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单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287294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单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它是我们前进的目标,能把你的志向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生畅所欲言。)好!立志成才,从小做起。(师板书:15立志)今天,我们在这里认真读书,就是为实现

2、美好的志向而努力。早在1910年的一天,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校长和一群孩子们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二、新课(一)自学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3、同桌互读。4、生字卡片测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二)交流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1、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3、,以不同的方式(如:齐读、轮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读文,自主学习中感悟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内容。组内汇报*读文所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3、质疑。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老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4、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三)诵读通过诵读,感受周恩来年少而志高远的胸怀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分角色读文。(四)识字1、测读本课需认识的生字,尤其是黑板上学生不认识的字。2、同桌互测生字,全会读得两颗星,个别不会的得一颗星。课下互相帮助。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内容,书写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13岁的周恩来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个真

4、实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是中国人,要为我们的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尽一份力量。这是一位伟人的满腔热情,你们能读读吗?(一)交流再次感知课文。1、有感情朗读全文。2、学习了这篇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说一说你的志向。3、用“立志”造句。(二)写字1、巩固字音,理解字义。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2、交流识记方法。3、学习书写。注意提示学生“且、顾、略、微”这几个字的书写要点。(三)练习1、与同桌读一读这些词语,再选择其中的5个听写下来。崛起年龄微笑思索恩情其中浓眉大眼若有所思2、写一写:为而。练习设计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板书设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小立

5、志周恩来*报效祖国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教时一、教学目标:理解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读通课文。二、教学重、难点: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三、教学准备:投影片、投影片(课文插图)四、教学过程:自读:(第一轮)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默读:标出小节;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轻读: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学生自学。交流: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读写生字词。(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解释

6、词语:(以思考练习的词语为主)步骤: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推荐:推举,介绍。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删掉:(演示)颠倒:(举例)典雅:优美不粗俗。融洽:彼此感情好。(谈得投机)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蕴含:包含。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通读: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明确自学要求: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初

7、步思考解答“预习”题: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说明了什么?思考练习:完成第一题。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学生自学。交流。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第一段(1)修改作文;第二段(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作业:抄写生字新词。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附:试改

8、一张画像第四小节。投影片(小黑板)第二教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从叶先生对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难点:目标。教学准备:投影片、。肖复兴的书,主编的杂志,发表文章的报纸。模式运作图示:第三轮自读,读懂,理解课文第四轮自读,读出,拓展延伸一、自读:(第三轮)、复习引入:()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渡:是的,从

9、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连线:(大黑板)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自读:()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示投影)、自读“修改作文”部分:()大字报出示:,小节修改稿。()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

10、一下子愣住了:.曲线。”()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引读页第二节:(读改读)()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自读“邀请

11、作客”部分:()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意外;、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交谈融洽。)()交流:这次谈话使“我”。(投影片)二、自读:(第四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出示书日子的回忆,他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三、作业:、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修改第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出示投影片)附:板书设计作品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一丝不苟那绿绿的爬山虎人品邀请作客作

12、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27乌塔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二、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2、检查词语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