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8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31662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8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8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8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8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8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8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8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年级语文教案识字8教案 、说教材 识字是第二册第八单元的篇识字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本课向学生介绍了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文。针对课文的特点,在第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后,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谚语的意思,初步感受谚语的美;了解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教学重点为: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引发学生主动留心身边科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 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参

2、与、主动获取的过程。这篇谚语的内容较深,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以学生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起去感悟、去探索、去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富有童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画中理解词语:在议中感悟句意;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境;在说中训练语言;在评价中激活思维。创设种言、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画画、做做、演演、议议、贴贴、读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学习合作。学生不仅领悟谚语的意思,学会读懂句子的方法,而且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四

3、、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选准切入点,激发兴趣 选取农村儿童大多知道的两个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眨眼就来到。导入新课,由于贴近学生生活的认知水平,既能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谚语同自然现象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在理清文章的思路(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之后,以读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能难倒你的伙伴,难倒老师为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同时,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快乐。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句子的学习。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生的个个问题像块块磁铁样吸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

4、生的学习成为自觉自愿行为。(二)学生探索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设创各种途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知识的获得有自己体验的过程。为此,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学习,随机运用下列方法,因学用法。 . 画画。(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画画娥眉月月团圆。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相解释农历、娥眉、团圆。孩子觉得这个规律既有趣、又亲切。搞清年有十二个月,哪个月初三、初四的月亮像娥眉;哪个月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大又圆,从中使学生懂得:普通的句话就告诉我们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人们长期观察的结果,

5、你认为初三初四的月亮像什么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像什么说出你的发现。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想象,学生就会把作者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加以延伸运用。学生的语感得到深化、内化。指导朗读读出对新月、圆月的喜爱。2.做做。(朝看太阳知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学生对北斗了解的太少,因此,让学生观看北斗星活动的投影片,了解北斗,简单介绍北斗星的指向。通过做做,借助太阳、北斗图,分辨方向。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的思考、朗读奠定基础。学生真切地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就能发现。 3议议。(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教师故意出错。老师也喜欢这句话,也想读读可以吗教师读的过

6、程中,故意丢掉低字,以此引出争论:有没有低是不是样让学生通过再读句子及与同伴地探索,理解低字的重要。让学生在图上贴蜻蜓,检查学生对低的理解,使学生明确江湖畔的意思,理解句意。低字的处理,抓住了这句谚语的关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4. 演演。(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这句谚语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难点:先出示上半句,明确谚语写的是谁,在句子下板书:大雁。再让学生自己解释北飞天将暖,教师随机在句子下板书: 大雁 北飞 天将暖 大雁 往北飞 春天最后用句卫子下面的词语排列句子,达到理解句子的目的春天。大雁往北飞。总结方法,运用方法,学生自

7、己来学习下半句。通过老师的疑问春天大雁往北方飞,燕子往哪儿飞秋天,燕子往南方飞,大雁往哪儿飞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懂得:大雁和燕子都是候鸟,春天同飞向北方,深秋同飞加南方。演演。春天到了,大雁和燕子开始起飞。请问,你们去哪里深秋,你们又去哪儿呀让学生以自己创作的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从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5.读读。(场秋雨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这个句子浅显易懂,只要学生读读就能理解。 (三)朗读课文,提炼升华 1. 在小组里展示自己。再给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保证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并提出要求:背下你最喜欢的句谚语。如果你有本领,也可以背下你喜欢的两句、三句。目的在于:是在读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二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让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 小结。谚语是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的规律,也是科学知识。这些规律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不信,我们可以回忆下:场春雨 ,十场春雨 。场春雨场暖,十场春雨要穿单。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我们不仅学会了谚语,而且会编谚语呢!我们身边真的处处有科学!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 向自己的小伙伴介绍自己收集的谚语。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