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集锦10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30296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集锦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有关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集锦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有关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集锦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有关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集锦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有关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集锦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集锦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集锦10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集锦0篇 时间就犹如白驹过隙般的消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安排吧。信任大家又在为写安排犯愁了?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 篇 一、学习状况分析(学问、实力、学习习惯等) 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

2、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

3、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看法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2、行为与习惯目标

4、:(1)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学问与技能目标:培育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怜悯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切集体、参与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担当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爱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

5、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改变和发展,培育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四、教学措施 1、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

6、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 篇2新的学期起先了,为了更好的开展本学期

7、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状况制定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如下: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人。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单元“平安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四年级上册教材

8、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化,探究和相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挚友?我们的生命是谁赐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须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切。说话做事

9、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化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化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留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驾驭平安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领实的相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索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动身,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相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

10、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相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留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 3.留意了相关学问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学问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学问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学问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学问,教材将这些学问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

11、生获得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育学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和社会探讨实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加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留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依据内容须要设计了很多学生干脆参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相识和体验。四、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学中主要采纳讲授法、探讨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改革教学方式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五、优生的培育及学困生转化措施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透过老师的

12、行为来推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激励和宽容的看法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特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忱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信任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敬重个体。 敬重学生,还表现在敬重学生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创建力又具特性特征的人。(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胜利的保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念、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恒久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恒久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擅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逆境中重拾信念。 (3)、观赏、激励、张

13、扬优点。激励恒久是教化的看法。给学生一些激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胜利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主动激励引导,嘉奖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特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胜利和特长,都能保持剧烈的自信念和主动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优生的培育: ()重点培育,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支配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竞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爱好。四年级上册教学安排篇3 一、基本状况分析本年级学生对艺术课爱好深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实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实力较强。大部分学

14、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实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第七册包括九个单元,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爱好与须要。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艺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学问技能为隐线,学段更注意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纳点式的、跳动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听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为动身点,注意艺术实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育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亲密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留

15、意单元主题的延长与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嬉戏性、注意过程与参加。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加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相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憧憬与向往。不盲目将学科简洁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四、详细措施1由偏重艺术学问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好玩的艺术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创建实力和鉴赏实力。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艺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实力。由单纯的学校艺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长艺术课堂。 2.由以老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学问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突出趣味性、嬉戏性、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加。情感看法价值观: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五、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第一周第一单元希望的田野其次周第一单元、做做嬉戏练一练 第三周其次单元祖国您好 第四周其次单元祖国您好、做做嬉戏练一练 第五周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 第六周机动一周第七周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做做嬉戏练一练 第八周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小卫士 第九周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小卫士做做嬉戏练一练第十周第五单元翠竹声声 第十一周第五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