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读《自然辨证法》的一些感想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32131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读《自然辨证法》的一些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2读《自然辨证法》的一些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2读《自然辨证法》的一些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2读《自然辨证法》的一些感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2读《自然辨证法》的一些感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读《自然辨证法》的一些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读《自然辨证法》的一些感想(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自然辨证法的一些感想 通过两个星期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一书。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一个更加科学真实的认识,改变了以往一些错误的看法。在这里简单的谈一下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 一、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总结以及人类对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的概括。恩格斯概括了以往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些重大成就,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在本书中感触最深的是他应用了近代科学发展中的大量事例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正确科学的,而被代替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是片面的,机械的。通过这些列举论证向我们阐明了各种运动形式

2、之间的关联及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思想。 二、我们人类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正确的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在自然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劳动从一般动物中分离出来。在人类不断的发展劳动中不断的利用自然,甚至渐渐的开始统治自然,侵占自然,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

3、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 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 三、从当时所在的社会环境中跳跃出来,独立于社会进行思考。能独立于所处的社会之外,不被这个社会的固化思想侵蚀,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是很难的。在自然辨证法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受当时环境的影响,他们从开始崇拜宗教慢慢的通过质疑和思考,转而开始信仰科学,向当时的宗教和神学提出挑战,很多人也受到了迫害,这是十分不易的。在平时,我们往往很容易受他人思想的影响,很难提出自己新的想法,新的见解,势必会影响以后的科学研究,论文发表。要想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是说可以一蹴而就的

4、。要有所发现,必须要先学习该专业的基本知识,这些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思维,开阔视野,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需要不断地积累,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外,以前总认为哲学是个很神秘的学科,是一个纯粹的文科性的学科,通过学习我也渐渐的认识到,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对于一些不解的、不和谐的现象进行思考,通过逻辑思维,经验总结,甚至数理知识对这些进行思考解释。这样的思考要不受当时思想的禁锢,要能独立于社会之外。现在需要这样的哲学家来思考我们的社会。 第二篇:自然辨证法转基因农作物 一、定义 转基因农作物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其它生物或物种的基因而培育出

5、来的,这种农作物也叫基因改性农作物或基因重组农作物。 二、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前四名分别是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种植了全世界99%的转基因作物。美国居于世界领跑地位。其种植种类主要有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并拥有抗虫转基因技术专利的国家。在此项成果带动下,转基因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等多种作物以及林木的研究进展迅速。中国的转基因植物有22种,其中转基因大豆、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菠菜、甜椒、小麦等进行了田间试验,转基因棉花已经大规模应用。目前,可商业化生产的有:棉花、水稻、西红柿、甜椒和矮牵牛花。同时,在中国的进口转基因作

6、物中,大约每年有1400万吨转基因大豆来自美国和阿根廷,总数量相当于中国全部的大豆产量。 我国已初步建成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技术体系。传统的育种技术是通过植物种内或近缘种间的杂交将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产量更高或品质更佳的新品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对本世纪农业生产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基因交流范围有限,很难满足未来农业持续高速发展的要求。转基因植物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在其中进行表达,从而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这一技术克服了植物有性杂交的限制,基因交流的范围无限扩大,可将从细菌、病毒、动物、人类、远缘植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植物,所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7、 我国植物转基因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已初步建立了棉花、水稻、油菜、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和林草、花卉、果树的高效、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大大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转基因农作物具有多种全新的优良品质,它不但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种,而且还可以改进农作物的品质。美国现在还成功研制出抗除草剂农作物、生物改良新饲料、含天然杀虫剂的农作物、抗疾病的农作物、特种转基因棉花和玉米等转基因作物。 三、安全性隐患 转基因农作物被培育成功以来,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检验其安全性的工作就从未停止。然而,由于研究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或失误,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而引发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疑虑,以下就简单回顾几个转

8、基因农作物安全性隐患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事件。 1.巴西坚果事件 巴西坚果(bertholletiaexcelsa)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albumin。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albumin的基因转入大豆中(文章摘要发表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ofcellularbiochemistry,1994,suppl18a:78)。 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编码蛋白质2salbumin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蛋白质

9、2salbumin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996,334:688-692)。 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巴西坚果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 其实,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能采用这些过敏性食品的基因;对转基因作物制造的新蛋白质,需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已知500多种过敏原作对比,如果具有相似性,也将会被放弃;另外,对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要进行消化速

10、度检测,如果不能快速地被消化,也不能供食用。 2.普斯泰(pusztai)事件 “普斯泰(pusztai)”事件,被认为是引爆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激辩的舆论转折点。 1998年秋天,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o普斯泰(arpad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和平等环保ngo的推动下,欧洲掀起反转基因食物热潮。 然而时隔不久,普斯泰的实验遭到了质疑。据称,他是在尚未完成实验,并且没有发表数据的情况下,就贸然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其结论的。他研究的转

11、基因土豆是由他自己构建的,在当时根本没有上市的可能,不存在宣传实验的任何紧迫性。 英国皇家学会对“普斯泰事件”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该实验展开同行评审。1999年5月,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包含6方面的失误和缺陷:不能确定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实验用的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欠缺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不久之后,rowett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并不再对其言论负责。 3.帝王蝶(monarchbutterfly)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

12、昆虫学教授洛希(losey)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称其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洛希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同样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 然而,洛希的实验受到了同行多方面质疑。最重要的反对意见认为,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且没有提供花粉量数据。不久之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是:(1)玉米花粉大而重,因此扩散不远。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花粉。(2)帝王

13、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转抗虫基因玉米地占总玉米地面积的25%,但田间帝王蝶数量却很大。 另外,美国环保局在一项报告中指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应以野外实验为准,而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数据。 4.墨西哥玉米事件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微生物生态学家davidchapela和davidquist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品种样本中,发现了一段可启动基因转录的dna序列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同时发现与诺华(novartis)种子公司代号为

14、“bt11”的转基因抗虫玉米所含“adh1基因”相似的基因序列。 墨西哥作为世界玉米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当时明文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只是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国际间的广泛关注,绿色和平组织甚至称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 然而,davidchapela和davidquist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其实验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经反复查证,文中所言测出的“camv35s启动子”为假阳性,并不能启动基因转录。另外经比较发现,二人在墨西哥地方玉米品种中测出的“adh1基因”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与转入“bt玉米”中的“adh1-s基因

15、”序列并不相同。 对此,nature杂志于2002年4月11日刊文两篇,批评该论文结论是“对不可靠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并在同期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另外,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通过对其种质资源库和新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进行检测,并未在墨西哥任何地区发现“35s启动子”。 四、优势明显 虽然转基因农作物具有安全不确定性的隐忧,但是其明显的优势却是不容忽视的。 1.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有助于解决资源 纵观整个农业史,农民们一直渴求通过杂交育种提高作物产量。然而,杂交育种犹如赌博,其结果难以逆料。而通过育种获得改良的作物的最有效的标准方法之一,是用伽玛射线轰击种子和植物,制造基因突变来改变它们的dna,然后将其中一些达到要求的给挑选出来。 顺便提及的是,欲图避免任何人工化学的有机农,对放射制造出来的作物变种的依赖,比传统农民更甚。放射以随机的方式,改变作物的染色体结构和基因组序列。而且,没有任何法律要求对这种发射性产品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检测。相反,转基因作物是经过实验室制造出来的既成基因生长出来的,它对基因所作的修改与作物育种一直以来对基因所作的修改别无二致,而且比后者更快速更精确。反对者经常声称,转基因技术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能够在物种之间转变基因。但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