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过程理解好课的标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31466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教学过程理解好课的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教学过程理解好课的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教学过程理解好课的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教学过程理解好课的标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教学过程理解好课的标准就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而言,从完整的教学过程来看,一般认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当体现在以下六个维度:一、理念是否新教学不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的形式应该多样。学习不是简单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而是要从社会、现实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认识社会与现实的方法与手段。课堂也不是惟一的教学场所,应该挖掘课堂教学的内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形式与内容应该统一。小组合作不等于小组合座,合座是形式,合作才是内容。教师主导不是教师不导,教师应当是课堂里的主心骨,应当起精神引领的作用。分数不是惟一衡量

2、学生能力水平的指标,应该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二、目标是否明教学目标是否明应当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第一,主题是否明确。一堂课的核心思想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第二,思路是否清晰。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以后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第三,主体是否呈现。一堂好课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判断教学效益的依据是学生获得了哪些具体进步。第四,亮点是否突出。本节课的亮点是什么,教学高潮是如何设计的,实现高潮的方法与手段有哪些。三、设计是否精从设计原则看,通过教师的教材再处理,是否使静态的、生硬的知识,内化为动态的、流畅的学科认识。从设计问题看,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环节上是否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从设计思路看,该教学设计是否讲究学科依据,而不是对教材简单的增删、修改;该教学设计是否建立在对教材深入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就零散的知识点展开。四、流程是否畅一切以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学过程封闭、教学内容死板、教学进度随意,必然会使教学过程僵化、课堂气氛低沉、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流程是否通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一要看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敏感度。新课改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加,程度加深,教学过程的预设更难,需要教师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高教学实施与调控的能力。二要看教师的教学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反

4、映,教师应该如何调控;当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反映时,教师应该用什么策略去应对,即在“预设与生成”之间考察的是教师的能力。五、方法是否当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情景的创设、学习结果的呈现、教学效率的高低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节课中,教学方法不在多而在于当。教学的程式化会扼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的技术化、课件化从很大程度上会抹杀教学的个性与特色。六、目的是否升目的与目标是有区别的。目标指寻求的对象,想要达到的境界或标准。目的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前者概念范围偏小,侧重于希望达到的教学标准;后者涵盖面更广,侧重于希望达到的教学境界、境地。一堂好课不能只就课论课,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有所拓展、有所关注,使学科目的在学生的学习中得到扎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