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300道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283869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控制300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运动控制300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运动控制300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运动控制300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运动控制300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控制300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控制300道题(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选择题(单选题)1、下述调节器能消除被控量稳态误差的为( C )。A比例调节器 B 微分调节器 C PI调节器 D PD调节器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SR、ACR均采用PI调节器,期中ACR所起的作用为( D )。A 实现转速无静差 B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C输出限幅值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D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3、采用PI调节器的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 B )。A调节器放大系数 B给定电压 C负载 D以上说法都不对4、某闭环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1500150r/min,要求系统的静差率,那么系统允许的静态速降是( A

2、 )。A 3.06r/min B 4r/min C 4.13r/min D以上结果都不对5、在可逆运行系统当中,抑制瞬时脉动环流措施为( A )。A 采用均衡电抗器 B 采用平波电抗器 C采用=配合控制 D以上说法都不对6、适用于高速段数字测速的方法为( A )。A M法 B T法 C M/T法 D F法7、在桥式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当中,镇流电阻的作用是(C )。A 限流 B 分压 C 抑制泵升电压 D 以上说法都不对8、在伯德图上,截止频率越高,则系统的( B )。A 稳定性越好 B 快速性越好C 稳态精度越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11、不属于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的是( D )。A 增加整流电路

3、相数 B采用多重化技术 C设置平波电抗器 D以上说法都不对12、 输入为零时输出也为零的调节器是(A )。A P调节器 B I调节器 C PI调节器 D PID 调节器13、在同样的负载扰动下,闭环系统的转速降落与开环下的之比为( D )。A 1 B 0 C 1+K (K为开环放大倍数) D 1/(1+K)(K为开环放大倍数)14、简单不可逆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系统原理图如下,其输出平均电压等于( C )。 A B C D 15、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器的闭环调速系统一定属于( A)。A无静差调速系统 B有静差调速系统 C双闭环调速系统 D交流调速系统16、双闭环调速系统,ASR、ACR采用PI

4、调节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电动机电枢电流最大时,转速最高 B电动机电枢电流小于负载电流,转速最高C 电动机转速最高时,电枢电流等于负载电流 D 恒流升速时,电动机电枢电流等于负载电流17、典型型系统与典型型系统相比(C )。A前者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均优于后者 B前者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均不如后者C前者跟随性能好,抗扰性能差 D前者跟随性能差,抗扰性能好18 、配合控制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主回路采用反并联接线,除平波电抗器外,还需要( C )个环流电抗器。A 2 B 3 C 4 D 121、 在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中,不能抑制的干扰是( B )。 A放大器输出电压漂移 B测速反馈系数变化C

5、电动机励磁变化 D主电路电阻增大22、在调速系统中为了获得挖土机特性,可以引入(D )。 A电压负反馈 B电压微分负反馈 C电流正反馈 D电流截止负反馈 23、 适用于低速段数字测速的方法为( B)。A M法 B T法 C M/T法 D F法24、在无静差调速系统中的PI调节器中,P部分的作用是( B )。A 消除稳态误差 B加快动态响应 C既加快动态响应又消除稳态误差 D没有作用 25、 无静差单闭环调速系统,稳态时,转速的给定值与反馈值相同,此时调节器的输出(A)。A为0 B正向逐渐增大 C负向逐渐增大 D保持恒定终值不变 26、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定运行时,控制电压Uct的大小取决于(C

6、)。A Idl B nC n和Idl D 和27、转速、电流双闭环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在起动过程中的转速调节阶段,两个调节器的工作状态为( A )。A ASR、ACR均不饱和 B ASR、ACR均饱和C ASR饱和,ACR不饱和 D ASR不饱和,ACR饱和28、关于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说法错误的是(B)。A电流一定连续 B电动机不能实现四象限运行 C电动机停止时有微振电流,能消除静摩擦死区 D 低速平稳性好,系统的调速范围大29 三相异步电动机由转向改变可通过下面什么方法获得(D )。 A降低电压 B定子串电阻 C转子串电阻 D改变相序30、交流电动机带恒转矩负载作调压调速时,其

