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37中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300586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37中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37中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37中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37中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37中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37中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37中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人教新课标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市37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们:考试也是你施展才华、尽显智慧的舞台,所以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语文试卷还要特别注意:钢笔书写、字迹美观、卷面整洁、文笔优美,希望你能够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一 积累与运用(1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油光可jin( ) 禁g( ) 缄( )默 x( )利 gn g( )p( )美 冥思xi( )想哂笑( ) 挑衅( ) 相形见绌( ) 黝黑( )2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

2、之任蜀州)抽刀断水水更流,。 ,不汲汲于富贵。 ,松柏有本性。念天地之悠悠, 。3、名著阅读(3分)A 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B 曰:“谁能当之?”甲以手指乙,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A 耳!” B 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B 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A 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B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3分) 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 。(1分)请结合本故事情节的具体内容,选择其中一位,评价他的性格特点。(2分)二、

3、古诗文鉴赏(21分)(一)古诗赏析(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4、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人名)(2分)5、作者引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有何用意?(2分)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4、,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注帝:指明太祖朱元璋。臧否:好坏,善恶7、为下面的句子画出停顿(只画一处)(2分) 问 宋 濂 昨 饮 酒 否8、请选出下面句子中的“故”与另外三句意义不同的一句( )(2分)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故虽有名马C、帝问其故 D、故时有物外之趣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濂具以实对:( ) 同舍生皆被绮绣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11、读完两篇文章,你认为宋濂身上有哪些品质可供你学习?(3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动物的“钟表”夏日傍晚,沉沉暗去的天空,突然出现了许许多多蝙蝠,好像有什么号令,一下子把它们从古庙阴暗的角落、湿漉漉的山洞或者密不透光的树丛里唤了出来。而在山村入暮时分,人们常常可以听到猫头鹰凄厉的鸣声,每天几乎总是在同一个时候。只要稍为留神一下,你就会发现,在江南的田野上,鸟儿都是按时“起床”的:东方欲晓,公鸡就一跃而起,首先“引吭高歌”;接着,鸭群苏醒了,争先恐后地发出“嘎嘎”声;隔一会儿,一种白脸的山

6、雀醒来了,它的鸣声尖锐清越,就像带有颤音的笛声;没多久,早起的麻雀也吱吱喳喳地喧闹开了;白头翁是喜欢睡懒觉的,金色的阳光早已普照大地,它们才慢腾腾地放开歌喉。大自然为每一种动物安排了一张“作息时间表”。猪、牛和羊等家畜总是在白天活动的,可是猫却喜欢在白天睡大觉。每当夜幕降临,猪、牛和羊开始入睡时,猫才伸伸懒腰,活跃起来了。鼯鼠的“作息时间”有一点和猫类似,它白天呆在树洞里,夕阳西下后才钻出来活动,在树林里张“翼”滑翔,捕猎食物,一直忙到天将破晓,才回洞穴休息。 , 。燕子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冬天,燕子南飞,到南洋群岛、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避寒”;春暖花开的时节,它们又成群结队地北上。

7、早春二月,它们飞到我国的广东,三月间到达福建、浙江及长江下游,四月初就可以在秦皇岛看到它们的踪迹。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沿海,一年一度总有一群来自北冰洋的远方客人灰鲸前来“拜访”。北半球漫长的冬天开始后,成百头灰鲸告别北冰洋,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南游,穿越白令海峡,横渡浩瀚的太平洋。在二月初到达墨西哥,旅程长达1万千米。引人注目的是,它们从不失约,每年到达的时间,最多相差四五天。最奇妙的要算一种叫琴师蟹(也叫招潮小蟹)的动物了,这是生活在海滩上的一种小蟹,它的雄蟹有一只巨大的螯,使雄蟹看上去就像一位正在拉小提琴的琴师,为此人们就把它叫做琴师蟹。白天,琴师蟹藏在暗处,这时它们身体的颜色会

8、变深;夜晚,它们四处活动,身体的颜色又会变浅。人们发现,琴师蟹体色最深的时间,每天会推迟50分钟。要知道,大海涨潮和落潮的时间,每天也恰好推迟50分钟。看来,动物与大海之间也有着某种默契。每年五月,在月圆以后,美国太平洋沿岸会出现一次最大的海潮。闪闪发光的银鱼,就是被这一年一次的巨大海潮冲上海岸的。在海岸上,银鱼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后,又被海浪卷回大海。为什么燕子和灰鲸在长途旅行中这么准时?为什么银鱼从不错过这一年一度的大好时机?究竟是谁向动物报告时间的?原来,在动物的体内有一种类似时钟的结构,这就是生物钟,正是它使动物的活动显示出了极强的规律性。科学家用蟑螂做了一个实验。每当傍晚时分,它们都

9、显得特别活跃。科学家把蟑螂关在一个黑暗的笼子里,发现它们的活动周期是23小时53分,这跟地球的自转周期多么相近!蟑螂的生物钟在哪里呢?科学家在蟑螂的食道下方,终于找到了这个生物钟,它是一种神经组织,这一组织能在体内有节律地产生控制蟑螂活动的激素。如果把一种绿蟹的眼柄摘除,它们的体色随昼夜变化的规律就会消失,这说明绿蟹控制这一规律的生物钟就在眼柄内。 近年来发现,鸟儿的生物钟就在它脑子的松果腺细胞里。一到黑夜,鸡的松果腺细胞便分泌一种叫黑色紧张素的激素,使鸡知道该去睡觉了。现在已经知道,生物钟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和昼夜相适应的日钟,有和潮汐相适应的潮汐钟,还有和地球公转、季节变化相适应的年钟。

10、正是这些生物钟,使动物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正常地生活、觅食和活动。1.本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指出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2分)2文章前两段生动描写了蝙蝠、猫头鹰、公鸡、山鸡、山雀等的活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段横线处填写一个既能概括上文内容,又能领起下文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 。4.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在二月初到达墨西哥,旅程长达1万千米。引人注目的是,它们从不失约,每年到达的时间,最多相差四五天。 5.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6.结合原文和生活中你对生物钟的了解,运用简明生动

11、的语言,写一段“生物钟的自述”。(60字以内)(6分)(二)那年冬天好大雪(1)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把粗糙的北风吹得没完没了。(2)我们裹着棉衣或棉被在刚盖好的大楼里抽烟、打扑克。我们在等着工头回来发工钱。出来半年了,我们才领到了三个月的工钱。工头说他也没拿到钱,要找开发商去要。他开着轿车出去了几天了,眼下风还没有把他给吹回来。我们只管等,这种情况见多了,除了等我们想不到别的办法。 (3)下午,胡小兵正在那边打扑克,突然披着他的破被子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胡小兵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胡小兵今年才跟他爹出来。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了

12、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胡小兵嘿嘿一笑,说“没事”。 (4)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说:“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笑着,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在这冰冷的城市、冰凉的大楼里,要是没有一口酒,我怕自己会冻僵。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地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我不知说什么。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那天我把准备好的钱给糟蹋了。” (5)“怎么弄的?”我问。(6)“几个哥们儿在一块玩牌输掉了一半我本来想捞点,多给家寄点的。”胡小兵通红的脸上滚动着几滴泪珠,“现在我就剩五百了,我给娘说过要给家寄一千的。我怎么凑也得凑够一千块。” (7)我口袋里也没有几个子儿。家里老老小小的,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 (8)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没有钱了,都寄给家了。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出来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 (9)胡小兵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的。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的嚷嚷,而是把注意力都送给了我和胡小兵。那时,屋内寂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