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检验标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316923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检验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模具检验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模具检验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模具检验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模具检验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具检验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检验标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具验收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一、模具外观:1铭牌内容是否打印模具编号、模具重量(KG)、模具外形尺寸(mm),字符均用1/8 英寸的字码打上,字符清晰、排列整齐。2 铭牌是否固定在模腿上靠近后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 (离两边各有 15mm 的距离),用 四个柳钉固定,固定可靠,不易剥落。3冷却水嘴是否用塑料块插水嘴,0 10管,规格可为G1/8、G1/4、G3/8 。如合 同有特殊要求,按合同。4 冷却水嘴是否伸出模架表面,水嘴头部凹进外表面不超过3mm。5 冷却水嘴避空孔直径是否为0 25、0 30、0 35mm 三种规格,孔外沿有倒角,倒角 大于1.5X45,倒角一致。6冷却水嘴是否有进出标记,

2、进水为IN,出水为OUT, IN、OUT后加顺序号,如IN1、 OUT1。7标识英文字符和数字是否大写(5/6 ),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清晰、 美观、整齐、间距均匀。8进出油嘴、进出气嘴是否同冷却水嘴,并在IN、OUT前空一个字符加G(气)、0(油)。9 模具安装方向上的上下侧开设水嘴,是否内置,并开导流槽或下方有支撑柱加以保 护。10 无法内置的油嘴或水嘴下方是否有支撑柱加以保护。11模架上各模板是否有基准角符号,大写英文DATUM字高5/16 ,位置在离边10mm 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12 各模板是否有零件编号, 编号在基准角符号正下方离底面 10mm 处,要求

3、同 11 号。13 模具配件是否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 ,如安装时下方有外漏的油缸、 水嘴、预复位机 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14 支撑腿的安装是否用螺丝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 或过长的支撑腿车加工外螺纹 紧固在模架上。15 模具顶出孔是否符合指定的注塑机,除小型模具外,原则上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模具长度或宽度尺寸有一个大于 500mm 时),顶出孔直径应比顶出杆大 5-10mm。16定位圈是否可靠固定(一般用三个M6或M8的内六角螺丝),直径一般为0 100或0 150mm,高出顶板10mm。如合同有特殊要求,按全同。17 定位圈安装孔必须为沉孔,不准直接贴在模架顶面上。18重量超过800

4、0KG的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时,是否用穿孔方式压螺丝,不得单独压 压板。如设备采用液压锁紧模具,也必须加上螺丝穿孔,以防液压机构失效。19浇口套球R是否大于注塑机喷嘴球 R。20 浇口套入口直径是否大于喷嘴注射口直径。21 模具外形尺寸是否符合指定的注塑机。22 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是否在前模板或后模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有“ UP字样,箭头和文字均用漏板喷黄色漆,字高 50mm。23 模架表面是否有凹坑、锈迹,多余不用的吊环、进出水、气、油孔等及其他影响外 观的缺陷。24 模架各板是否都有大于 1.5mm 的倒角。25 模具是否便于吊装、运输,吊装时不得拆卸模具零部件(油缸除外需单独包

5、装) 。 吊环与水嘴、油缸、预复位杆等干涉,可以更改吊环孔位置。26 每个重量超过 10KG 的模具零部件是否有合适的吊环孔,如没有,也需有相应措施 保证零部件拆卸安装方便。吊环大小和吊环孔位置按相关企业标准设计。27 吊环是否能旋到底,吊装平衡。28 顶杆、顶块等顶出机构如与滑块等干涉,是否有强制预复位机构,顶板有复位行程开关29 油缸抽芯、顶出是否有行程开关控制,安装可靠。30 模具分油器是否固定可靠。31 连接分油器与油缸的油管是否用胶管,接头用标准件。32 顶针板丁是否有垃圾钉。33 模具撑头面积是否为方腿间后模板面积的 25 30。34撑头是否比模腿高出0.050.15mm,并不与顶

