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政治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314820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政治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政治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政治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政治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二政治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政治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政治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二政治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教学要求【必修】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3、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4、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B【选修】1、哲学的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2、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点梳理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 和 。世界上不存在 (2)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

2、是 、 和 。(2)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辨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 和 ,其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 来说没有发生 ,或者说物体在 和 内没有进行 。因此,静止是 、 和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 。4、所谓规律,就是事物 过程中 的 的 的 的联系。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是 ,是不以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也不能 。(2)规律是 , 、 和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要求我们,必须 ,而不能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 (2)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认识、利用规律)离不开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 和 结合起来。课堂实录1、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2、两个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一个观点: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4、一个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训练巩固一、判断改错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变化之中。2、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3、规律是

4、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4、“制天命而用之”,说明了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二、单项选择题1、(05江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 B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2、(xx上海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B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3、(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C

5、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4、(02广东)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C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04江苏)“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6、(xx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

6、,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7、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D) A、四季更替 B、昼夜循环 C、秋天到来时大雁南飞 D、新陈代谢8、(07江苏卷)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 )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

7、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31,32题。9、(xx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C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10、(09江苏卷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D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11、(xx海南卷33题)(双

8、项)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AB A赤潮不能消灭但能有效扼制 B赤潮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 D赤潮不能消灭也不能扼制12、(07宁夏21)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

9、规律的尊重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 B. C. D.13、(xx新课标卷、辽宁卷、湖南卷、陕西卷)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C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A B C D解析:、观点

10、都是错误的,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以自身固有的规律为基础的,人的意识不能起到决定作用。正确答案:C14.近年来,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到舟曲特大泥石流,让中国人民几经磨难,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顽强精神。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理解正确的是 C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15有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没有认识 到人的主观能动

11、性 认为市场的变化不具有规律性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A B C D1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17、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B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违背 了人才成才的

12、规律A B C D18、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A地震的成功预警来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把握,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三、简析题19、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塌进同一条河流。”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此,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塌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正确的。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克拉底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