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 端 螺 旋 体 病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287799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钩 端 螺 旋 体 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钩 端 螺 旋 体 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钩 端 螺 旋 体 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钩 端 螺 旋 体 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钩 端 螺 旋 体 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钩端螺旋体病概况:定义: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同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染源:鼠及猪类临床特点:早期:钩体败血症;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晚期:各种变态 反应后发症常见死因: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畏寒发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痛及淋巴结肿大; 中期:进入内脏损害期可见黄疸全身出血,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脑膜 炎、心脏损害,休克等;晚期:少数患者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等症状。一、病原学病原体:钩端螺旋体。形态结构:细长,一般呈1218个细密规则的螺旋状 结构,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能运动,穿透力强。由菌体、轴丝、 外膜组成。染色:革

2、兰染色阴性,镀银染色为黑色。培养:在含兔血清的柯氏培 养基内生长,生长速度缓慢。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水或湿土中 存活时间长,对干燥寒冷敏感,一般消毒剂可杀灭抗原性:目前全世界已检出23个血清群及223个血清型,国内也已发现了 18 个血清群70个血清型。雨水洪水型一 摩那群;稻田型一黄疸出血群。外膜 抗原性较强,外膜抗体为保护性抗体二、流行病学1. 传染源:鼠及猪类。南方以野鼠为主,北方以猪为主。黑线姬鼠稻田型; 猪洪水型患者尿中排出钩体很少,且人尿液呈酸性不利于钩体生存,故人作为传染源可 能性不大。2. 传播途径:污水传播:接触环境中的钩体,如稻田、捕鱼、游泳等;护理人员、实

3、验室工作人员偶尔受染。3.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获持久的同型免疫力,新入疫区的人易感性 高,容易发展为重症。4. 流行特征:季节性:夏秋季。地区性:稻田型:南方水稻田区多见;洪水型: 北方多见。流行性:局部流行、大流行,散发病例。职业性:职业人群,偶然接触;雨水型、 职业型、游泳型、散发型等。年龄分布:儿童病例多见三、发病机理发病机理钩体f破损皮肤黏膜f早期的钩体败血症侵入各脏器(肝、肺、肾、神经系统、肌 肉)1早期表现f 2中期表现f脏器中钩体致免疫反应f 3晚期或恢复期表现 (全身毛细血管损伤)基本病变:毒素f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病理解剖:突出特点是机体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组

4、织形态变化轻微的不 一致性 临床极严重的病例,其组织病变仍相对较轻,故较易逆转恢复。四、临床表现潜伏期2-28天,感染钩体型别不同,临床复杂多样。分五型(一)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即钩体早期的败血症起病3天内出现,一般经1-3天后90%恢复,少数发展为其他类型。1. 发热2.全身酸痛(头痛,腓肠肌痛)3 .衰弱无力4。结膜充血5.淋巴结 肿大压痛(腋窝和腹股沟)6.其他。本期持续49天,绝大部分病例此时钩体自 血液及脑脊液中消失。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以上是下述各 临床类型共有的早期表现。上述症状为一般流感伤寒型的典型症状,为最常见的病 型(占90%),轻者似感冒,内脏损害

5、少,35天自愈。有些病例由于抵抗力较弱, 菌型毒力较强,或因治疗不当则发展为内脏损害而表现为相关类型。(二)黄疸出血型一一也称外耳病,近年国内少见。病初感染中毒,于病程4-8 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出血、肾功能衰竭.感染中毒症状;进行性加重的黄疸 (与预后无关);出血倾向伴肾功损害(主要死因)(三)肺出血型经早期3-4天后,出现多少不等的血痰或咯血。肺出血先 兆:胸闷气促心不安,面色苍白唇发紫,脉搏呼吸渐消失,湿性罗音满肺间。根据 轻重又分1、一般肺出血型:有咳嗽、痰中带血、肺部少量湿啰音,但无明显呼吸 及循环功能 障碍,治疗及时可迅速恢复。2、肺弥漫性出血型:迅速发展的广泛肺 微血管出血为

6、特征。肺出血、缺氧、窒息是本型特点。分3期:早期:轻度肺部症 状,及时治疗可逆转。胸片有散在点片状阴影。极期:重度肺部症状,积极治疗仍 有希望恢复。胸片阴影融合成片,肺有少量空腔存在。垂危期:神志不清,高度紫 绀,口鼻涌血,最终因肺泡迅速充满血液而窒息死亡。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咯血与 病情轻重不平行。(四)肾衰竭型 较少见。钩体病患者出现氮质血症、少尿、无尿、肾功衰,如 不伴有黄疸,则称为肾衰竭型,伴有黄疸者为黄疸出血型的症状。(五)脑膜脑炎型 少见。头痛、呕吐、颈强脑膜炎症状;烦躁、神志不清、 檐妄、瘫痪脑炎症状。钩体病后发症:部分钩体病人在发热消退的恢复期可再次出现发热、眼部症状 和中枢神经

7、系统症状。一般认为是由机体感染钩体后诱发的变态反应引起。出现时 间在病后2周到6个月内。(无钩体血症,不需抗菌素治疗)1.后发热2.眼部后 发症:(与波摩那群有关)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葡萄膜炎。3.神经系统后发 症:闭塞性动脉炎五、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WBC t ,Nt尿常规:轻度蛋白尿,细胞管型(二)特异性检查1、血培养:柯氏培养基,至少2周2、血清学试验显凝试验(MAT)测定型特异性抗体,效价1 : 4003、钩体DNA探针:可用于钩体病的早期诊断4、PCR技术(三)其他 乳凝抑制试验,可在病初四天内测出抗原六、诊断(一)流行病学史:流行地区、季节、易感人群中在2-21天内有疫水接

8、触史(二)临床表现:早期表现+血痰或咯血,各型特异表现+后发症早期临床特点:(1)四个基本症状:畏寒发热、头痛腰痛、腓肠肌痛、衰竭表现;(2)四个基本体征:结膜充血、淋巴结肿、腓肠肌压痛、出血倾向。(三)检验:常规+血清学检查+血培养+PCR七、鉴别诊断流感伤寒病毒性肝炎中毒性或休克型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脑炎八、治疗(一)病原治疗1、一般首选青霉素40万u肌注,每6-8小时重复,每日总量160万u-240万 u,直到体温下降2天或治疗共7天。2、为预防赫氏反应,可在首剂青霉素的同时或稍前用氢考200-500 mg。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等,疗程同青霉素。赫氏反应一一指在

9、注射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0.5-4h,多在2h内突然出现寒 战、高热、头痛、身痛、脉速、呼吸快等比原有症状更重,或体温骤降、出现低血 压、休克等。反应一般在30分钟至1小时消失。少数病人可迅速出现肺弥漫性出血。 其机理与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有关。应立即用镇静剂及氢考,补液、 强心、纠酸、解痉、升压。(二)对症治疗肺出血型:采取抗菌、解毒、镇静、强心、给氧、止血为主的综合措施黄疸出血型:参考黄疸型肝炎治疗。(三)后发症的治疗无需抗菌素九、预防1. 传染源的管理:防鼠、灭鼠,管理粪尿2.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用水消毒,防止接触疫水。3. 预防接种:钩体菌苗,流行前接种2次4. 化学预防:多西环素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