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288880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1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重力概念: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

2、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分类:静摩擦摩擦力滑动摩擦动摩擦滚动摩擦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

3、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四、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动力:使杠

4、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物态变化】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

5、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5.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

6、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杠杆】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2.杠杆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

7、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杆,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动滑轮重的几分之一。(忽略摩擦阻力)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2密度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

8、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2.定义式:P=M/V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

9、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能量与做功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即W=F?s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即:1J=1N1m=1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摩擦力1.两个

10、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是:与想要运动或已经运动的方向相反。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杠杆1、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很多物体可以抽象为硬棒)。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把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时,该力臂最长,与该力臂垂直的力就是最小的力。阻力:阻

11、碍杠杆转动的力。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3、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即动力小于阻力):因为F1L2。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大。例:羊角锤、道钉撬、老虎钳、开瓶扳手、板车、抽水机手柄、手术剪刀、铁皮剪刀、修枝剪刀、指甲剪、汽车脚刹费力杠杆(即动力大于阻力):因为F1F2,所以L1例:火钳、钓鱼杆、筷子、镊子、船桨、裁衣剪刀、理发剪刀、铁锹、笤帚、起重机吊臂、肱二头肌、缝纫机蹋板等臂杠杆(即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F1=F2,所以L1=L2。等臂杠杆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例:天平、定滑轮。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3电现

12、象一、电荷: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二、两种电荷:(1)正电荷:绸子摩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负电荷:毛皮摩察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3)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4)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注:两个物体靠近时有吸引现象: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三、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能。“Q”四、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正、负异种电荷数完全抵消的现象,对外不显电性叫做中和。五、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失去

13、电子而带正电(缺少电子,正电荷占优势);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负电荷占优势)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电器叫验电器,它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六、电场:像磁体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七、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其实:正电荷移动;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源的外部:正极出发,流回负极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2)电路必须闭合。电与磁一、奥斯特的发现1、给导线通电,能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电可以产生磁。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似。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可以用右手螺线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一致,那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