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站管理制度汇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30408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化气站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液化气站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液化气站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液化气站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液化气站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化气站管理制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化气站管理制度汇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全 管 理 制 度一、 进公司须知1. 公司内严禁烟火和明火作业,进公司人员不准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并不准穿带钉子和铁掌鞋及穿化纤服装。2. 进入公司的汽车其发动机的火花塞必须是防爆型的,消声器排气管出口处必须戴防火罩,否则,不准入内,禁止一切型号的拖拉机、电瓶车、马车、摩托车入内。3. 外单位办事人员进公司时,必须持有介绍信或工作证、身份证,经经理批准后并经门卫同意后方可入内。安全检查人员和参观学习人员须由公司有关负责人陪同,并遵守公司内的有关防火规定。4. 自管单位来公司拉气人员和车辆,必须遵守公司内的一切规章制度。5. 不准在生产区内修车、檫车。6. 对上述各条规定如有违反者,

2、根据情节轻重,给与相应处理,对由此而造成事故者,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二、储罐区安全管理制度1. 非储罐运行管理人员严禁进入罐区,必须进入时需领导批准,在运行人员的陪同下方准进入,不得随意动用任何设备。2. 储罐区的运行管理人员经业务培训考试合格,熟悉管区各种设备的结构性能及使用要求方准进行操作,否则不准顶岗位值班。3. 储罐区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准携带火种、穿带钉子鞋进入罐区,运行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鞋。4. 储罐区内不能堆放易燃物品,要经常清理罐区的杂草杂物。5. 运行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每班不得少于2人,每班运行人员不得少于1人。每次检查后要做详细记录,储罐液位、压力、温度、

3、阀门开启状况、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结果。储罐进液时,随时检查液位、温度和压力变化。值班人员没有做好交接班工作不得离岗。6. 检修人员进入罐区检修时,应事先通知运行管理人员,在检修作业时,需开关阀门时由运行人员操作,检修后通知运行人员开关阀门恢复到正常位置,方可离开作业现场。7. 储罐区不得随意动火检修,必须动火时,需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在安全人员的现场配合下方准动火。8. 储罐区的壁垒设施必须在每年雨季之前4、5月份进行遥测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为合格,不合格者应进行检修。9. 罐区严禁散放液化石油气,检修时必须排放时应通过火炬或装临时火炬放散,火炬散放时应设有专人监护。10. 储罐

4、区内的阀门、法兰等设备,附件要经常维修,不允许跑、冒、滴、漏。11 储罐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要定期进行检修、更换。消防器材不得挪动乱用。运行管理人员必须能熟练使用各种消防器材。12. 液化石油气必须按规定的储存量储存,严格控制其储存量在该容积的85%以下。13. 储罐必须在规定的工作压力下运行,严禁超压运行。14. 运行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管道、设备等各零部件必须齐全、仪表灵敏、阀门开关灵活不漏气。15. 储罐的液位监测手段必须灵敏可靠,板式液位计和仪表监测互相对照,发现假液位,要认真查找原因,对液位计失灵的储罐,只许出液,不许进液。16. 储罐的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应定期检修和核验,必

5、须保证其灵敏可靠;运行的储罐和管道,安全阀门应处于常开状态,安全阀的起跳压力为储罐的1.0倍,回坐压力为工作压力的0.8倍,没有安全阀的储罐、管道不得投入运行管道的明管不包括地下管道。17. 储罐、管道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管道的防静电跨接线要保持完好,开启阀门时应注意开启速度,特别是向管道、储罐充液时要控制速度不大于3m/s,防止产生静电。18. 储罐的液化石油气、液相温度不得超过48,夏季地上无保温的,储罐压力达到1.2MPa时开启喷淋泵喷淋。19. 冬季要做好储罐和管道的保温防冻,应按规定进行排污。20. 储罐压力一般不得超过0.98MPa,在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1.28MPa。21

