起火、为及时控制火势、应与消防措施结合,可从两个方面

13、采取补救措施:l 应用早期火灾智能探测与空间定位系统及报告火灾发生的准确位置,以便迅速补救。l 自动启动应急控制系统,将事故抑制在萌芽状态。13、 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的发布机构是(国际劳工大会 )。14、 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对重大危害设施的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 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 )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15、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将“重大危险 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16、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4、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7、 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18、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19、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 )。 20、 企业在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基础上,应对每一 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检测、监控、人员培训、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21、 应急救援系统是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负责建立现场应急救援系统,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

15、应急救援系统、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救援系统由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上报的安全评价报告和预案等有关材料建立。22、 应急救援系统是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场外应急救 援系统由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上报的(安全评价报告和预案 )等有关资料制定。23、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 区、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及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24、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 25、 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和普查、评价结果,按危险严重程度,可建立(4 ) 级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信息系统。26、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列场所或装置属于重大危险 源申报登记范围的是(d )。A.某化工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2个450t煤油储罐(临界量为5000t)B.某工厂储罐区存有3个0.2t乙炔储罐(临界量为1t)C.某厂生产场所临时存放3个2t氨储罐(临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