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两次罕见地特大暴雨对比分析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29891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南两次罕见地特大暴雨对比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南两次罕见地特大暴雨对比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南两次罕见地特大暴雨对比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南两次罕见地特大暴雨对比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南两次罕见地特大暴雨对比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南两次罕见地特大暴雨对比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南两次罕见地特大暴雨对比分析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陕南两次罕见的特大暴雨比照分析赵世发某某省某某地区气象局商州726000摘 要通过对陕南两次特大暴雨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 图演变实况、地形特征等,综合比照分析认为,这两次特大暴雨都是由“副热 带高压外围的SV气流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配合高空槽、切变线和低 空“急流影响产生的。冷锋“暴雨或夜晚对流开展“暴雨触发 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特大暴雨产生在中低层对流不稳定、高能 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地形抬 升和喇叭口地形效应也起了重要作用。关键词:特大暴雨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特征比照分析引言:1998年7月 9日,某

2、某省东南部的某某地区丹凤县出现了世界内陆 之最的特大暴雨以下简称“暴雨,国家水利部、水文局组成的专家组认定 为世界之最,6小时降雨量达1500mr以上。突如其来的暴雨致使山洪爆发, 河 水猛涨,泥石流、滑坡体相继出现,某某局部遭受了消灭性灾害,导致8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42亿元。事隔1年,同处陕南的某某地区紫阳县又出现了二 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00年7月12日20时13日20时某某地区紫阳县毛坝镇的 24小时雨量达210.4mm以下简称“暴雨。这次特大暴雨使得汉水干、支流 洪水暴涨,诱发了多处严重的山体滑塌和泥石流,造成局部消灭性的特大自然 灾害。受灾最为严重是紫阳县的毛坝、麻柳等

3、20多个乡镇,据不完全统计,死 亡276人,失踪10人,连接大西南的交通动脉一一襄渝铁路中断168小时,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以上。1产生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和系统:夏季掌握副热带高压所在位置与其移动是陕南大降水预报的关键,尤其是 特大暴雨预报与副热带高压的西进东退密切联系。1.1 产生“ 7.9 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和系统。1998年7月 9日 08时副高已控 制陕南东部,某某500 hpa高度已达5890gpm某某上空在588线内如图1A。 9日 20时,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某某高度从 5890降至5870gpm700 hpa 9日08时,某某地区上空被强西南气流控制,某某一某某一武都有一

4、切变线。冷温 度槽位于黄河河套地区到陕南西部,切变线位置少动。850hpa图上切变线位于某某一商州一武都南一线。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向东摆动,850hpa切变线南西段迅速东移影响某某,9日 20时,商州已转入切变线后部见图1A, 暴雨开始时间与切变线过境一致。地面,9日 08时在河套南部的冷气团东南移, 冷空气翻越秦岭时分为两路,这两路冷空气在秦岭东南坡的丹凤、商南之间形 成“人字型地面锋,16时在地面锋顶附近见图1A “D处形成-66 C的强 对流云团,随后该云团迅速开展成暴雨云团,18时特大暴雨开始,持续6小时降水量达1500mm可见这次特大暴雨是由地面冷锋触发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 对流,生

5、成暴雨云团,850hpa切变线过境时产生扰动,加剧了不稳定能量释放靈为了UQ和ESClhpa如生金* B曲柿尢舉制位舌1.2 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和系统副热带高压从7月10日以来连续增强西伸,12日08时588特征线从东部沿海 西伸到陕南的南部如图1B高原东部有低槽形成,槽后有一 3C的降温,紫阳 位于咼空槽前、副咼西北侧的西南气流里,蒙古为一咼压,蒙古咼压与副咼之 间的切变线位于35 N附近。20时,高空槽东移到紫阳上空,切变线南压,副 高继续增强西伸北抬,畐鬧外围的西南气流增强,随着副高的增强和西风带系 统的东移,高空槽在陕南到某某上空摆动。蒙古高压不断的南压,其外围深厚 的“ENE风

6、和“E风风速达20 ms-1,形成强的东风急流,该急流本身输从 东向西送一定量水汽,同时阻挡西南急流将水汽向东北输送,使水汽在陕南 上空堆积。700hpa、850hpa切变线上下根本在同一位置从12日08时到14日 08时,一直在“川北一陕南一某某上空摆动。切变线东南侧,强的西南气流 形成西南急流,输送大量水汽,从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剖面图可见,从11日开始陕南上空水汽持续辐合,到13日 08时达最大。在切变线附近的高能区内,由于 夜晚对流增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生成对流云团沿切变线开展东移,于13日零晨影响某某紫阳,大降水开始。13日 9时切变线上后边的对流云团赶上前边的 对流云团在紫阳上空合并

7、开展,形成强暴雨云团持续 5小时造成紫阳特大暴雨。 1.3两次特大暴雨影响系统比照分析两次特大暴雨都发生在副热带高压 “西北侧的“SW气流或急流里, 在700hpa、850hpa切变线附近。都有“ SW急流输送水汽。不同的是:“暴 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时,而“紫阳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 时;“暴雨是由地面锋触发高能区内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对流,生成对流云 团后开展成暴雨云团,而“紫阳暴雨是由夜晚对流增强触发切变线附近的不 稳定能量释放,形成暴雨云团,在切变线上有对流云团的合并开展。2低空急流与水汽条件分析:低空急流是一种动量、热量和水汽的高度集中带,为发生暴雨提供了动力 和热力条件。

