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30814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架空光缆线路施工技术规范贵阳移动架空光缆线路施工技术规范1复测 1.1架空光缆杆路路由,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地质较稳定,尽量避免翻山越岭地段,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在规划部门批准的施工图设计路由基础上进行复测,非遇特殊情况不得变更原选路由。1.2复测工作的内容:1) 丈量杆距,确定杆位、杆高、杆型及杆上装置。2) 确定拉线位置,复核拉线程式及数量。3) 测定长杆档、跨越杆等特殊杆杆位、杆距,选定杆型。4) 记录测定资料,绘制杆路路由图。1.3与公路、通卡车的乡村大路、铁路及其他线路(电力线、广播线及其他通信线)平行接近或交越时,应根据批准的路由图的规定,复测平行接近距离和交越点垂直距离、交越角度

2、值;不得任意改变。1.4应根据批准的杆路路由及现场地形和环境的特点测定杆位、确定杆距(市区距3040米,郊外标准杆距为50米),配置电杆,并应尽量避免长杆档和急转弯。电杆位置的确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宜设在建筑物的进出口处;2) 不宜设置在公路路肩上或公路与排水沟之间;3) 架空光缆杆路与其他建筑物或道路等的间距、交越角度值,均应符合附录一的有关规定;进入市区时应符合附录二至附录四的有关规定。1.5复测时如遇有地形环境、建设规划与批准的路由有重大改变(如新建水库、新设等高压输电线、新建开发区),影响路由安全或传输要求时,应联系建设单位予以处理,并办理路由变更手续。1.6在跨越宽广的河

3、流、山谷等飞线处,应着重选择理想的跨越点,用经纬仪复测河流山谷的宽度,确定跨越杆杆高拉线位置和拉线程式。1.7复测时,应在每个测定的杆位及拉线出土点上钉标桩。对于角杆、分线杆、跨越杆、终端杆等重要杆还应在附近作固定标志,或以三角定标法标定杆位,并在测量登记簿上详细记录。1.8在地形起伏变更的地点复测丈量杆距时,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量地链所在位置和架空光缆在杆上的位置应一致。1.9长途杆路与市话杆路关于角深的定义不一致,为提高和统一杆路强度,暂按长途杆角深的规定测量。附录一通信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序号间距说明最小净距交越角度1架空光缆距地面一般地区特殊地区(在不妨碍交通和光缆安全前提下)市区

4、(人行道上)高作物地区3.02.54.53.52跨越公路、市区马路光缆距地面跨越市区里弄、通卡车的乡村大道、光缆距地面跨越土路、通马车乡村大路光缆距地面5.55.04.53跨越铁路光缆距轨面7.0454架空光缆经过树林或附近有树木时光缆距树枝在城市:平行间距垂直间距在郊区平行间距或垂直间距1.251.52.05架空光缆跨越房屋,光缆距平顶光缆距屋脊1.50.66架空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2.07架空光缆线路交越时(包括与有线广播交越)光缆的垂直间距0.6308跨越河流: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通航的河流最高水位时,光缆跟船舶或船帆最高点的垂直间距2.01.09利用桥梁架设支架时

5、,最下层光缆应不低于桥梁下边沿的高度最内测光缆与桥梁上最突出部分的平行净距0.5注:1、表中光缆应按杆路终期容量最下光缆的最大垂度计算。2、通信线路电力线交叉跨越的间距应按四部一局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接近和交叉装置规程的规定执行。附录二市内架空线路与其他设施,树木的最小水平净要求名称最小水平净距备注消火栓1.0米火车钢轨地面杆高的4/3地面杆高地面杆高的1/3人行道边石0.5米市区树木1.25米郊区树木2.0米附录三市内架空线路与其他建筑物、树木的最小垂直净距表名称与xx市内线路平行时xx与市内线路交越时垂直净距备注垂直净距备注市内街道4.5米最低缆线到地面5.5米最低缆线到地面胡同里弄4.

