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6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28603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6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6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13高考题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1、 曲线、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2、 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3、 (2013高考题广东卷)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省 C西

2、藏自治区 D甘肃省(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图2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完成46题。4、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5、 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6、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2013高考题大纲卷)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01

3、1题。7、 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H、R BQ、R CQ、H DH、K8、 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AQ、R之间 BN、M之间 CS、R之间 DS、K之间(2013高考题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9、 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10、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11、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

4、色树叶美景宜选在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 10月下旬 D 11月中旬(2013高考题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回答56题。12、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温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A B C D13、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 14、图中为A 草原 B 荒漠 C 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15、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 纬度

5、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2013高考题四川卷)读图2,回答34题.16、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17、R河段A 流量季节变化大 B 春汛明显 C 河流堆积作用强 D 河谷横剖面呈槽型(2013高考题四川卷)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18、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19、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 156米 B 178米 C 220米 D 255米

6、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20、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21、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 地 B 地 C 地 D 地22、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 地 B 地 C 地 D 地23、(2013高考题北京卷)(18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14,回答第(2)题。(2)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分) 24、(2013高考题新课

7、标II卷)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2)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答案】地:地处地位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

8、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地: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正确表达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难。【解题思路】读图可知为巴西高原边缘,南回归线附近有东南信风,近陆海区有巴西暖流经过,均有利

9、于增加热量和降水,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基本理论可知,山麓向山顶,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加,影响植物生长,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变化现象。【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分)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2分) 沼泽萎缩。(2分)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4分)(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3分)发展造纸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

10、关产业发展。(3分)(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分)(有旱、雨两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分)【命题立意】以景观示意图和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人地关系,从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出发,考查从地理景观示意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进而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过程及人类农业生产活动队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产业活动的可行性理由,探讨物种入侵(引进)的可行性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后果。命题立意重点是能力立意,并思考物种入侵的后果,意在关注环境问题。试题难度:(1)中等(2)易(3)较难(4)难。【解题思路】(1)沼泽水属于地表水的范畴,地表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冰雪融

11、水、地下水等。设问中问的是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一般都有季节变化,特别是我国季风区,变化更大,因此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提取图像信息,该沼泽地处山前地势平缓地带,地下水位浅且海拔较低,而山坡是地下水位较高,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地下径流可补给水位低的沼泽区。而山坡上有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在雨季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转化为地下水储存下来,再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山前沼泽。(2)从示意图中提取信息,桉树种植前,当地山坡上有大量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山前有大面积沼泽,地下水位较高。种植桉树后,大量次生林和灌丛消失,沼泽面积减小,地下水位下降。原因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3)提取文字信息“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因此可为造纸业提供原料,而发展一种产业,还会产生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展地方经济等一系列社会效益。(4)抓住题干设问中的限制性条件“从降水的角度”,因此思考方向是比较我国西南地区和桉树原产地(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差异。我国西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节变化,且降水总量少于热带雨林气候。故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桉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