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30329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设计这节专题讲座,我觉得收获比较大,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也是我平时教学时常忽略的方法。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老师的讲解非常的紧凑,各环节紧扣,这也是我今后教学要努力的方向。一直以来都觉得函数这部分不好讲。函数教学是整个中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更是每年中考的考点。所以老师们都想尽一切方法去教学,但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最怕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而做为老师的我也认可这种观点。因为函数从客观现

2、实中抽象出来,又超越了千变万化的客体的个性,内涵深刻,外延广泛,上课感到特难教。听了专家的讲座,才使我意识到在函数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数”与“形”两方面体现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联系2.抓住数与形的转换点理解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联系教学中抓住这一转换点,能有效的促进对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的理解。那就是,函数图象就是点的集合,函数图象上的每一个点的坐标,就是一组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值,因此数与形的转换点就是图象上的点及其坐标。3.使学生明确学习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意义。有些学生可能觉得,用函数的方法求方程(组)与不等式解的方法一点也不简单,比以前的方法复杂、繁琐多了,那_还要学习呢。如果学生意识不到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势必影响学习效率。在函数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并认真观察。(2)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3)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另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处理函数中的一些难点处理,比如: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问题;用函数来求解方程(组)、不等式问题;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应用问题.经过这次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