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3151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明园的消灭?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1 ?圆明园的消灭?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消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

2、点之一是关于“消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消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局部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将课文第二局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消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正确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局部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消灭局部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到达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

3、教学效率的目的。基于以上解读,我制定以下四点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文中“损、皇等14个生字,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捧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的意思。3.品读第2、3、4自然段,在品词析句中了解和感受圆明园过去的辉煌,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是在品词析句中了解和感受圆明园过去的辉煌,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圆明园的消灭?内容相对薄弱,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于是,我适时地给学生补充材料。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根底,教学中主要以“学为中心,使学生在

4、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在使用补充材料的时候,我始终牢记一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课外读物成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载体,而贯穿课内与课外的是情感,是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这节课中做得比拟好的地方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如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这个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概念。为了让学生有个具体的感知,我把圆明园的大小与学生最熟悉的校园大小作比拟。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为了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

5、程,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上课一开始,呈现给学生一段视频,再现了昔日那繁华辉煌的圆明园,再配上雨果那诗意的语言“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建神殿,那儿造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清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梦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然后呈现的是火烧圆明园后只剩的那几根残垣断壁。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学生心里激起了无比的悲愤,很好地铺垫了学习本课的情绪。学生禁不住问: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

6、皇家园林呢?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消灭?带着一串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表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这节课的朗读训练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时我不再是干巴巴地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而是让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楼等景点图,把学生带入了美不胜收、引人入胜的仙境,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把学生的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他们面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读出了赞美、自豪之情,面对圆明园的消灭,读出了痛惜、仇恨之意。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来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课前我没有明确布

7、置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但在教学时,对那些主动从课外获取资料和信息的学生我及时表扬和鼓励,第一课时结束时我又设计了一个作业“搜集并整理资料。我说:“课前局部同学已查过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老师这节课呈现给你们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也是我搜集来的。查找课外资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了解很多课文里没有提到的知识,对我们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帮助的作用。本单元的导语中也明确提出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同学们课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自由选择展示的方式,可以用表格、图片或文字表述,能干的也可以制作成幻灯片,下一节课再展示交流。这样的设

8、计,有效地表达了课堂学习延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比拟投入的,但学生表现不是太好,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原因是没能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对学生的预习能力估计得过高。本以为五年级的学生读通课文没问题,因此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初读感悟,学生读得不够多,朗读的形式较单一。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还有在教学时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造成局部学生不知所措,当看到学生的表现不是我预设的,显得有些着急。在教学设计时安排的容量较大,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弃,

9、可短短的40分钟毕竟有限,今后要努力从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以一当十,以点代面。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有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2?圆明园的消灭?教学反思冼村小学凤翠芳?圆明园的消灭?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消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照应,题目是“消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

10、文的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消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围绕目标我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一、惋惜之情。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消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1、,中国人民为之惋惜。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消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二、赞叹之情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梦想的境界里。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三、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

12、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消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的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特意播放了?圆明园?的纪录片,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消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在课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