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283568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入产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投入产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投入产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投入产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投入产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入产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入产出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投入产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60532课程名称:投入产出分析英文名称:Input Output Analyse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 时: 32学 分: 2适用对象:经济类本科各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二、课程简介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 德育与智 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 方向。本课程主要 以投入产出模型的系统性为线索,探讨了建立宏观经济投 入产出模型的分析体系。主 要讲授投入产出预测与规划模型、投入产出技术 与经济系统分析、投入产出优化模 型

2、、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投入产出分块 矩阵模型、投入产出方法与优化模型的结合 等投入产出理论和方法作了比较 全面的分析和介绍。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大纲是为高等财经类统计学专业本科四年制开设的投入产出分析 课程而 编写的。学分 3,总课时大约 48时,财经类其它专业也可使用本大 纲,学分 3,总课时 48学时,打水号的章节省略,其中上机实验占 1/3学 时。本课程以一定的课时讲授基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加强作业练习、上机实 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投入产出分析课程学习的LI的:1. 为分析宏观和微观经济问题特别是结构问题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就中 国经济结 构进行国际比较,体现我国经济制度优越性,唤醒和

3、培养学生的人 文情怀和中国精神,锻造学生美丽而有趣的灵魂;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追 梦的人。2. 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提供基本技能与方法。3.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具体地掌握社会再生产过程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言(-)目的与要求1. 重点掌握投入产出分析起源及定义;2. 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特征等3. 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4. 了解我国投入产出发展历程,说明我国在经济学定量分析方 法应用上 处于国际前列,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2. 投入和产出的概念3. 投入产出的意义4. 投入产出分析的特征5. 投入产出分析的

4、功能第二节 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和发展1. 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2. 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三)思考与实践1. 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有哪些?2. 简述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3. 一般均衡论与投入产出分析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二章全国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目的与要求1. 重点掌握是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系数的经济含义2. 难点是投入产出模型的假定与求解条件3. 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4. 了解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1. 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关系2. 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说明3. 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4. 实物表的特点第二节

5、全国价值型产品投入产出表1.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说明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实质3.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特点 第三节 全国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1. 直接消耗系数2. 投入产出行模型3. 投入产出列模型第四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求解条件1.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2. 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条件(三) 思考与实践1. 投入产出表的行和列各反映什么运动?2. 为什么说价值表是一种特殊的实物表?3. 如何理解列昂惕夫逆系数的经济含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三章地区和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目的与要求1. 重点掌握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引入广东省投入产出表,通过 投入产出 模型解释为什么广东

6、省近 30年来位于全国经济第一, 增强学生的自豪 感)2. 难点是地区间投入产岀模型3. 了解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类型4. 了解地区间引力模型(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输入产品的表格处理1. 竞争性投入产出表2. 补充性投入产出表3. 混合型投入产出表第二节地区投入产出模型1. 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2. 补充性投入产出模型3. 混合型投入产出表模型 第三节地区间投入产出表1. 地区间经济的相互联系2. 地区间投入产出表说明3. 地区间投入产出表第四节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1. 基本的地区间模型2. 列昂摩赛西模型(列系数模型)3. 地区间引力模型(三) 思考与实践1. 输入品的不同处理方式的依据是什么?2.

7、 各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比较。3. 地区间表与地区表的关系是什么?4. 为什么说引力模型是列系数模型的改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四章部门和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目的与要求1. 了解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和作用2. 掌握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3. 了解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作用和特点4. 掌握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部门投入产出模型1. 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和作用2. 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3. 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实例简介 第二节企业投入产出模型1.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作用和特点2.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3.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实例(三) 思考与实践1. 部门

8、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是什么?2.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五章产业结构分析目的与要求1. 了解最初投入结构分析2. 重点掌握最终需求结构分析3. 重点掌握产业结构类型分析4. 了解产业部门关联分析5. 了解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历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 么,增强 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最终需求结构分析1. 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部门结构分析2. 最终需求对产出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最初投入结构分析1增加值的项结构分析2. 增加值的部门结构分析 第三节产业部门关联分析1. 直接系数分析2. 完全系数分析 第四节部门结构分析1. 部门间相

