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重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31955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学重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绪论1、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科学开展、可持续开展2、 植物保护学畴的有害生物是指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及鸟兽等病、虫、草、鼠。3、 植物保护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农药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第二章植物病害1、病害三角病害四角感病寄主植物、强致病性的病原物、有

2、利的环境条件人为干预2、病症symptom):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植物病害的病症由病状和病征两局部构成。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外表形成的构造。3.病状类型: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颜色发生变化。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萎蔫: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畸形: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肿瘤、根瘤。4. 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霉状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粉状物: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锈状物:植物病部

3、外表形成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粒状物:植物病部产生的颗粒状物。索状物:患病植物的根部外表产生紫色或深色的菌丝索,即真菌的根状菌索脓状物:植物病部在湿度较大时产生胶粘状、似露珠的白色或黄色脓状物,即菌脓,枯燥后形成薄膜或胶粒。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细菌病害5、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原生物的参与,只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致使植物的正常生长、代受到干扰,表现出各种病态现象。影响因素有:1.温度不宜 4.氧供给缺乏 7.盐害2.水分失调 5.营养条件不适宜 8.农药施用不当3.光照

4、缺乏 6.环境污染 9.栽培措施不当7、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具传染性不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发病无规律、发生过程迅速发病对象具有普遍性有明显的病变过程有些能恢复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之间时常相互影响、相互促进。8. 病原生物类型: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9.毒力: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杀能力,是衡量和比拟农药潜在活性的指标。10.致病性: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11、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12、真菌fungus):是一类通常为丝状的营养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

5、产生孢子进展繁殖的真核生物。13.真菌的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但有时高等真菌或有隔的菌丝的真菌可以密集地纠缠在一起形成疏丝组织或拟薄壁组织。真菌组织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14、菌核:由菌丝严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能抵抗不良环境,在适宜条件下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者繁殖体。15、子座:菌丝在寄主外表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构造,主要功能是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也能度过不良环境。16、菌索:菌丝体平行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构造。17、真菌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自我繁殖真菌的无性孢子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

6、垣孢子1游动孢子:形成于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在水中能够游动。游动孢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游动后休止,鞭毛收缩,转变为休止孢,产生细胞壁,有的具两游现象。2孢囊孢子:生于孢子囊,由原生质割裂而成,孢囊孢子具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飘散气传,静孢子。3分生孢子:产生于由菌丝分化的分生孢子梗上,顶生、侧生或串生,形状大小各种各样,单胞或多胞,有色或无色。有些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果,球形具孔口的称分生孢子器,杯状或盘状的称分生孢子盘4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菌丝体中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形成厚壁的、单细胞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产生在菌丝的顶端或菌丝中间,单生或数个连

7、接在一起,可以脱离菌丝体;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18、真菌的有性生殖是性细胞或性器官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一般经历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过程。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大多在侵染植物后期或经过休眠期后产生,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19、 真菌有性孢子的种类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20、真菌的无性孢子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再侵染病害开展厚垣孢子21、真菌的有性孢子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初侵染病害发生休眠孢子22、病毒: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具有侵染性的寄生物。特征有:非细胞构造

8、的分子寄生物,由核酸和衣壳蛋白组成。为专性寄生物,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23、稻瘟病的灰梨孢分生孢子梗多散生,少数束生或呈垫状,梗上着生分生孢子24、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响大多为:阴性红色25、喷菌现象:除了菌原体引起的病害以外,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组织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的现象.25. 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这是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区分细菌病害或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26.病原物的侵入过程: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7.不同植物病原菌的侵入方式:自然孔口、伤口28、病害

9、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场发病到下一个季节再次发病的过程。29.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单循环病害。 该类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多为系统性病害,一般潜育期较长,如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消灭初侵染源30. 多循环病害 一个生长季节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称多循环病害。 该类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侵染过程,多为局部性病害,潜育期短,如稻瘟病31.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或其它生物传播;人为因素传播。32.染与再侵染: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34、气流传播 一些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 如:小麦白粉病菌、稻瘟病菌 近程传播和远程

