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之偷换概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294088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之偷换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之偷换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之偷换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之偷换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之偷换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之偷换概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时 偷换概念、张冠李戴1. (201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 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 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它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 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 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_aVIWIWVIWIWaVZi,jWWZi,j

2、Wi*aV.A.然而,对移情现象做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 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 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 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 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 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

3、,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 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 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 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 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 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

4、正确的一项是()。A. 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B.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 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C. 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 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D. 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 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A

5、源自文章第1段的末两句,B源自文章第2段的第二句以 及最后两句。以上两项关于移情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一致。C根据文章第3段的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 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令人(主体)感到愉快、获得审美享受的是 自我的情感。而选项说成了 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D源 自文章第4段,表述正确。2. (2016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 的时代距商代较

6、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 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 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 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 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B. 在殷墟

7、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 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圧Jr J、丁-f-r L-rL-r L-r L-r 7 L-r=匸=7 m*. U*宀f宀宀、宀宀、宀宀、宀宀、宀宀、宀宀、.宀、宀宀、h-r l-i.-7 .-d 行。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 实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含意等能力。A项,来自原文第1 段。其中的“商代后期对应商代晚期,王公

8、贵族对应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其他内容与原文表述 基本一致。故A正确。B项,这些文献指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和西周的尚书盘庚,而 “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表明这些文献并非成于商代。这与原文第2段 的第2句“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的表述一致。故B正确。C项,诗三百篇就是诗经,它收录了三百多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据此,可推 知此项与原文第2段的第3句“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的 表述一致。故C正确。D项,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的表述张冠李戴,原句是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

9、实存在的。故D不正确。1什么是论述类文本?高考在这方面的选材有何特点?论述类文本一般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章。近几年的选文主要为社会科学类,侧重于文学 美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学科范畴。2论述类文本答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第一步:读一粗读全文,整体把握。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明确论述对象、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观r-r-点。只有了解了文本内容,才能在解题时根据具体的选项找到对应区间,找到原文中相应的内容,并进行对比 分析。第二步:审一一审清题干,明确要求。审清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如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 的、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第三步:找

10、准确查找,确定区间。选项的内容一般都来自原文,所以首先要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对应 的语句,要找准确,找全面,不可遗漏。有时对应的语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仔 细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第四步:比对照分析,判断正误。对照原文,仔细、全面地分析选项,包括选项中所用概念或词语的内 涵、夕卜延,事物存在的状态(必然、可能),条件的类型(充分、必要、充要),程度的深浅,范围的大小,语义的轻重, 时间的先后,内容的主次,等。对比之后,自然会发现选项与原文存在的差别。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题,先将 那些明显的或把握大的错项排除在夕。如果仍有个

11、别选项拿不准,可以反复揣摩,并与原文反复对比,结合文 意进行判定。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答非所问、关系错误、改变范围、混淆状态、曲解文意。4什么是偷换概念?什么是张冠李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大方向。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 深刻,蕴含了文章主题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所谓偷换概念,是指选项在表述时故意把原文的概 念用一个相近但有差异的概念来置换,两个概念或在类别上,或在范围上,或在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同。张冠李戴,指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改换施事者或受事者,有时也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 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

12、观点、发明、创造。5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在设错手法上有何相似点?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者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概念),如暗中将两个对象(概念)的属性、作用或者发 展趋势进行调换、改变,在貌似而质不同中迷惑考生。6如何识别偷换概念、张冠李戴?识别偷换概念的方法:阅读原文时,对概念、对象要特别关注,用圈点勾画和批注标注的方法做好标记。 做题时,要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要特别注意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识别张冠李戴的方法:读文时,将对象(包括代词其那“这等)标注出;答题时,对选项中的主语、 宾语要特别注意。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比对分析,即察看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

13、,甚至要考虑的了 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例1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选项: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 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试题原文: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比对分析:一答案 原文是说“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而选项则说是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 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将选择换成修正,属于偷换概念。例2 (2015年天津卷)选项: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启然规律在社会世 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试题原文:在这些要

14、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其他那些社会事实或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社会 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比对分析:一答案 作用相同错,由原文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 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 并非“自然规律”,属于张冠李戴。1.(2015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生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体内的葡萄糖发电。我们在蜗牛壳上钻孑L把覆盖着酶的电极植入聚集在蜗牛身 体和壳之间的血淋巴,也就是蜗牛的血液中。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类似,我们的电池也是基于化学反应

15、来让电子设备一一抵达相对的电极。在那里,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级上, 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断电。收获能量之后,蜗牛通过吃喝会恢复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就可以再次 发电了。而蜗牛看来并没有受到生物电池的伤害。电池的输出功率受两个因素的限制:蜗牛微小身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以及葡萄糖向电极扩散所用的时间。如果医生把类似的某种装置植入人体而不是蜗牛体内,我们就能获得更强更持久的电流,因为人类血液中的 葡萄糖含量要比蜗牛的高,而且人类的循环系统会持续把新的葡萄糖补充给电极(蜗牛没有闭合的循环系统)。 一个想法是用我们的生物电池基于人体的修改版来为植入医疗设备供电,例如起搏器。蜗牛不能为手机充电, 但它能为微型传感器供电,这促成另一个想法一一让蜗牛、蠕虫和昆虫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下列对生物电池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生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血液中的葡萄糖来发电,这种电池与其他类型电池类似,也是基于化学反应让 电子流动的。B. 生物电池通过植入生物血液中覆盖着酶的电极来捕获葡萄糖中的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