6、出孔干涉。35 锁模器是否安装可靠,有定位销,对称安装,不少于 4 个(小模具可 2个)。36 三板模前模板与水口板之间是否有弹簧,以辅助开模。37 大型模具所有零配件安装完毕,合模是否有干涉的地方。38 如注塑机采用延伸喷嘴,定位圈内部是否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标准的注塑机加 长喷嘴带加热圈可以伸入。39 所有斜顶是否都可以从一个通过底板和顶针底板的且其角度与斜顶角度一致的孔 拆卸。40 螺丝安装孔底面是否为平面。41 M12 (含M12)以上的螺丝是否为进口螺丝(12.9级)。二、顶出复位、抽插芯、取件1 顶出时是否顺畅、无卡滞、无异响。2 斜顶是否表面抛光,斜顶面低于型芯面 0.10.1

7、5mm。3 斜顶是否有导滑槽, 材料为锡青铜, 内置在后模模架内, 用螺丝固定, 定位销定位。4 顶杆端面是否低于型芯面 00.1mm。5滑动部件是否有油槽(顶杆除外),表面进行氮化处理,硬度 HV700。(大型滑块按客户要求)6 所有顶杆是否有止转定位,按企业标准的三种定位方式,并有编号。7 顶针板复位是否到底。8 顶出距离是否用限位块进行限位,限位材料为 45 钢,不能用螺丝代替,底面须平 整。9 复位弹簧是否选用标准件,两端不打磨、割断。10 复位弹簧安装孔底面是否为平底,安装孔直径比弹簧大5mm。检验项目 序号 标准 合格 可接受 不可接受顶出复位、抽插芯、取件11直径超过0 20mm

8、的弹簧内部是否有导向杆,导向杆比弹 簧长 1015mm。12 一般情况下,是否选用短形截面蓝色模具弹簧(轻负荷) ,重负荷用红色,较轻负 荷用黄色。13 弹簧是否有预压缩量,预压缩量为弹簧总长的1 0 1 5。14斜顶、滑块的压板材料是否为 638,氮化硬度为HV700或T8A,淬火处理至HRC50 55。15 滑块、抽芯是否有行程限位,小滑块限位用弹簧,在弹簧不便安装的情况下可用波 子螺丝,油缸抽芯有行程开关。16 滑块抽芯一般用斜导柱,斜导柱角度是否比滑块锁紧面角度小23 度。如行程过大可用油缸。17 如油缸抽芯成型部分有壁厚,油缸是否加自锁机构。18 斜顶、滑块抽芯成型部分若有筋位、柱等

9、难脱模的结构,是否加反顶机构。19 大的滑块不能设在模具安装方向的上方,若不能避免,是否加大弹簧或增加数量并 加大抽芯距离。20 滑块高与长的最大比值为 1,长度方向尺寸是否为宽度尺寸的 1.5 倍,高度为宽度 的 2/3。21 滑块的滑动配合长度大于滑块方向长度的 1.5 倍,滑块完成抽芯动作后,保留在滑 槽内的长度是否小于滑槽长度的 2/3。22 滑块在每个方向上(特别是左右两侧)的导入角度是否为3 5 度,以利研配和防止出现飞边。滑块的滑动距离大于抽芯距 2-3mm,斜顶类似。23大型滑块(重量超过30KG导向T形槽,是否用可拆卸的压板。24 滑块用弹簧限位,若弹簧在里边,弹簧孔是否全出

10、在后模上或滑块上;若弹簧在外 边,弹簧固定螺丝是否两头带丝,以便滑块拆卸简单。25滑块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抽芯距 2-3m m,斜顶类似。26大滑块下面是否都有耐磨板(滑块宽度超过150mm),耐磨板材料 T8A,淬火至HRC50-55耐磨板比大面高出0.05-0.1mm,耐磨板应加油槽。27大型滑块(宽度超过200mm)锁紧面是否有耐磨板面高出 0.1-0.5mm,上面加油槽。28 滑块压板是否用定位锁定位。29 宽度超过 250mm 的滑块,在下面中间部位是否增加一至数个导向块, 材料为 T8A,淬火至 HRC50-55。30 若制品有粘前模的趋势,后模侧壁是否加皮纹或保留火花纹,无加工较深

