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28798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发展的方向。中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不能走发展大农场的路,只能是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联合发展的路。近日,笔者通过对千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 展与登记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登记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和规范。 一、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近一年来,全县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户,注册资金15.9万元,成员总数达063人(其中农民成员142人,占成员总数的

2、98)。其主要特点:一是涉及的领域广,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涉及有蚕桑、蔬菜、瓜果、粮食、中药材、畜禽、奶业等行业;二是牵头的主体多,归结起来大致有四种:基层干部创办型、涉农企事业带动型、专业能人领办型、农民自治型;三是合作的范围大,有的在同一个组或村进行合作,有的跨组、跨村进行合作,还有的跨乡、跨镇进行合作。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登记情况看,目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民对合作社还心存疑虑,一些人对合作社的功能、作用知之不多,对合作社特有的合作机制更是不甚了解,因而合作意愿不充分,参与办社的意识很淡薄 (二)目的不纯,偏离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有的农民不明白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

3、真正意义,扭曲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更好地发挥家庭承包的潜力,促使农民走向市场,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的目的,而是 (一)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我国长期小农经济的历史中,农民有的是不断分家分割土地的传统和经验,而没有多少“合作”的传统和意识;在小生产的思想文化理念的长期熏陶下,不少农民有寄望于“青天”式好官、“菩萨”式能人来拯救自己脱贫“苦海”的依赖思想;同时由于历史的教训,一些农为了实现传言所谓的能得到国家财政直接补贴的目的,便以村组干部、家庭成员凑人数成立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徒具法律形式,成立后并没有按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运作,更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真正的农业生产经

4、营活动,只是为了成立合作社而成立合作社,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这里既有农民自身受利益驱动思想的影响,也与政府部门求快求量、指标化考核不无关系。 (三)合作社的规模普遍偏小。30户合作社中,资金数额最高的508万元,达到10万元以上的只有2户,而资金在万元以下的就有4户,其中6户的资金甚至不到1千元,还有1户合作社的成员出资人均仅为6元。合作社成员最多的3人,20人以下的合作社达18户。规模太小的合作社很难达到成立合作社帮助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化经营、抵御风险、参与市场竞争、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宗旨,甚至连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 (四)组成人员层次单一,内部结构

5、单薄。30户合作社中只有户涉农企事业单位成员和户专业能人加盟,没有1户龙头企业带动,成员间也没有生产者、购销人、咨询机构等功能职责或环节的分工,要么全是种植户,要么全是养殖户。这些没有职责分工、结构单薄的合作社,仅仅是同类者的简单合并,没有任何结构、功能上的进化、衍生、升级,就像多艘相同的小船联合起来,组成的仍是一个小船队伍,并没有组成一艘航空母舰一样,也使合作社的功能大打折扣。 二、几点对策 (一)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民成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保护农民成员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对建设

6、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深入到乡、镇、村和广大农民群众中去,通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内涵和相关规定,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刻理解我国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充分认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及作用,促使其不断地克服小农意识、培养“民主”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极大地提高农民群众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自觉、自愿、自发地组建合作社。 (二)积极引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是鼓励商场(超市)、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大中型商场(超市)”、“农户+专业合作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