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319435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一、根据卫生部医院嗷管理办法、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 制订以下内容: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 戴乳胶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2、工作人员发生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控办。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 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4、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 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 宿舍和医院外环境。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临床

2、确诊传染病病 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 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 务人员传给病人.(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 手套;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

3、手;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 应当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 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 衣或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三、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一)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

4、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留观室、传染病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 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 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与空气隔离。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4、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 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 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 与保护。(三)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

5、染病病人实施吸痰、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隔离留观室、隔离病区必须配置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盛装各类锐器,预防医 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医院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 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一)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 可为联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 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二)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 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 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 2 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三)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 溅性能。(四)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钮扣位于背部.(五)手套: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六)鞋套: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