6、0米最低缆线到地面5.0米最低缆线到地面铁路3.0米最低缆线到轨面7.5米最低缆线到轨面公路3.0米最低缆线到路面5.5米最低缆线到路面土路3.0米最低缆线到路面4.5米最低缆线到路面房屋建筑距脊0.6米,距顶1.5米最低缆线距平顶距屋脊或平顶河流1.0米最低缆线跟最高水位时最高桅杆顶市区树木1.5米最低缆线到树枝顶郊区树木1.5米最低缆线到树枝顶通信线路0.6米一方最低缆线与另一方最高缆线附录四市区架空线路与电力线路、设备交越的最小垂直净距名称最小垂直净距(米)有防害设施的电力线路无防害设施的电力线路1千伏以下线路1.251.25110千伏线路2.04.01035千伏线路3.05.03511

7、0千伏线路3.05.0110154千伏线路4.06.0154千伏以上线路4.06.01千伏以下供电用户线0.6霓虹灯及铁架1.6电车滑线或其吊线1.252立杆2.1电杆洞深,除特殊杆另有规定外。根据气象条件,贵州介于中负荷区间,杆洞洞深应符合下表要求,其偏差不得超过5厘米水泥电杆洞深表(米)杆高洞深土质7.08.09.010.011.012.0及以上普通土1.41.51.71.71.81.8松土1.51.61.81.81.91.9硬土或砂砾土1.31.41.61.61.71.7坚石0.91.01.11.11.21.2注:上述洞深,系按长途通信杆路,在轻、中负荷区确定的;若在重、超重负荷区时,应

8、按上述洞深增加0.2米。2.2为提高架空光缆杆路的强度,进入市区的水泥电杆洞深,可参照上述长途通信杆洞深要求办理。2.3杆洞周围的地面上有临时堆积土时,量洞深应以原地面为计算起点。在斜坡上量洞深,应以斜坡低的一面算起;当斜坡在45以上时,应另加深1525厘米。2.4直线线路上的电杆应成一直线不得有眉毛弯或S弯。电杆竖立应正直。杆跟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厘米,杆梢前后、左右倾斜不得超过1/3杆梢。2.5用拉线加固的角杆,杆根应向转角内移半个杆根。用撑杆加固的角杆根不内移。在拉线收紧后,杆梢应向外角倾斜510厘米。2.6终端杆杆梢应向导线张力的反测倾斜10到20厘米。2.7角杆的角深一般在315米范围

9、内,如遇到转弯杆角深大于规定值时,应将一个转角分成两个角深相同的转角。2.8相邻两角杆不宜有反转弯。在线路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时,不得用角杆兼作跨越杆。2.9由于种种原因,水泥电杆需要加高时,可在杆梢上用槽钢接高的方法,其伸出杆梢时长度不得超过1.5米。2.10对于跨越山头、河流距离较长的跨越杆,应根据设计确定杆材、杆型,采用等径水泥杆,H杆或钢杆等都要根据计算数据取定。2.11稀土农田、沼泽地带的直线杆、角杆、跨越杆、终端杆、四方拉杆的杆底必须垫以底盘,对于特别松软、土壤易下沉不稳定的地区应考虑卡盘或固根横木,加固杆根。2.12架空杆路竣工投产后,应按有关规定和建设单位要求统一编号。2.13

10、回土与夯实是关系到杆路安全稳定的关键。杆路杆洞必须分层(每层30厘米)夯实;杆根培土高出地面1020厘米;杂草、稀泥、冻结夹雪的土块在、大石块等均不得填入洞内;市区回土夯实后,应恢复被挖路面。3拉线3.1拉线的距高比宜等于1。如因地势限制,可适当伸缩,当距高比小于0.75和大于2时,应调整拉线程式(如7/2.6改为7/3.0)。3.2拉线应采用钢绞线,不得有接头,无锈蚀、松弛现象。拉线程式与吊线条数、角杆角深、拉线位置有关。当一条光缆吊线为7/2.2时,其防风拉采用7/2.2钢绞线。顺拉线、防凌拉、顶头拉、终端拉及角深在15米以内的角杆拉均采用7/2.6钢绞线。3.3角深大于15米时,应装设两