8、对不稳定能量的积累、输送和释放起了关键作用。分析高空图可见这两次特大暴雨都与低空偏南风急流密切 相关,从纬向水汽通量垂直空间剖面图看,水汽最大输送中心与低空偏南急流 对应图略。分析暴雨区上空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时间空间剖面图可 见:这两次特大暴雨开始前在700hpa附近有水汽通量最大中心和水汽通量散度 的最大辐合中心出现。某某处于它前部的西南气流里,在某某、某某、某某一 带形成一条明显湿舌,高湿中心和水汽辐合中心某某上空图808820908920100810201998年7月时间/日aan/时8088201998年7月908时间/日9201008 1 020图2a丹凤上空水汽通量单位:10

9、-5g. (hpa.cm.s) -1)时间空间剖面图2b丹凤上空水汽通量散度单位:10-4g. (hpa.cm.s) -1)时间空间剖面图1108 11201 2081 2201 3813?14-08时2000年7月 时间/日图2c 紫阳上空水汽通量单位:14201108 112014202000年7月12081 2201 3081 3201 408时时间/日aDn/10-5g. (hpa.cm.s) -1)时间空间剖面图图2d紫阳上空水汽通量散度单位:10-4g. (hpa.cm2.s) -1)时间空间剖面图7月9日 08时某某上空处在深厚500hpa与以下的偏南和西南气流里,且1 1风速很

10、大某某、某某、某某500hpa风速达8-16 m-s ,700hpa风速达10-12 m-s形成了一支偏南风急流,对应丹凤上空水汽通量时间空间剖面图上700hpa有一个大于100X 10-1g.(hpa.cm.s) -1的水汽输送中心(如图2a,受环流场影响水汽 在某某上空大量辐合,于暴雨前8日20时形成-16 X 10-42.s) -1的辐合中心,9日08 时水汽辐合抬升到600hpa,在700hpa付近形成-13 X 10-42.s) -1的辐合中心,18时 暴雨开始时低层保持较强的水汽辐合,高层水汽辐散(如图2b。而“ 713暴雨的偏南风急流更强700hpa某某风速达16m-s-1,水汽

11、通量最大中心达152 X 10-1g hpa cm- s)-1 X 10-4 g hpa cni s)-1如图 2c d。从以上分 析和暴雨区上空时间空间剖面图看,暴雨区上空的水汽通量水汽输送中心 比水汽通量散度水汽辐合中心形成早,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形成比暴雨开始 早。本两例约提前20小时。3.动力条件分析-5-1 =10 - s时间空间剖面图分析散度场分布发现,7月9日 08时某某500hpa以下为辐合区,500-250hpa 为辐散区。20时高层辐散增强在700hpa、500hpa和300hpa形成三个高值辐散区, 中心值达20X 10-5.s-1,低层有一个辐合中心与之对应中心值为-8 X

12、 10-5.s-1,图3a丹凤上空散度单位:时间空间剖面图“7 - 9暴雨就产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区域 “7.9暴雨分析中,用运动学方法计算的垂直速度在850hpa以上与实况不符,这是由于 850-700hpa风速辐散造成,这也正是“ 7 9暴雨的特别之处,它涡度场分布也很特别,暴雨前 600hpa以上连续3 日有很强的负涡度,于暴雨完毕时形成 -86 X 10-5 - s-1的涡度中心。“7 - 9暴雨的涡度场分 布,暴雨前600hpa与以下一直为正涡度,高层为负涡度,暴雨时低层正涡度减-1515,涡度的这种上“负、下“正小到20X 10- .s-,高层负涡度增加到-60 X 10- .

13、s 配置与一般暴雨发生时的配置一致。紫阳上空辐合辐散相间,最大 -1,最大辐散中心在200hpa,强 ,到20时高层辐散增强,700hpa以上全为辐散层,最大中心在“7-13暴雨的散度场特征更明显,12日 08时, 辐合中心在700hpa500hpa,强度为-30 X 10-5 - s 度为 40 X 10-5 - s-1500hpa,强度达30x 10-4 s-1,特大暴雨时高层辐散继续增强,最大值达 50X 10-5 s-1低层辐合也向高空抬升,在500hpa达-20 x 10-5 s-1如图3c,对应垂直速 度时间空间剖面图上,在12日夜晚到13日14时紫阳上空的上升运动连续增强,达-3

14、5 x 10- hpa s-,高度抬升到达 250hpa图 3d。4热力条件分析110E100 E61时时间/68684.1静力总温度分布特征| -I -1181120201420时200时年O108112014202000年7月图3c紫阳上空散度紫阳上空垂直速度单位 间空间剖面图10-3hpa s-1时间空间剖面图图! a 19昭年F月9日QE时b 200。年了月13 3 0S时fOOhpa总温度(单位i C ) b为暴雨岀现位置从图4a、b上可见,两次特大暴雨发生前700hpa总温度高能舌已伸向特大暴雨区,特大暴雨产生在高能舌内。从图中还可看出这两次特大暴雨时高空能 量锋区不明显。从过暴雨

15、区总温度经向垂直剖面图上看,这两次特大暴雨的锋 区不明显,高层68C特征线下伸存在,暴雨完毕高层能量减少明显,低层如此也不明显。这可能是局地小X围特大暴雨发生的能量释放特征4.2大气垂直不稳定特征表1 1998年7月8日 20时10日08时丹凤上空B se和温度平流9 se/ r温度平流/10 5s1层次/hpa8日9日10 日8日9日10日20时08时20时08时20时08时20时08时20035.6一25023.23.8 -1.4-300400500 700850925地面表2 2000年7月12日08时13日20时紫阳上空B se和温度平流B se/ C温度平流/10 B垂直布可以反映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从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