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30462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文章主要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有明显的写作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认读词语“巡警 吵嚷 踊跃 模范”等词语,重点指导“诸、振”两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及作用。3.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教学重点】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并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及作

2、用。【教学难点】场面描写的特点及作用。【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之”、“崛起”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同特点的句子加以理解。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1出示词语,指导多音字“处、兴”。理解衣衫褴褛的意思。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事件串联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3指导写字“诸、振”,重点指导偏旁书写时的细微差别及撇的写法。展示微课4引导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二、读中促悟,领会表达1构建话题: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的?2.出示12自然段:(1)通过学生的朗读,关注提示语,读出清晰而坚定的语气。(2)走进人物的内心,此

3、刻周恩来心里在想什么呢?3. 出示第8自然段,领悟文章特殊的表达方法。(1)发现段落的特点:人物众多,没有主要人物,这些人物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2)重点指导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的作用。比较读,把人物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交换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交流感受,从而领会恰当的描写能进一步激发情感。 (3)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及作用。因为有了这不振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板书:推动情节像这样在一个场面中,逐一列举人物,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描写就叫场面描写。 三、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1.出示12自然段,体会省略号,感受气氛的热烈2. 运用刚才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也来依次列举几个人物,完成场面描写。3.体会作者不用这样的场面描写的原因突出不了主要人物。四、情感升华,推荐阅读1.师生接读,感悟周恩来的伟大志向。2.数字故事拓展周恩来的资料: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教师语言渲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去尊崇,爱戴的一代伟人周总理。 4.再一次接读,体会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下这样的志向,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5.推荐阅读:中国名人传记,了解更多名人成长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