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31443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表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文章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至今脍炙人口,熠熠生辉。而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却值得探讨研究。鉴于此,笔者以“文言融生为教学理念指导,试图将“因言释文和“因文悟言相结合,尝试另辟一条文言文教学之蹊径。下面设计那么拟从这一角度作如是探讨。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响。(“因言释文)2.在了解兰亭宴会的根底上,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

2、的感慨中暗含的人生思考的哲理性。(“因文悟言)3.了解本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而失传。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却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真可谓是“文质双绝。下面,我们就来一同观赏这篇文章。二、审读课题提问:?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或问:这是一种什么文体在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 A.会于会集山阴之兰亭。B.后之览者,亦。C.故列叙时人。(掌握“序这种文体:书序与赠序

3、辨别;为下文“兰亭集会展开垫本)三、朗读文章,研习文本1.朗读课文,提问:既然?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通常序文有不同之处吗明确:作为书序,除了具备一般书序介绍写作缘由、成书过程和本书意义外,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回升到对生死的思考。2.文中作者是如何从一次宴会回升到对生死的思考的(或者问: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明确:这篇作品的情感变化流程是一个由“乐-痛-悲的过程。作品也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来建构的。接下来具体研读作者是怎样叙述三种不同情感的。默读第一自然段。(一)第一段1.提问: 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个怎样的集会何以见得最好用原文答复。明确:良辰美景-

4、佳处乐事:“信可乐也。师生共同研习如下: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佳处:“会嵇山阴即浙江诏兴,兰亭在诏兴兰诸山,当年勾践曾经在那种过兰花所以就以此为名为兰亭。乐事:“修禊事也。“修禊事也,禊事,类似于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这种祭礼要挑个黄道吉日,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为修禊日。但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用“巳日(提问:春天在古代分几个阶段明确:孟-仲-暮)。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重点落实“咸字。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解释词语并板书)重点落实研习“修竹、“清流。明确: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

5、,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2.赏析:“引以为流觞曲水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因此,贤士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贤士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同时教师补充“滥觞一词:江河发源处水浅,仅能浮起酒杯。后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开始。3.出示流觞曲水图片: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做一段宴会场景描写,然后与原文两相比拟,从中理解一

6、些文言词语的文化意味。明确: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聚集此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风:“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洲。只有春风才算得是惠风,和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要求学生翻译此句,并能分析“俯“仰所指,同时体会这两个骈散结合的句子)总结:有人说,自然是心灵的风景。确实,自然是人心灵的外化,诗人和艺术家笔下的“风景,往往不是纯正的客观外在物,而是贯注了诗人和艺术家心情的情致化之景,是主客观交融的产物。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都特

7、别强调天人和一,天人感应,相互交流与相互共鸣。自然的存在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体现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人的精神品格。(二)第二段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一段宴会描写是如此欢快自在、酣畅淋漓。为何这一段却让我们咀嚼到痛感呢1.提问:接下来一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明确:“痛这是痛心痛惜悲哀先不忙作答,看看作者因何而痛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其一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其二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

8、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荡无羁地生活。)2.提问: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譬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赏析:王羲之所处时代是“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驰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而,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高兴,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叹“曾不知老之将至。3.重点研习下列语句,深度明确作者的“痛是什么“及

9、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叹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斥了高兴也充斥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叹万分。“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况修短随化,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而人生需要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然是永恒的,人生却如此短暂且欲望无止尽,而更多时候是“心想而事不成,这样“人生的矛盾又是绵绵无尽的。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对“人生短暂,世事无

10、常的痛惜。(三)第三段前面两段分别讲到了“乐“痛,则接下来作者的感情会有怎样的延伸转变呢(请一学生朗诵,师生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1.理清本段的思路。明确:首先,作者陈说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假设合一契表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的深入书写,这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随后作者发出“后之视的感慨。最后交代了作品的成因,总结全文。2.提问:很多人都说这段以“悲为感情基调,则到底是不是真的“悲呢重点研习下列几句:“每览一句:每看到古人对死生发出感叹的原因都像契那样感触相合,我就为此悲伤感慨,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假设合一契一句:像符契那样相合。“契是古人借贷的一种凭证,从其甲骨文字形可

11、一目了然。(写出甲骨文 用刀在木上刻字,古人把它分成两半合起来就是凭验)“一死生和“齐彭殇一句:这里“一“齐是同义词,都是“把什么看作一样的意思。“一 和“齐都是庄子的看法,“彭祖(活到3800岁懂得养生之道,所以把他当作长寿的代名词)。“后之一句: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教师总结:钱钟书曾说:“目光放远,万事且悲。魏晋时代,由于社会黑暗,现实残酷,人们便转向了内心世界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魏晋时代人们的精神是最解放最自由的。近代“生命情调、“宇宙意识的哲学思想,都是从其超脱的境界里萌芽而来。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必然导向消极悲观,反而起更强烈的发明激动,以扎实的

12、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空无。就这一段而言,可以说,虽然王羲之在尽述古人、今人和后人之后,慨叹了人生的无常,但是他的这种慨叹,不是低沉,不是寂静,而是一种奋起和抗争。三、课文总结“在山阴道上走,如在画中游。读罢?兰亭集序,那掩映其间的森森林木,那穿插云霄的处处绿竹,还有那清幽水中自在嬉戏的鹅群,也许会在某一天“复活在你的头脑中,激活起你对那个时代文化的深沉遐思。也难怪有人这么说:观赏?兰亭集序一文,亦如观赏其书法作品一样:夏饮甘泉,神清气爽;秋日登高,天晴气朗;严冬围炉,和煦如春。教学反思:1、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曾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

13、、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这种教学办法并不是不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还很爱听老师“侃,但这种做法却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他们喜欢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在教学中感到了一种“舍本逐末的为难。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尝试改变文言文教学思路,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我设计为“文言文三步诵读法: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情感,三读,读出见解。?兰亭集序的教学,根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在对文言知识这局部内容的讲解中,着重讲解一词多义,并结合以前学过的文言文语句分析字词含义,做到温故知新。整篇文章语言清新,句式整齐,不适合文言文常规翻译办法字字落

14、实,所以我采用的是译文整体感知,重点字词、语句强化的办法。2、文言文教学,既要有“言,也要有“文,本板块“文的色彩更重,因此,在?兰亭集序的教学中,我在让学生充沛预习并已疏通文意的根底上,加强诵读教学,重点带着学生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让文中包含的思想境界深深感染学生,节本篇课文掌握一些书法知识,王羲之的一些轶事,以及在?兰亭集序中作者流露的生死观,我认为这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探讨人生观,生命的价值。3、文言文的教学容易走老路,老师一言堂,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为了配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可前下发了预习材料,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字音、词语译文等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同时丰盛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一些平时他们不了解有时他们比拟感兴趣的事例,开拓他们的视野!但是在教学设计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方构想的很好,学生的能力能不能达到这个高度,客容量比拟大,两课时完成有点匆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