10、传播雨水传播 植物病原细菌,如水稻白叶枯病菌 产生分生孢子盘与分生孢子器的病原真菌 土壤中的病原物,如烟草黑胫病菌 35. 如稻瘟病38、柯赫氏法则:判定侵染性病害及病原物病原性。容:l 感病植物上伴随有病原物l 在培养基上可别离培养l 回接表现一样病症l 再别离培养到一样病原物用于:活体营养专性寄生物第三章植物虫害1、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体躯分为头、胸、腹3段,生有6足4翅的动物。2、体躯由一系列体节所组成,明显分成头、胸和腹3个体段。1. 头部着生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和1-3个单眼。是取食和感觉中心。2. 胸局部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各节上着生有胸足1对,中、后胸一

11、般各有1对翅。是运动中心。3. 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所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各种脏器官大局部位于腹。是新代和生殖中心。4. 昆虫的生长发过程中有变态现象。3、头式根据昆虫口器的不同朝向,昆虫的头部存在三种不同的型式:(1) 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与身体的纵轴垂直,植食性昆虫,如蝗虫、蛾蝶类的幼虫等。(2) 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的前方,与身体的纵轴成钝角或几乎平行,多见于捕食性和钻蛀性昆虫,如步甲、虎甲、天牛幼虫等。(3) 后口式:口器向后倾斜,与身体的纵轴成锐角,不用时贴在身体的腹面,见于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蝉、蝽、蚜虫等。4、昆虫的触角触角一般位于头部的前方

12、。它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主要是嗅觉和触觉作用。其他功能,如仰泳蝽的触角起平衡作用、水龟虫用触角帮助呼吸、雄芫菁在交配时用触角来抱握雌体等。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等3节组成。5、昆虫的眼复眼是昆虫主要的视觉器官,由许多的小眼组成。小眼的数目因昆虫种类而异。善于飞翔的昆虫复眼往往比拟兴旺。单眼的构造比拟简单,单眼只能区分光的方向和强弱,不能形成物像。6、口器咀嚼式吸收式刺吸式、虹吸式、舔吸式、锉吸式(1)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个局部组成。如直翅目的蝗虫和蟋蟀、鞘翅目的甲虫、膜翅目的叶蜂和茎蜂等。使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如: 沿叶缘蚕食叶片成缺刻; 在叶片中间啮成

13、大小不同的孔洞; 钻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蛀食叶肉,形成弯曲的虫道或白斑; 钻入植物茎秆、花蕾、铃果,造成作物断枝、落蕾、落铃; 在土中取食刚播下的种子或作物的地下局部,造成缺苗、断垄; 吐丝卷叶,躲在里面咬食叶片。(2) 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主要为同翅目、半翅目及一局部双翅目昆虫所具有,如蝉、飞虱、叶蝉、蝽、蚊等。*危害植物后,呈现局部性的褪色、斑点、黄化、卷缩、虫瘿等;传播病毒病。 被害植物外表通常不会残缺、破损,一时难以发现。 叶面形成变色斑点,主要是由于注入植物组织的唾液酶,破坏叶绿素所致; 枝叶生长不平衡而卷缩扭曲; 因取食刺激形成瘿瘤;取食的同时传播病毒病(3) 锉吸式口器*锉吸式口

14、器是蓟马类昆虫所特有,上颚不对称,右上颚高度退化或消失,口针由左上颚和2个下颚特化而成,食管由2个下颚形成,唾液管由舌与下唇的中唇舌形成。取食时,先用左上颚锉破植物表皮,再用短喙吸吮汁液。*锉吸式昆虫的危害 取食时以左上颚锉破植物组织表皮,然后吸取汁液。 被害植物常出现不规则的变色斑点、畸形或叶片皱缩卷曲等病症。(4) 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是鳞翅目成虫所特有*虹吸式口器的昆虫只有极少吸果夜蛾类能穿破果皮吸食果汁,大局部蛾蝶类成虫不危害植物,仅通过虹吸式口器吸取花蜜。但蛾蝶类幼虫期为咀嚼式口器,很多种类是重要农业害虫。5舐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是双翅目蝇类所特有6幼虫的口器如鳞翅目昆虫蛾、蝶类的幼虫,其口器也属于咀嚼式7、昆虫体壁的构造与特性昆虫的体壁由向外依次由底膜、皮细胞层活细胞和表皮层组成。8、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a. 体壁是昆虫的保护性屏障,对外来药剂的入侵有一定的阻碍作用。b. 体表多毛或硬厚者,药剂难以进入;c. 上表皮中含有蜡质,影响药剂与虫体的接触,在药剂中参加少量的洗衣粉或其它湿润剂可降低外表力,增加湿润展布性能,从而提高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