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28290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 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专题突破练10河流特征与流域综合开发专题突破练第19页(2017福建南平质检)河流水位是指河流某处水面的高程,河流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二者是研究河流水文的重要基础。下表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河流下游一水文站同流量的水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第12题。流量/(m3s-1)1992年水位/m1998年水位/m2005年水位/m5 00010.109.406.8010 00012.1511.659.1015 00013.4813.0810.6820 00014.6014.4012.001.推测该河下游()A.含沙量增大B.流速增大C.河床持续下切D.水位季节变

2、化增大2.针对该河段水位变化带来的危害,最可行的防治措施是()A.严禁下游大规模采砂B.拆除上游大坝C.加强水质的监测D.加固堤坝答案:1.C2.A解析:第1题,该河流下游水文站同流量的水位在不断下降,应该是河床持续下切所致。第2题,该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持续下切、水位下降易导致河岸崩塌,因此要严禁大规模采砂。(2017北京西城二模)河流年输沙量是指一年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下图为长江某水文站(3046N,11737E)19702014年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5题。3.19862014年,形成该水文站年输沙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其上游()A.年降水量减小B.流域面积

3、扩大C.植被覆盖率降低D.水库总容量增加4.通常,该水文站一年中输沙能力最强的时段为()A.2月B.5月C.8月D.11月5.图示输沙量的变化会导致()A.长江口渔业资源增长B.下游河段通航能力改善C.长江口海浪侵蚀减弱D.下游湖泊面积加速萎缩答案:3.D4.C5.B解析:第3题,19862014年,该水文站年输沙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修建水库,库容增加,泥沙在库区沉积。第4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7、8月进入雨季,河流流量大,因此该水文站一年中输沙能力最强的时段为8月。第5题,图示输沙量呈下降趋势,输沙量减少使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河口地区渔业资源减少;下游泥沙淤积减弱,河道变深

4、,通航能力改善;中上游修建水库导致输沙量、来水量减少,因此长江口海浪侵蚀加剧;输沙量减少使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减少,不会导致湖泊萎缩。(2017福建质检)下图示意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据此完成第68题。6.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A.5月B.6月C.10月D.12月7.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A.灌溉B.旅游C.防凌D.发电8.该水库夏季入库泥沙最多,是因为其上游地区()A.植被破坏B.来水量大C.土质疏松D.积雪消融答案:6.B7.C8.B解析:第6题,图示为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量就持续

5、上升,因此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6月,所以B项正确。第7题,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防凌,所以C项正确。第8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该水库夏季入库泥沙最多,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来水量大,所以B项正确。(2017山东济宁一模)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据此完成第911题。9.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地处背风坡B.西风偏弱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寒流流经10.水闸的主要功能是()A.拦水发电B.储存淡水C.供旅游活动D.防海水入侵11.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

6、段()A.泥沙沉积量减少B.泥沙沉积量增加C.河流水质下降D.河流含沙量增加答案:9.B10.D11.A解析:第9题,伦敦夏季比冬季降水少,主要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北温差小,西风较弱,从海洋带来的水汽相对较少。第10题,泰晤士河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来自北海的海水倒灌造成河水水位上涨,城市洪涝威胁严重。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因夏季西风弱,来自北海的潮涌势力更强,因此图示水闸主要功能是阻拦北海风暴潮涌进泰晤士河造成大洪水,以保护伦敦市区的安全。第11题,泰晤士河流域植被良好,地势起伏小,水流平缓,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含沙量较小,故下游河段的泥沙主要是海水倒灌从河口

7、带来的。水闸关闭时,阻断了潮涌从河口带来的泥沙,使得水闸以上至伦敦段泥沙沉积量减少。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尼加拉瓜湖位于尼加拉瓜国西南部,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形成。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低平的地峡相隔,湖水通过尼加拉瓜与哥斯达黎加的界河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尼加拉瓜湖数万年前还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现在湖里仍然有成千上万的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大型海水鱼。尼加拉瓜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淡水湖。(1)推测尼加拉瓜湖的形成过程。(2)分析尼加拉瓜湖为淡水湖但海水鱼资源丰富的原因。(3)为尼加拉瓜湖渔业开发和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

8、,与外海隔绝而成湖;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上涨不断外泄入海,湖水日渐淡化,变成淡水湖。(2)湖泊纬度较低,靠近海洋,通过河流与海洋相连;部分海水鱼沿圣胡安河游入湖中;海湾演化成的湖泊,原始海洋鱼类逐渐适应淡水环境;尼加拉瓜湖湖面广阔,为体型较大的海水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3)适度捕捞湖中的鱼类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鱼类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尼加拉瓜湖鱼类加工的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额。解析:第(1)题,尼加拉瓜湖原为海湾的一部分,由于火山喷发形成堰塞湖,后经长时间的淡水补给形成淡水湖。第(2)题,主要从湖泊与海洋的连通性、鱼类的游入、

9、原始鱼类的进化以及鱼类的生存空间等角度分析。第(3)题,主要从鱼类捕捞加工、品牌意识、开拓市场等方面分析。13.(2017山东临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渭河流经甘肃、陕西,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穿越秦岭隧洞引入渭河,以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泾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该现象因时而异,据考证,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曾有过六次反复,年内冬夏季也不同。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图。

10、(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2)渭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水的问题。概述该问题的具体表现。(3)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自然条件的优劣。(4)某校学生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保护植被。导学号30374041答案:(1)冬季降水量少,泾河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2)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等。(3)

11、优:饮水源地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水量较大,水质好;劣:线路穿越秦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凿工程量大。(4)观点1: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观点2: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地势落差条件达不到梯级开发的要求。解析:第(1)题,“清”和“浊”指的是河流的含沙量状况,因此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应从泥沙的来源、河流流量以及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水资源、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质等角度概括渭河流域的水问题。第(3)题,可以从可调水量、水质、工程量和工程难度来分析。第(4)题,开放性问题,注意观点与内容的统一。若选择观点1,可从径流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角度分析不利于航运的原因;若选择观点2,需从径流量、含沙量、落差等角度分析不适于梯级开发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