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基本条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292280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医学科基本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症医学科基本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症医学科基本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症医学科基本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医学科基本条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症医学科基本条件 重症医学科的建立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包括医院的患者来源、病情程度、工作特点 和重症医学发展状况等因素而定。重症医学科负责集中救治各种原因导致的器官与系统功能 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重症患者,及时提供系统、持续、高质量的监护和救治。 重症医学科的设置规模应适应医院内收治重症患者的数量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需要。不具备条 件设立重症医学科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监护室,配备必要设备和医务人员对重症患 者进行监护和治疗。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重症医学科 的病房应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重症患者开放,由符合条件的医师和护士等专业人员

2、组成诊疗 团队,为重症患者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的脏器功能监护和复苏救治,为原发病的专科诊疗提供 支持。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 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0.8:1,护士 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3:1,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呼吸治疗师、理疗师、 专科药剂师等),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全面负责 医疗工作。ICU内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医院相关科室也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 力,能随时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

3、超、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重症医学科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床 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 2%8%为宜。对于规模较大的ICU,为实施有效临床管理,可以设立重症加强治疗单元。每个重 症加强治疗单元以8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保留有1张空床以备应急使 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表明ICU的规模难以满足实际临床需求应该适度扩大 规模。重症医学科每床的占地面积为 15-18m2;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 1825m2。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性化设置在建设ICU的过程中,应考虑增加单间 病

4、房的比率。病房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应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 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二、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应当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 务质量。由于ICU运转与管理的特殊性,应在医院一般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ICU的管理制 度,包括:ICU基本制度、ICU各级医护人员的职责、医护人员培训与上岗准入规范、ICU危重 患者抢救程序、病情沟通制度 (Tell、 Evaluate、 Answer,TEA 制度)、知情同意书规范、 ICU 抢救设备及物品

5、管理规范、 ICU 特殊药品管理规范、 ICU 不良医疗事件防范与报告规范、 ICU 院内感染控制规范、重症患者分级管理制度等。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医疗、护理等管理部门应履行日常监 管职能。三、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1. 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不全,经过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 康复的患者。2. 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 的患者。3. 在慢性脏器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测和治疗可能恢复 到原来状态的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 中获得益

6、处的患者,一般不是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达到下列治疗效果的患者应当转出重症医学科:急性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 需要其他专科进一步诊断治疗;病情转入慢性状态;患者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测治疗中获 益。四、常规管理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由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负责管理,患者的相关专科情况应该由重症医学 科医师与相关专科医师共同协商处理。在条件成熟时,应考虑逐步对重症医学科医师、护士 实行高危技术操作授权许可制度,并定期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制度,用于评价重症医学科资源使用的 适宜性与诊疗质量。医院应建立与完善重症医学科信息管理系统,保证重症医学科及时获得 医技科室检査结

7、果,以及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监控的信息。五、医院感染管理 重症医学科病房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 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医院感 染重症医学科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范及对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对呼吸 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腔。ICU应具备良好的 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C。具备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 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三级甲等医院及有条件的医院可设 置负压床。重症医学科病房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

8、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 置不同的进出通道。重症医学科病房的建筑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 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 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医务人员基本技能要求(一)医师基本技能要求1. 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2. 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 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复苏、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 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 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

9、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 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免疫功能紊乱、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3. 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 :心肺复苏 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二)护士基本技能要求经过重症医学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考核 合格。七、重症医学科必配设备1. 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 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

10、和负压吸引接口 2 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 重症医学科病房应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每个电路插座都应在主面 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2. 应配备适合的病床,配备防压疮床垫。3. 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 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 台。4. 三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应该每床配备 1 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可根据实际 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 (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 每个重症加强

11、治疗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 1 台。5. 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4 台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 肠内营养输注泵 6.其他必配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 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管道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纤维支气管镜、 升降温设备及超声检查设备等。三级医院必须配置血液化装置、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等 设备。八、重症医学科选配设备除上述必配设备外,有条件者,视需要可选配以下设备:1. 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2. 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3. 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4. 输液加温设备。5. 胃黏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6. 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监测设备。7. 体外膜肺(ECMO)。8. 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10.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发生的静 脉压力泵 11.胸部震荡排痰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