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29057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用】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引用】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惑(上)( 周兆富原创高中数理化发表) 2011年10月04日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立即修改 | 关闭 【引用】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惑(上)( 周兆富原创高中数理化发表) 2011-10-04 10:16:24|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惑(上) -对物理学科命题的原理与技术探索系列文章之一

2、 广东佛山教研室 周兆富 摘要:对物理怀有浓厚兴趣学生,伴随着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对物理的热情不断降温,学生为什么对曾经深爱的物理说“不”字?频繁的考试和命题者挖空心思出新、难、怪题是让学生知难而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题海茫茫的考试中,当学生成绩“飞流直下三千尺”时如何能让其学好物理?物理学科考试命题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的困惑?本文章将给您一个参考答案。本文送给教师的忠告是:少命一些难题,降低一点要求,期望值的降低必然带来成绩的整体上升。 关键字:考试 命题 问题与困惑 物理是人类与自然界永恒的遭遇,人类及自然界的一切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所有现象都与物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物理相关问题探究和思考是

3、每个人的天性,想学好物理是每个人的隐性需求。可是由于教师命过多的“新、难、怪”题,由于命题与教学关系的相互矛盾,在教师的一系列热情和勤奋的努力之后产生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多米诺现象。任何一套试卷都集中体现了命题者的追求,反映了命题者发现、分析、判断问题的眼光和能力,物理学科考试命题除了在科学性、灵活性、规范性等方面不断需要实质性的改进之外,命题还应当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关注到由于命题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不断下降,迫使学生放弃了对物理的兴趣,又是由于命题使教师本身对学生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教学也失去了信心。 那么命题中常见的问题与困惑有哪些? 一、曾经

4、对物理充满热情学生,在艰难的考试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作为中学的物理老师,您可能会面对一种难以理解又经常见到的事实,由于物理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理学中的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科学课中涉及到一些物理知识,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想学好物理的强烈愿望。 许多学生在初二或高一阶段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几次小型和大型考试构成的组合拳打击下,面对自己不断下降的物理成绩,失去了能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心,物理那些在他心中构建的彩虹,变成了一个个面目狰狞的由难题组成的可怕怪兽,在一个个难题的强烈打击下,物理学科成了中学阶段他们心

5、目中最难学的学科之一,这也可能让他们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师想通过多次考试和逐渐加大难度来提升学生的素质,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道德经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就是说求多必须从求少开始,贪多反而令人迷惑。圣人深知多与少的辩证关系,所以探索真理时从最简单的“一”开始。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是引发他们对物理学相关问题进行探索的源动力。由于小学物理属于科学科的内容之一,对学生要求并不高,小学生对物理还是很感兴趣的。在初、高中阶段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考试难度大,学生在初中或高中学习物理过程就出现了会出现了“多则惑”的现象,学生过多的“惑”者转化成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之

6、“祸”,也就造成了小学时对物理充满热情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热情不断降温的现象。 二、诸多学生对曾经深爱的物理说“不”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教师命的难题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您想过是什么因素使学生对他们曾经深爱的物理学说“不”的问题吗?是课堂的教学中难以听懂的例题讲解?还是难以做出正确答案的问题呢?是不断下降的考试成绩?还是题海中不尽的问题?是越来越远离现实的教学?还是应对的各种考试? 问题答案是复杂的,其中难题是阻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当难题少时,可作为攻关项目进行。当难题太多时,学生生活在困难的海洋之中举步艰难,更可悲的是在为克服一个个困难承受着不断的、无情的打击之后,当成功的欲望不在强烈

7、时,当成功的可能渺茫时,学生在几番无奈的拼搏失败之后只好选择放弃。 如果您是学生,面对下列情景您将如何应对?教师讲的例题太难,听不懂;教师留的作业太难,不会做;各类考试题太难,分数低。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在太多的各类问题面前,当学生面对更多的听不懂、不会做、分太低时,学生会选择什么? 如2006年我国高考文理两类本科录取线有11个省市自治区不及格;30个省市自治区不及格,最低的按百分制仅27分就可以上大专。这说明我们许多考生是低分上大学的。高考低分数伤害青少年,无益于素质教育,首先是伤害许多高校自身和广大考生,并且严重地伤害着中小学教育教学,冲击素质教育。难题可以发现人才,也会埋没人才,甚至于

