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30976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余林主编一、什么是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一)问题、问题解决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problem)是指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 或手段;而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 为目标状态。(张大均:教育心理学,15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人们会运 用既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借助于各种思维活动和行动来处理问题, 使问题得以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非常复杂,它包括整个认识过程、情 绪和意志过程,其中关键性的便是思维活动。问题解决能力(problem solving ability )就

2、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习惯和 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能自主地、 主动地谋求解决,能有规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处理问题,并能适宜地、 合理地、有效地解决问题。(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将问题的范围限 定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这样的问题也是丰富多样的:有大的或小的, 有简单的或复杂的,有相对具体的或比较抽象的;对处理问题的人而言, 有的问题可能比较熟悉,有的则比较生疏;即使在解决问题的心态上, 也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等。因此,如果仅仅通过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来对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可能并不准确。 本章拟根据学生在问题解 决过程中的表现

3、,以及对冋题解决策略(一般领域冋题解决的策略、特 殊领域问题解决的策略)的使用情况来评价问题解决能力。二、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一)什么是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习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必定要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才能展现出来。本章采用了陈琦、刘儒德等对问题解 决四个阶段的划分。1. 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第一步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需要找出相关信息而忽略无关的细节, 并准确地表征问题。表征问题主要涉及两个特殊的任务: 对语言的理解, 理解问题中每个句子的含义;集中问题中的所有句子,达成对整个句子 的理解。2. 寻求答案阶段如果表征能够使问题解决者联想起一个顿悟式的解决方案,就能使 问题被

4、有效解决;反之,就只能遵循寻求解答的路线。寻求解答,可能 存在算法式(指对一个问题所有可能的途径都加以尝试)和启发式(凭 借经验来解决问题)两种途径。(张大均:教育心理学,16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能够解决的方案之后,就开始计划和尝 试解答问题。如果解答方案主要涉及某些算法的使用,一定要在使用算 法的过程中避免产生系统性的错误。4. 评价结果阶段评价结果的方法之一就是寻找能够证实或证伪这种解答的证据,对 解答进行核查。许多人在这一步完成之前就停止了工作,其实有可能得 出的解答只是在一定情况下行得通而已。所以这一步与其他各

5、阶段一 样,是应该重视的。问题解决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界限不一定非常明显,在某些阶段可 能存在与其他阶段相区别的鲜明特点,在有些问题情境中我们甚至还能判断出问题可能出在哪个阶段上;但在有些情况下就只能笼统地对整个 过程加以评价。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将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已有问题解决 能力的一个估计。(二)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1“三项”评价法对“能力”内涵解释的方式不同,陈列出的能力内涵指标项也不相 同。许多学者都曾试图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运用到的能力加以解释。 本文将介绍我国台湾地区黄茂在、陈文典“问题解决”的能力一文 中进行的问题解决能力分类及其评价所使用的方法一一“三项”评价法(包括“面对问题的态度

6、”“处理问题的方式”和“问题解决的品质” 三个维度)。(1)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黄茂在、陈文典认为问题解决过程中各个阶段包含了 20项不同的能力(见表41)。表41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问题解决的相对应的“四阶各阶段运用的能力过程段”发现问题理解和表征问题对境况的发展能保持正向、积极的心阶段态O 面对问题能够先作合理评估,并具有勇于承担的态度。 借助批判和想象等思维活动,意识到问题情境中还可能有许多开拓空间。确定问题 能根据情境演变的脉络,确定“问题” 的意义。 能准确评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预测问题的最终状态。 能洞察问题的各层次结构,并从结构 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能适当和准确地

7、评估可运用的资源和 所受到的限制条件。 能恰当地表述问题。形成策略寻求答案阶段 能借助推论和想象来开拓“问题”的发展空间。 能同时拟定多种解题策略,能合理地进行决策。执行实现执行计划或尝试解答阶段 能以行动来处理问题,具有动手实做 的习惯。 具有行动能力,能控制变量并作有条 理的处理。 能随机处理预料之外的情境变化,使工作持续地沿主轴推进。养成能在过程中随时做好对“要达成的目标” “教学活动”和“评价”三 者之间进行相互校正的习惯。整合成果+评价乡士甲阶 对所获得的信息,能统合整理出成果, 并作出合理的评价。 能根据事件的前因后果,发现其中的 意义并做解释。 能观察到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8、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推广应用评价结果阶段 体会处理事件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并 作合理的调节。 了解事件后续的发展,并作适当的处理。 获得经验,并应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上。(2)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具体使用时,可以参考表4- 1中列出的指标项来观察。但是对如此多的项目在短时间内观测并给出一个 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总体评价仍是很不容易的。编制者(黄茂在、陈文典)建议改用“面对问题的态度” “处理问题的方式” “问题解决的品质” 三项来评价,并且为了使评价中的指标项更具可观察性,编制者还将解 析出来的三项内涵(“态度”“方式”及“品质”)加以了仔细地界定 (见表4-2)。这里把“问题解决能力”分成三项来评