6、. 在正常情况下,不允许直接灌装,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一边向储罐进液一边进行灌装,确保灌装压力限制在1.2MPa。22. 储罐进液时只准向一个进液,不准两个或两个以上储罐同时进液,值班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操作时一人操作,另一人复查防止发生误操作。23. 储罐出液时,液位高度在2m以上的储罐只准一个储罐出液,两个高度都在2m以下的储罐可以同时出液。24. 储罐区有两个以上储罐时,气相管必须串联,阀门处于常开状态倒灌灌装时可关闭防止操作失误造成储罐升压。三、灌装间安全管理制度1. 车间内外严禁烟火,禁止携带任何火种、穿带钉子和铁掌鞋及穿化纤服装进入车间。2. 非车间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因工作需要而进入灌

7、瓶间时,必须经本公司领导批准。外来参观人员则由公司内专人陪同参观,不准动用车间内任何设备。3. 车间内严禁摔、砸、滚钢瓶,严禁用铁器互相敲击、碰撞、防止产生火花。4. 车间内应加强设备的保养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以保持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经常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5. 液化石油气液相最高压力不得超过1.2MPa,最低不得小于0.5MPa。6.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灌装质量,对超重瓶、漏气瓶要及时处理,不准在车间内存放。7. 充装工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独立操作,否则不可独立充装。8. 要对灌装间各个部位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当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规定值即爆炸下限40%时,应

8、停止灌装,并查找漏气原因并及时消除。9. 充装工必须坚守岗位,不准随便离岗,因故必须离开时,应事先安排好替岗人员。10. 车间内应配备相应数量的消防器材,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人人会用。11. 下半时必须停电和关闭液化石油气总进口阀门,打扫卫生。四、气瓶充装前后检查制度1. 钢瓶外检员负责本公司所有待充气钢瓶的外观检查工作。2.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钢瓶不予放行充装。3. 首先检查铭牌,验明制造厂家及出厂日期,若是检验过的钢瓶,应能明确显示已经检验次数、期限,钢瓶应在检验期内,避免钢瓶超限使用。钢瓶使用期限超过15年的,予以强制报废。4. 其次检验钢瓶外观有无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划痕、凹

9、坑、腐蚀现象,又无肉眼可见的容器变形或火焰烧伤现象。5. 最后检验钢瓶附件是否完好。6. 在充装记录上签字。7. 充装后应由检斤工复验重量。8. 试漏人员用肥皂水检查瓶口有无泄漏,角阀应关闭完好。9. 坚持每日抽样复查,且不少于20瓶/每日。五、充装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1. 充装工上班后先核对充装秤,对待充钢瓶仔细检查,钢瓶符合充装要求方可充装,并有检验员记录在案。2. 每个钢瓶充装后都要记录其编号,以便跟踪查询充装质量状况。3. 检斤工对每个充装后的钢瓶逐个认真复秤、试漏,对缺、超重0.5Kg和漏气钢瓶立即挑出进行处理。4. 统计员根据纪录的编号,统计每个充装工所充装钢瓶的质量,登记入案。5.

10、 生产结束后,由检验员认可,同意该批钢瓶出站,然后统计员把各种数据写在充装数量、质量一览表上,并经质保工程师签字后存入档案室妥善保管。六、钢瓶收发登记制度1. 进出公司的钢瓶的收发工作由钢瓶收发员负责。2. 严格按照开票手续收发,做到瓶票相符。3. 空瓶、重瓶、检测瓶的收发应随车登记,及时统计。4. 收发瓶的手续,必须有收发员的签章。5. 手续不全或钢瓶未经安全检查时有权拒绝收发。6. 严禁空瓶与重瓶、合格瓶与不合格瓶混放,以免误发。7. 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每日清点核对钢瓶数量。七、交接班制度1. 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生产岗位接班,认真听取交班人员介绍安全生产等情况,清点机具,查看交

