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仿真模拟试题 苏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285622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仿真模拟试题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 仿真模拟试题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 仿真模拟试题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 仿真模拟试题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 仿真模拟试题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仿真模拟试题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仿真模拟试题 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学年徐州市睢宁中学高三实验班第一次月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 110题的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处。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词语注音和字形方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口讷(n)福祉(zh)溘然长逝(k)疾痛惨怛(d)B.暮蔼(i)暴殄(tin)目不遐接(xi)绸颈之交(jng)C.睥睨(p)撕杀(s)光风霁月(j)蹉跎岁月(tu)D.饿殍(pio)幅射(f)惊魂甫定(p)振聋发聩(ku)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

2、”在南京揭幕。作为一个非政治性的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已成为联系、五大洲华人的纽带和桥梁。对鲁迅,我们似乎知道的够多了。不是吗?他留下的数以百万字计的著作,都有详尽的注解;他生平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美国国务院立即发表一项,告诫美国人警惕由于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可能导致的针对美国人或美国利益的恐怖袭击。A.沟通 考证 声明 B.勾通 考证 申明C.沟通 考订 声明 D.勾通 考订 申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600年前我国的航海先行者郑和以智慧为舵,意志为桨,和平为帆,披肝沥胆数十万里,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B有些心情浮躁的人,每当听到一些顺耳的话,不管是

3、外交辞令还是真心赞许,马上就变得非常“灿烂”,飘飘然忘乎所以。 “目前,汉语绝对是炙手可热。”亚洲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文说,“汉语甚至已成为 美国偏远地区的人们都想说的一种语言。” D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振奋民族精神、弘扬长城文化、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八达岭将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八达岭长城国际文化艺术节。20070120B论文、外语、文凭三大指标,在我国现行人才评价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若仅以这三个指标评价人才,就会伤害不少人的积极性。 C曾以推广“疯狂英语”而广为

4、人知的李阳,以疯狂认读汉字和背诵古诗的方式,开始了自己推广“卓越汉语”的新目标。 D肇事司机在小区门口撞倒老人后,不但没下车救人,反而开车连续五次碾压老人,直至老人死去。这样冷血的罪犯,一定要抓到不可。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孟子也许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地阐述战争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古代思想家。和孔子一样,儒家最高的伦理原则“仁”是孟子战争观的源头,但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他将“仁”落实在“仁政”上,不同于孔子落实在“礼制”上。这样,首先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两者的战争观开始分道扬镳。孟子所描绘的“仁政”蓝图对于理解其战争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5、。孟子梁惠王上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内容便是“仁政”伊始,“王道”畅行的情景。孟子已将儒家道德原则的“仁”与现实主张“民本”一并融合于这张蓝图。其意义在于“民本”意识在伦理道德领域找到其依据,反过来,“仁”这一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亦在现实政治领域找到自己的归宿。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这和孔子将“仁”与“礼”统一在“礼制”中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和工具就必然在孟子那里成为“行仁政”的手段。孟子反对以纯粹功利为目标的战争,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深恶痛绝,愤愤然而道:“善战者服上刑”。但他绝不是一个“非战主义者”

6、和“非暴力主义者”,孟子竭力主张战争应成为行“仁政”手段,即为实现上述这幅蓝图之有力工具。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一反映儒家战争观的重要概念和命题,例如“王师”、“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天吏”、“以至仁伐至不仁”,“诛一夫”等。虽然,“仁政”已将“仁”与“民本”合二为一,然而其中仍然包含着两种价值尺度:一为道德、一为现实政治。“仁者无敌”立足于道德,“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则立足于现实政治层面,由于儒家的最终归属在道德领域,“王师”、“仁者无敌”、“以至仁伐至不仁”、“天吏”等又都属战争的道德命题,这就意味着“民本”意识已成为沟通战争与道德的大领域的媒介或中间环节。战争超越了功利层次

7、上升至道德层次,并且在儒家的道德范围中获得道义的合理性以及最后的归宿。儒家道德原则了代了自然状态的功利原则,成为战争的前提。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仁”经由“民本”这一环节继续延伸至战争领域,借助战争这一极端暴力形式使自身得到最有力、最彻底的现实的外在显现。战争即为“仁”这一道德观念在现实中最有力之代言人。因此,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义的战争观,是东方文明史上独特的战争观。5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孔子并未阐明战争与道德的关系,但支持为维护“礼制”发动战争。B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仁政”思想与“民本”思想的融合。C孟子关于“仁”的认识,沟通了抽象的道德彼岸和现实的此岸世界。D

8、孟子反对以纯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但支持为行“仁政”发动的战争。6根据文意,下列史实,与“儒家战争观”关系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陈胜起兵,因为“失期当斩”发动起义,告示众人“且壮干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B汉高祖刘邦起兵之前,观看到秦始皇的赫然仪仗而起意,感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C忽必烈灭宋,表示自己诚爱和平、体恤庶民,指责宋朝在边境“侵扰之暴不己”声言自己被迫兴兵。D朱元璋“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于是从军。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根据文意,孟子与孔子相比,其战争观的相同即最高伦理(道德)原则是“仁”。B.孟子

9、与孔子的战争观的不同点的一个方面是在社会政治层面上,将“仁”落实在“仁政”。C. 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将“仁”与“民本”相统一,也是孟子战争观不同于孔子的另一个方面。D. 孟子认为,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仁”只有借助战争这一极端暴力形式使自身得到最有力、最彻底的现实的外在显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

10、毕至,而邵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邵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动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劭从祖敬,敬子训,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遗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作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

11、之甚厚。劭不自安,靠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取材于后汉书卷六十八)注释:陈寔(sh)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B常卑辞厚礼 辞:言辞C故不造也 造:拜访D征,皆不就 就:任职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好人伦,多所赏识。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12、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劭初善之,而后为隙。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ABC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劭认为即便是名重当世的陈寔和陈蕃也各有其缺点,所以不去主动探望。B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不是由于品行高洁,而是因为害怕舆论监督。C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D许劭与许靖名望都很高,每月作“月旦评”,汝南人称赞二人“平舆渊有二龙”。第卷(共120分)四、(26分)11把第卷文言文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3分)译文: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3分)译文

13、: 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4分)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 楼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第三联:北极,北极星,喻指北方的朝廷;西山寇盗,吐蕃。第四联:后主,指蜀汉的刘禅;梁甫吟,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吟之歌。 (1)登楼的最后一句“日暮聊为梁甫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 (2)登岳阳楼与登楼二诗,均为杜甫登临诗的代表作,分别简析二者是如何由所望之景生发内心感怀的。(4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