11、的倒扣, 无手工打磨加倒扣筋或麻点。31 若顶杆上加倒钩,倒钩的方向是否保持一致,并且倒钩易于从制品上去除。32 顶杆胚头的尺寸,包括直径和厚度是否私自改动,或垫垫片。33 顶杆孔与顶杆的配合间隙、 封胶段长度、顶杆孔的光洁度是否按相关企业标准加工。34 顶杆是否上下串动。检验项目 序号 标准 合格 可接受 不可接受顶出复位、抽插芯、取件 35 制品顶出时易跟着斜顶走,顶杆上是否加槽或蚀纹,并 不影响制品外观。36 有推板顶出的情况,顶杆是否为延迟顶出,防止顶白37 回程杆端面平整,无点焊,胚头底部无垫垫片、点焊。38 斜顶在模架上的避空孔是否因太大影响外观。39 固定在顶杆上的顶块是否可靠固

12、定,四周非成型部分应加工 3-5 度的斜度,下部周 边倒角。40 制品是否利于机械手取件。41 三板模在机械手取料把时,限位拉杆是否布置在模具安装方向的两侧,防止限位拉 杆与机械手干涉,或在模架外加拉板。42 三板模水口板是否导向滑动顺利,水口板易拉开。43 对于油路加工在模架上的模具,是否将油路内的铁屑吹干净,防止损坏设备的液压 系统。44 油路、气道是否顺畅,并且液压顶出复位到位。45 用机械手取件,导柱是否影响机械手取件。46自制模架是否有一个导柱采取 OFFSETS置,防止装错。47 导套底部是否加排气口,以便将导柱进入导套时形成的封闭空腔的空气排出。48 定位销安装不能有间隙。冷却

13、1 冷却水道是否充分、畅通,符合图纸要求。2 密封是否可靠,无漏水,易于检修,水嘴安装时缠生料带。3试模前是否进行通水试验,进水压力为 4Mpa,通水5分钟。4 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是否按相关企业标准加工尺寸和形状,并开设在模架上。5 密封圈安放时是否涂抹黄油,安放后高出模架面。6 水道隔水片是否采用不易受腐蚀的材料,一般用黄铜片。7 前、后模是否采用集中运水方式。三、一般浇注系统(不含热流道)1浇口套内主流道表面是否抛光至1.62浇道是否抛光至 3.2或320#油石。3 三板模分浇道出在前模板背面的部分截面是否为梯形或圆形。4三板模在水口板上断料把,浇道入口直径是否小于03,球头处有凹进水口板

14、的一个深 3mm 的台阶。5 球头拉料杆是否可靠固定,可以压在定位圈下面,可以用无头螺丝固定,也可以用 压板压住。6 顶板和水口板间是否有 10-12mm 左右开距。7水口板和前模板之间的开距是否适于取料把,一般情况下,开距二料把长度+ 20-25,且大于 120mm 以上。8 三板模前模板限位是否用限位拉杆。9浇口、流道是否按图纸尺寸用机床(CNG铣床、EDM)加工,不允许手工甩打磨机 加工。10 点浇口浇口处是否按浇口规范加工。11 点浇口处前模有一小凸起,后模相应有一凹坑。12 分流道前端是否有一段延长部分作为冷料穴。13 拉料杆 Z 形倒扣是否圆滑过渡。14 分型面上的分流道是否表面为

15、圆形,前后模无错位。15 出在顶杆上的潜伏式浇口是否存在表面收缩。16 透明制品冷料穴的直径、深度是否符合设计标准。17 料把是否易于去除,制品外观面无浇口痕迹,制品有装配处无残余料把。18 弯钩潜伏式浇口,两部分镶块是否进行氮化处理,硬度 HV700。四、热流道系统1 热流道接线布局是否合理,易于检修,接线有线号并一一对应。2 是否进行安全测试,以免发生漏电等安全事故。3 温控柜及热喷咀、集流板是否符合客户要求。4 主浇口套是否用螺纹与集流板连接,底面平面接触密封,四周烧焊密封。5 集流板与加热板或加热棒是否接触良好,加热板用螺丝或螺柱固定,表面贴合良好不闪缝,加热棒与集流板不大于 0.05-0.1mm的配合间隙(h7/g6),便于更换、维修。6 是否采用 J 型热电偶并与温控表对应。7 集流板两头堵头处是否有存料死角,以免存料分解,堵头螺丝拧紧并烧焊、密封。8 集流板装上加热板后, 加热板与模板之间的空气隔热层间距是否在 25-40mm 范围内。9 每一组加热元件是否有热电偶控制,热电偶布置位置合理,以精确控制温度。10 热流道喷咀与加热圈是否紧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