11、接班纪录。2. 交班人员应将安全事项、设备运转情况和安全装置是否正常以及生产情况向接班人员介绍清楚,并填写交接班纪录。3. 在当班中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如果本班采取了措施,还未能排除或者没有排除完,遇此情况必须向接班人员和班组长交代清楚,必要时要查看现场进行交接。4. 遇到重要隐患,要认真排除,白班要为夜班创造条件,尽力做到不把困难留给夜班。5. 接班人未到,交班人不得离开岗位。如果特殊情况需要提前离开时,其生产班组长可代替,但一定要等到接班人来到交了班才能离开。八、巡回检查制度1. 值班人员必须熟悉罐区各种设备的结构性能及使用要求方准上岗值班,否则不准顶岗值班。2. 值

12、班人员应按周期对所管辖的区段进行巡视,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3. 必须坚守岗位,定时检查储罐液位、压力、温度,并随时注意其变化。每班每隔1小时巡回检查一次。4. 发现漏气,巡守人员除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外,要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并保护好现场,得到领导同意后方可撤离现场,并将漏气事故原因填表在档。5. 巡守人员发现违章作业时,除应填写日志外,要及时向班长或有关领导报告,落实违章处理情况,直至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6. 每次巡时都要认真填写巡视纪录,遇有反常情况时要及时向班长或有关领导报告并加强巡视。7. 非自己分管的岗位,其内一切设备、阀门、管道、仪表不得动用。九、液化石油气压缩机房安全管

13、理制度1. 液化石油气压缩机房内严禁烟火,严禁携带火种、穿带钉子鞋和化纤衣服进入车间。2. 非车间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如因工作需要进入压缩机房,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外来参观人员由公司内专人陪同参观,不得动用车间内任何设备。3. 车间内设备需要动火检修时,必须事先拟定方案,按危险作业审批程序报批,批准后方准实施。动火作业必须在停产后进行,动火前先打开门窗和风机通风换气,测定车间内液化石油气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时方可动火。4. 车间内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依设备工作情况按时进行大、中、小修及日常检查工作。5. 杜绝或减少设备的跑、冒、滴、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6. 对车间内液化石油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当

14、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40%时,应停止压缩机的运行,查找漏气原因及时消除。7. 压缩机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独立操作,否则不准上岗操作。8. 操作人员应时刻检查设备运转情况,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9. 车间内不准堆放杂物,不准存放汽油、机油、油桶等易燃物,保持室内清洁卫生。10.车间内配备相应数量的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操作人员要会使用消防器材。11.本班内发现的不安全隐患或故障在本班内消除,如无法解决时,并详细记录在交接班记录内向下班进行详细交底。十、倒空安全管理制度1. 液化石油气倒空处严禁烟火,严禁携带火种、穿带钉子鞋和化纤衣服进入。2. 非本处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如因工作需要进入

15、时需经班长批准,外来参观人员需公司内派专人陪同。3. 严禁在倒空处向大气排放液化石油气。必要时可采取回收措施或点火炬烧掉。4. 要定时对倒空处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进行监测,当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40%时,应停止操作查找原因并及时消除。5. 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工作,杜绝或减少设备的跑、冒、滴、漏。保持此处通风良好。6. 此处应配备相应数量的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操作人员要会使用消防器材。十一、倒残和残液处理安全管理制度1. 倒残液是将漏气瓶、待修瓶及有残液的气瓶中的残液倒出来,一般的超重瓶不进行倒残。2. 需要倒残液的气瓶运到气瓶倒空处应及时倒空,漏气瓶要立即处理。3. 一次没倒净残液的气瓶,应再充气倒残,直至残液完全倒出为止,不得向大气中放残。4. 倒残后,漏气瓶和合格瓶要区分开,不能将漏气瓶混入合格瓶内。5. 严禁向大气中排放液化石油气。6. 倒出的残液不得重新用来灌装钢瓶,可供锅炉燃烧使用,也可用压缩机抽取残液的气相回收一部分至液化气储罐。7. 残液罐内不能气化的残液,可用罐车运走,严禁就地在大气中排放。十二、灌装、检斤磅秤衡器安全管理制度1. 灌装秤磅秤和检斤秤,应用国家认可厂家生产的定型产品,必须设有自动切断装置或超装报警装置,并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专用秤。2. 保证灌装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