9、互联系的规律性2. 部门的类型分析(三)思考与实践1. 最终需求是如何影响总产出,输入和增加值的?2. 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析部门的关联程度各有什么优缺 点?3.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产业部门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六章经济政策模拟(-)目的与要求1. 了解收入政策模拟2. 重点掌握价格政策模拟3. 了解财政政策的模拟(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价格政策模拟1. 均衡价格模型2. 部分商品调价的连锁反应3. 商品调价对物价指数的影响第二节收入政策模拟1. 调工资对物价的影响2. 调工资的实际收入3. 调工资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第三节财政政策的模拟 1调整间接

10、税对物价的影响2. 调整直接税对收入生产的影响(三) 思考与实践1. 均衡价格模型的含义是什么?2. 为什么部分商品调价会对其它商品的价格有影响?3. 工资上涨为什么会带来物价上涨?4. 所得税与间接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为什么不同?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七章经济计划方法(-)目的与要求1. 了解投入产出分析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应用2. 重点掌握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1. 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计划的意义2. 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经济讣划的具体过程 第二节加强计划的综合平衡1. 最终需求变动调整平衡2. 部分总产

11、出发生变动对其它部门总产出的影响(三) 思考与实践1为什么要从最终产品税品出发编制国民经济计划?2. 为什么部分部门总产出变动对其它部门总产出有影响?3. 最终产品变动对总产出影响的数量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八章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方法论(-)目的与要求1.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一般问题2. 重点掌握产值的讣算与特殊部门的处理3. 难点是直接消耗系数修改的RAS法(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编表的工作程序1. 准备工作2. 资料收集3. 汇总平衡4. 讣算系数和编制附表第二节部门设置1. 部门的性质2. 部门分类3. 部门基本分类与归并4. 投入产出表与国民经济核算

12、 第三节产值的计算1. 产出计算方法2. 价格的处理 第四节特殊部门的处理1. 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2. 进口的处理3. 政府部门的处理4. 副产品及废料的处理第五节直接消耗系数的修改1. 专家评估法2 R A S 法3.改进R-A-S法(三)思考与实践1中日编表体制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利弊?2. 为什么按列收集编制资料是主要手段?3. 为什么基本表里行部门数比列部门数多?4. 为什么要将部门分类?5. 工厂法与产品法计算总产值有何不同?6. 用工厂法计算总产值来编表需要做什么调整工作?7. RAS 法的假定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九章投入额与产出额的确定方法(-)目的

13、与要求1. 了解各类部门的投入额和产出额的确定2. 重点掌握增加价值和最终需求3. 了解最终使用数据如何取得(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质生产部门1. 农业部门2. 釆掘部门3. 制造部门4. 建筑业第二节流通部门1. 货运部门2. 流通部门生产额和投入额的确定 第三节非物质生产部门1. 金融部门2. 科教文卫部门3. 服务部门生产额和投入额的确定 第四节增加价值和最终需求1. 增加价值2. 最终需求3. 国内总固定资产形成4. 库存净增5. 进出口 (三)思考与实践1. 农业与釆掘部门的数据有什么特点?2. 制造业编表时哪些产品产出到建筑部门或船舶部门,依据是什么?3. 建筑业的产出额通常在哪里

14、?产出到中间生产部门的产品是什么?4. 流通部门如何分解数据?5. 非物质生产部门编表收集数据有哪些共同点?6. 增加值数据如何取得?7. 最终使用数据如何取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十章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推导法(-)目的与要求1. 了解推导法的基础数据2. 重点掌握投入产出系数的推导3. 了解混合工艺假定下的推导公式(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推导法的基础数据1. 推导法的主要特点2. 基础数据表第二节投入产出系数的推导1. 部门工艺假定2. 产品工艺假定*3.混合工艺假定(三) 思考与实践1. 为什么BD为部门工艺假定下的直接消耗系数?2. 为什么 BC 一1为产品工艺假定下的直接消耗系数?3. 部门工艺假定的合理性如何说明?4. 产品工艺假定的合理性如何说明?5. 混合工艺假定的内容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课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授课学 时实验学时小计导言22/v/v-7-第一章/v/v Tx7- 第章r/i2第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八章 /v/v ITx7-第七章 第八章全国静态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地区和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部门和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