9、价,只是为了评价时观察的 方便。三个评价项目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有一项做得好,三项都会 有提升;反之亦然。所以,这样的划分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并不会有质的影响。表4-2问题解决能力的评分指标评量的项目:五等所对应的各项能力的表现级精熟度评分指针面5面对问题能事正向态度对先评估,觉得对境况的发展能保持正向、积极的心态。问合理后能勇于面对问题能先作合理评估,并具有勇于承担题承担责任。的态度。的4接纳问题,并养成一种遇到问题时,先行考虑、了解、规态认真去处理。划的习惯。度3承接问题,动了解问题手去执行。能根据情境演变的脉络,确定“问题”的意2 承受问题,参义。与支持性的活动能准确评估问题的初始

10、状态和预测问题的(不去承担责最终状态。任)。能洞察问题各层次结构,并从结构中发现解1没有参与的意决问题的关键。愿,但尚能敷能适当和准确评估可运用的资源和受到的衍式地参与活限制条件。动。能恰当地表述问题。处5 了解问题并能执行实现理掌握目标,合能以行动来处理问题,具有动手实做的习问理地、有效地、惯。题协调地去推具有行动力,能控制变因作有条理的处理。的行。能随机处理预料之外的情境变化, 使工作持方4知道问题,并续沿主轴推进。式能合理有效地养成能在过程中随时做好对“要达成的目去执行。标” “教学活动” 和“评价”三者之间进行相3能与人合作,互校正的习惯。把自己应完成能与人分工合作完成工作。的工作负责

11、努鉴赏结果力地完成。能由事件的前因及后续发展中看出其意义2能接受分派到并作诠释。的任务,实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能统合整理出成果及作合理去执行。的评价。1未能了解问题,随机反应、盲目尝试,不计后果。问5能经由创造性批判创造题的工作,获得对所获得的信息,能统合整理出成果,并作解可信赖的、优出合理的评价。决良的成果。能借助推论和想象来开拓“问题”的发展空的4能切实有效地间。品执行,获得可能同时拟定多种解题策略,也能合理地进行质信的成果。决策。3能依指示去执能观察到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可行,所得结果以改进的地方。符合般常了解事件后续的发展,并作适当的处理。情。体会处理事件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并作合

12、理2所依据资料勉的调节。强可信,所得获得经验,并应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上。结果尚可交差。1处理问题零乱遗落、有始无终。(3) 评价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一些步骤。 问题情境的设置,即设计一个问题,或利用现成的实验活动。这样的问题需要具备以下特征:学生能够掌握问题的规模;最好需要小组 合作;需要经历完整而明显的确认、估计、策划、执行、核查等过程; 其过程和成果是可观测的。(黄茂在、陈文典:“问题解决”的能力,24 页,参见 www. phy. ntnu. edu. tw/wdchen/pdf/book5/02 . pdf。)此外, 评价可以不只针对某一次处理问题的表现,也可以是对一个人多次处理问题表

13、现的综合性评价。要讨论A、B两种肥料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试拟一个实验计划, 规划工作流程,以便了解它们是否合适及其使用方法。除了要求学生提交详细的实验计划之外,最好是再加上实际的操作。 因为仅仅通过书面的方式评价问题解决的能力和习惯是很不够的,还需要在实际的操作中观测,而且这才是评价的重点。就上例而言,从书面 的计划及说明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变量的控制情况,透过实际操作可以让评价者观察学生制造不同浓度的肥料以及确定种植技术的能力等。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分流程安排。获取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及 结果的资料;观测资料(表4-2)中显示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涉及的能 力表现指标项;设定三项评价项目之间的加权比

14、值(教师可以自己决定 和调整该比值,但在同一问题的同一次评价中,需要使用统一的加权比 值);评价“问题解决能力”的“态度”“方法” “品质”三个评价项 目的成绩。当学生在设定的问题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按要求提供书面材料, 并实际进行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按照他们“面 对问题时的态度”“处理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品质”来 评定他(她)解决问题能力的等级。 评价结果的计算。在统计评价结果时,根据问题解决能力的评分指标来评出学生在“态度”“方法”和“品质”三项上的得分;分别列 出三项的得分,依据四舍五入法选取评语(但原分数不变);将三项的 得分加起来进行总体的评价,评价等级如下:A级(excelle nt):12分,B 级(very good):9 分,C 级(good):6 分,D 级(fair): 3 分,E 级(improveme nt):0 分。 评价结果的解释。根据评分程序计算出“问题解决能力”的得分之后,教师就需要对这个分数作出适当的解释。这些解释一方面可以作 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参考;另一方面也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关于自身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