8、伤害大批人才。 三、命题中过早引入高考(中考)题的检测让学生患上了应试倦怠综合症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总是希望您的学生在本学段的终结性考试(中考或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于是,在初二的物理教学中就出现了一开始就瞄准中考的备考计划,新课学习与中考备考同行,从初二到初三学生在长达二年的新课学习过程中,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备考,甚至在第一节课就有中考真题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作业。 例1(2010年黄冈中考)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

9、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_。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_作用 (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问题:_ _。 参考答案:(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10、(2)指针示数变化(答指针偏转角度亦可);放大 (3)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物体的长度变化是否与材料(物体的自身长度、温度的变化大小等)有关?(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点评:本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对刚学完热学初步知识的同学来讲,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除了用到“热胀冷缩”的知识外,还要涉及“杠杆”的内容,第(3)问中要学生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应用实例:某校教师在初二“第四章物态变化”形成性考试命题中用此题考查初二学生来,教师们都认为此题选的好,能体现新课标精神,又让学生提前进入备考状态,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更大的问题出现在对试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想讲热学问题,学生确在涉及到的“杠杆”问题纠

11、缠不清,教师面临是否提前把力学知识交待给学生还是回避的两难选择,学生则面临的是对“杠杆”原理不懂时,是选择放弃还是提前介入的两难选择。 在高中教师从高一就开始向学生宣传备考理念,在学生还有对高中物理有真正的感受时,教师已经把大量的高考真题渗透到教学之中、例题、作业和试题之中,强烈的备考思想和对终极高考目标的追求,让学生背起沉重的备考包囊进行长达三年的艰苦奋战。大考小考皆排名,各类试题都向高考真题无限逼近,每次学生成绩的波动好像都撼动了学生的终极战绩。初中学生在长达两年、高中学生在长达三年如履薄冰、胆战心惊的长期备考持久战中身心疲惫、伤痕累累,到了冲刺阶段,也就是真正中考或高考到来之时他们已经成

12、了强弩之末,因此许多人在中考(或高考)中考出的成绩并不理想。 例2(09年江苏)如图所示,以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答案】AC 点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哪些?如果汽车做匀加速(或匀减速)

13、直线运动,如何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算它的位移,然后比较它们的位移与速度关系。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用假设法,对汽车运动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所求解的问题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应用实例】某学校高一刚讲完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运动后,教师在命题时把此题放在章末单元检测试题之中,教师们把此题作为简单题对学生进行考查,相信考试的结论和教师的预期成绩会有很大差距,于是教师得到了学生成绩差的结论。该命题老师刚从高三循环到高一,思维还没从高考备考中转过弯,总觉得这么浅的题目学生怎么可能不会?当您站在初学者的角度思考会发现,此题难度在于它的综合性,其知识涵盖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内容,这种综合性强的题对初学物理学

14、生来说难度还是太大。 四、物理学习和备考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作战是靠勇气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学生学习物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学生每年、每月、每天都在为终极考试作不断竭尽全力的冲锋时,就会出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现象,力竭如何能考取好的成绩,心竭则永远不能考出好的成绩。 在中学物理学习阶段,在教师命题过程中过分的多次强调中考和高考这个终极目标,在学生每次考试全力以赴的情况下,命题的中考、高考题的反复出现就如我们过去听过的“狼来了”的寓言一样,喜欢撒谎的孩子每次都以“狼来了”虚拟事实让村民来救他,当狼真的来了时,面对真实危险让村民感到还是虚

15、拟实事,结果为孩子带来的是悲剧。如果教师在命题过程中总是用中考、高考题或仿真中考、高考命题来演绎狼来了的故事,到真的中考、高考那一天到来之时情况可能并不会太乐观。 三、太多经典题、创新题组合并不是真正优秀的试卷 命题老师总想出一些优质的试题并希望学生在应试中考出良好的成绩。伴随着网络的海量资讯而来的茫茫题海,命题已经脱离了剪刀加浆糊的原始状态,走进了剪切复制时代,原创题也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命一套题并不是难事,问题是如何对试卷进行评价?什么样的试卷是最好的? 许多命题者忽视对基础的考查,对试题的评价从有无好题入手,试卷讲求知识的衔接性、连续性和综合性,过分追求新颖性和综合性,经常选用各地有代表性的经典题、难题,整套试题给人的感觉是精彩纷呈、亮点频多,综合性强。各类考试,特别是在形成性测验考试中经常选一些难度较大、各板块的综合性经典题。这种由许多题都是经典题、创新题和难题组合成一张试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教师把“创新”题作为落实教学改革唯一目标的狂热者,他们简单的否认传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