11、条拉线,每条拉线应分别装在对应张力的反测。两条拉线出土点应相互内移60厘米。3.4跨越河流、铁路等跨距较大时,一般应设三方拉线,根据地形情况,可采用丫形或T字三方拉线。3.5靠近输电线路装设的拉线,应根据规定加装绝缘子;绝缘子应在地面垂直距离2米以上的位置。3.6人行道或容易被人触碰的拉线。应在地面上设拉线标志。宜用2米以上红色塑料保护管与拉线固定,或2米竹筒表面涂以红白磁漆作标志。3.7拉线在电杆上装设位置,应不妨碍以后加设吊线为原则,一般终端拉、顶头拉、角杆拉,顺线拉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上方约1030厘米;防风拉线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下方。双方拉隔装数8根,四方拉32根。3.8拉线与水泥杆宜用抱箍

12、法结合。拉线上把采用夹板法。3.9拉线上把采用三眼双槽夹板时,7/2.6及以下的钢绞线拉线,应装设一付夹板。7/3.0钢绞线拉线,应装设两付夹板,第一个夹板紧靠拉线衬环,两夹板间距3厘米,相距2030厘米用3.0铁线缠扎5公分(详见下图)。3.10拉线中把采用另缠法时。3.11拉线地锚由拉线盘(或横木)和钢柄组成,在选用时应符合下表规定:地锚的钢柄程式拉线程式拉线盘程式长x宽x厚(毫米)钢柄程式直径x长度(厘米)横木程式直径x长度(厘米)钢柄程式直径x长度(毫米)7/2.2500x300x15016x210018x12016x21007/2.6600x400x15020x240020x1502

13、0x21007/3.0600x400x15020x240020x15020x2400拉线地锚可用钢绞线制作,其钢绞线程应比上部拉线大一级,如上部钢绞线采用7/3.0时,地锚可用两根7/3.0钢绞线。制作式地锚鼻子应采用另缠法,用3.0钢线,缠扎长度与中把相同(本工程采用混凝土拉线盘加钢柄)。3.12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横木)应与拉线垂直。3.13钢柄地锚出土长度宜为2050厘米;钢绞线地锚出土长度,应为3060厘米。最大偏差为最大不得超过5厘米,最小不得小于30厘米。3.14地锚出土点与拉线盘,横木间,应开一个斜槽使拉线与地锚成一直线,不得有扛、顶现象。3.15拉线地锚

14、在地面上10厘米,地面下50厘米应涂防腐油,在易腐蚀地区,应用防腐油浸透麻布条缠扎,使麻布条与钢绞线(钢柄)粘合成一体。3.16埋设地锚后的回土夯实是拉线质量的关键,牵涉到杆路的安全,尤其是角深较大的角杆拉线,长杆档的双方拉或三方拉线,终端杆拉线,必须按分层夯实的原则,任何拉线埋设质量。3.17高桩拉线由高桩及正付拉线组成;正拉线与地面距离与附录一要求相同。正付拉线连接缠绕,其规格与拉线上、中把同。3.18高桩梢部应向张力反测倾斜8100厘米;副拉线抱箍距高桩杆顶不小于15厘米;高桩拉线的副拉线、拉桩中心线,正拉线、电杆中心线应成一直线,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厘米。3.19吊板拉线应在市区落地拉线无法设置时使用,但不得在受力较大的角杆、端杆使用。吊板拉上部距离约等于地面杆高的1/5。3.20撑杆是替代拉线平衡张力或合力的一种拉线装置。角杆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