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319547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时代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时代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时代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时代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总则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进步。为切实有效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市的统一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长江法、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等。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43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全面开展区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

2、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市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工规划对全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保护的统一部署,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依据。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以2025年为目标年,展望到2035年。一、现状与形势地处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以榨菜之乡、水下碑林白鹤梁和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而闻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强化对渝东北、渝东南带动功能和市委、市政府对的要求,正围绕彰显三个重要的百万人口战略支点城市定位,坚持科创+绿色+”,加快建设三高地三示范区,奋力实现十个新提升,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3、化建设新篇章。全区幅员面积294236平方公里,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境内长江横贯东西77公里,乌江纵卧南北33公里,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集装箱码头可实现铁路、公路、水路联运。区地形地貌特征鲜明,地处四川盆地和山地过渡地带,地势以丘陵为主,分为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带坝区和后山区。地势大致为: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一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主要有武陵山脉、黄草山一五宝山脉、大梁子山脉、铜矿山脉、勾家场一梓里场山脉。海拔最高1977米,最低138米,多在2

4、00800米之间。(-)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1 .矿产资源概况辖区内矿产均为沉积矿产,集中分布于菁口背斜、黄草峡背斜、苟家场背斜、梓里背斜、弹子山背斜和大耳山背斜一带,多浅埋或出露于地表;非金属矿产种类多,页岩气、建筑材料类矿产资源量丰富。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发现矿产资源11种。其中历年来已利用矿产10种,包括煤、页岩气(含天然气X地热、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泥岩、建筑用砂岩、建筑用页岩;未利用的矿产:铁。2 .矿产资源勘查储量现状已发现各类矿产地52处,其中,能源矿产12处,金属矿产4处,非金属矿产36处;按矿床规模分,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

5、10处,小型矿床16处,矿点23处。查明的矿产资源11种,详见专栏一。专栏一主要矿产资源量现状(2020年底)序号矿产名称资源储量单位保有资源量1煤千吨54381.182t千吨120003硫铁矿千吨9444水泥用灰岩千吨17749385水泥配料用砂岩千吨202006水泥配*斗用泥岩千吨525007建筑石料用灰岩千立方米43829.49序号矿产名称资源储量单位保有资源量8建筑用砂岩千立方米1745.329建筑用页岩千立方米5278.6210地热立方米/日414811页岩气亿立方米4619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至2020年底,开发利用的矿产7种(不含页岩气各类矿山28个,其中地热1个,水泥用

6、灰岩2个,建筑石料用灰岩14个,砖瓦用页岩10个,砂岩1个。从矿山生产规模看,大型矿山6个、中型矿山14个、小型矿山8个,大中型矿山比例71%,实现矿业年总产值约9亿元。专栏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020年底)矿种矿山数量(个)设计产能2020年度产量单位中型小型地热11800313.8立方米/日水泥用灰岩112264207.6万吨/年建筑石料用灰岩491149001704.2万吨/年砖瓦用页岩371043.815.12万吨/年砂岩1116.20万吨/年总计6158282024大中型矿山比例71%(二)上轮矿规实施情况评估自上轮矿规发布实施以来,深入推进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顿和规范矿产资

7、源开发秩序,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明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平不断提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资源保障。1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增1市级碎石资源保障基地(珍溪一百胜),进一步提高了石灰岩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在珍溪和罗云新投放灰岩采矿权5处(大型矿山4处、中型矿山1处调整建筑用灰岩采矿权4处,新投放生产规模481万吨/年。全区已投放建筑石用灰岩生产规模900万吨/年,水泥用灰岩生产规模264万吨/年,其他固体矿产生产规模60万吨/年。基本保障了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建设资源需求。2 .开发布局与结构进一步优化。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8、依法关闭了长江、乌江沿线、蒿枝坝等生态敏感区内的矿山,进一步规范了全区矿山开采秩序;矿山数量由2015年的53个减少到2020年的28个,矿山数减少47%,实现了将全区矿山数量控制在44个以内的规划目标,大中型矿山比例由2015年的14%上升到2020年底的71%,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珍溪一百胜和罗云等2个集中开采区。3 .矿山生态修复有序推进。上轮矿规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规划区块共27个(采矿权区块)0其中已经生态修复验收的区块18个(约200公顷X边开采、边修复区块5个(属采矿权有效期内的矿山保留区块1个(保留为装配式产业配套基地),未完成修复区块3个(拟纳入生

9、态修复规划),生态修复率达89%4 .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绿色矿山建设评估工作程序等要求,区全面开展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建立了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及联席会议审查制度,已建成8个市级绿色矿山,开创了绿色矿山建设新局面。专栏三上轮矿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三轮揄示2020年实际情况指标完成情况属性矿产资源勘查页岩气亿立方米35004619132%预期性新增负源里地热立方米/日2000未出结果未完成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开采总量页岩气亿立方米110200182%预期性地热立方米/日800800水泥用灰岩万吨243264未完成建筑石料用灰

10、岩万吨800900未完成水泥配料用砂岩万吨2525完成建筑用砂岩万吨1616饰面用石材万吨200砖瓦用页岩万吨7043.8翔矿业雌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矿山数量(预期核减量)个925预期性大中型矿山比例%6071约束性三率水平达标率%9092绿色矿山数量个48预期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山嚅警恢复新建和生产矿山/全面恢复治理边开采边修复完成约束性历史遗留矿山%2089土地复垦率新建和生产矿山/闭坑后全面复垦边开采边修复历史遗留矿山%2089总体上看,上轮矿规中的4大类18项规划指标,其中15项规划指标达到规划目标,占全部规划指标的83%0建筑用灰岩和水泥用灰岩投放规模超过规划生产规模。(三)

11、形势与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市处于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未来基础设施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形势,矿产行业进入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资源安全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全产业链为理念;生态绿色发展,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为中心的模式。未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对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修复举措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区发挥主城都市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经济发展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经济社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矿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任务艰巨。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以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12、,结合矿产资源供需平衡为原则,加大紧缺矿产资源的勘查及开发利用力度,提高综合利用水平,鼓励矿产品深加工利用提升区内石灰岩矿产资源深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一是落实市级矿规开采布局,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发展战略,打造珍溪一百胜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产资源集中开米区,重点保障渝宜局铁、渝万IW)铁、沿江铁路、两江新区至快速通道、绕城高速等重大工程以及城乡发展建设,并为中心城区重点项目提供资源保障。二是积极配合国家页岩油气与新能源科创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三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园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房屋等)需要,

13、根据运输服务半径,分散式点状布设砂岩、页岩等采矿点。资源环境约束态势要求进一步提升矿业发展质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论深入人心,以三区三线为主体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更加严格,长江、乌江流域沿线管控约束进一步收紧,区内可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土空间较为有限,要求进一步提高矿产开发准入门槛、提升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水平。以绿色矿山建设为抓手,以绿色生态、安全智慧矿山为基本目标,推动全区矿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二、指导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

14、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坚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相协调,切实提高规划矿产资源开采区块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推进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为主线围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保护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二)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兼顾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遵循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修复的原则,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推动绿色矿业建设向纵深推进,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的统筹发展。2 .规模开采,集约利用。在坚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的前提下,重点布局建筑石料用灰岩集中开采区,稳步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