7、转差功率与转差率( A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相等 D没有关系31、下面_D_不是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A. 调节电枢供电电压; B. 调节励磁磁通; C. 改变电枢回路电阻; D. 调节频率。 32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采用PI调节器时,转速给定信号未改变,若增大转速反馈系数,系统稳定后转速反馈电压Un是_C_。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任意。3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原则是_A_。A. 先内环后外环; B. 先外环后内环;C. 内环外环一起设计; D. 以上说法都不对。34直流电动机电枢的电流由 B 决定。A. 电枢电压; B. 负载大小;

8、 C. 电枢电阻; D. 以上都不对35对于直流电机的控制系统中,典型型系统是一个_A_。A. 三阶系统,加速度输入下是有差的; B. 三阶系统,阶跃输入下是有差的; C. 二阶系统,阶跃输入下是无差的; D. 二阶系统,加速度输入下是无差的。36在数字测速方法中,通常_A_。A. M法用于高速段,T法用于低速段; B. M法用于低速段,T法用于高速段;C. M法和T法都用于高速段; D. M法和T法都用于低速段。37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作用,是为了解决反馈闭环调速系统起动和堵转时_B_的问题。A. 电压过大; B. 电流过大; C. 电压过小; D. 电流过小。38当给定电压不变时,静差率和

9、理想空载转速_B_。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成三次方关系; D. 无关。41. 在DC电动机系统中,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一般按_D_时保证电流连续的条件来选择。 A. 高速轻载; B. 低速重载; C. 高速重载; D. 低速轻载。42PI控制的无静差调速系统,稳态运行时,现负载转矩突减至,不变,动态过程结束后,DC电动机的转速_A_。A. 等于; B. 小于等于; C. 大于; D. 小于。43. 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D_。A. 只用比例放大器的反馈控制系统,其被调量仍是有静差的;B. 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抵抗扰动,服从给定;C. 系统的精度依赖于给定和反馈检测的精度;D

10、. 以上说法都不对。 4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_A_。A 电流环是内环,转速环是外环; B. 电流环是外环,转速环是内环;C. 电流环和转速环都可以作为外环;D. 电流环和转速环都可以作为内环。45对于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系统,电流环采用的典型型系统是一个_C_。B. 一阶系统,加速度输入下是无差的; B. 一阶系统,阶跃输入下是无差的; C. 二阶系统,阶跃输入下是无差的; D. 二阶系统,加速度输入下是无差的。46. 下面_D_不是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的特点。A. 饱和非线性控制; B. 转速超调; C.准时间最优控制; D. 转速非超调。48在交直交变压变频器中,按照中间直流环节直流

11、电源性质的不同,逆变器可分成两类,直流环节采用大电容滤波的是_A_逆变器。A. 电压源型; B. 电流源型; C. 电阻型; D. 以上都不对。49. 想使电磁转矩与成线性关系,则需要保持 _A_恒定。A.气隙磁通; B.转子磁通; C.定子磁通; D.漏磁通。50在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中,对_A_的变化而引起的转速变化无调节能力。 A. 测速发电机励磁; B. 电网电压; C. 负载转矩; D. 电枢电阻。51. 直流电机的调速的G-M系统可用于 象限运行。A. 单象限; B. 二象限; C. 三象限; D. 四象限。52对于转速无差调速系统,ASR必须选 C 调节器A. P或I; B. PD

12、或I; C. PI或I或PID; D. 以上都不对。53.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供电可实现 D 象限运行A. 单象限; B. 二象限; C. 三象限; D. 四象限。54. 当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的参数不变时,在相同的转速下,电磁转矩与定子电压的平方成_A_。A. 正比; B. 反比; C. 没关系; D. 以上说法都不对55.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运行,基频以下属于_B_调速。 A. 恒功率; B. 恒转矩; C. 恒磁通; D. 以上都不对。56带二极管整流器的SPWM变频器是以正弦波为逆变器输出波形,是一系列 A 的 矩形波。A 幅值不变,宽度可变 B 幅值可变,宽度不变C 幅值不变,宽度不变 D 幅值可变,宽度可变58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的两个调速器通常采用的控制方式是 B APID BPI CP DPD59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当理想空载转速一定时,特性越硬,则静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