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28033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李仕才一、古诗词欣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与梦得注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注梦得:刘禹锡。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

2、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C颈联写“闲饮”的细节。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D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E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庸雅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2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答:【参考答案】1ACA项“老后”写出了诗人阅

3、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C项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2(1)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2)官场冷遇,闲置之愁。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3)年老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作者: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

4、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两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5、为事而作。”其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喻诗的创作而发的。二、文言文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节选自顾炎武廉耻)答案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解析可用抓虚词、句式的方法来断句。据两个“则”字,一个“况”字,大致断开;再据句式整齐,断开里面细致处。参考译文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大概是因为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

6、的。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哪有不混乱,国家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所以孔子在谈论士人的道理时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之心。”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谁在深夜祈祷江少宾佛香盘旋。从我家的防盗门到她家的防盗门,不过五米,这段花岗岩铺就的楼道,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她刻意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左邻右舍发生任何交集。说是左邻右舍,其实就是门对门。城市到底不比乡下,所谓的邻居,往往都是陌生人。这让我想到一位古稀老人,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租住在庐州城南的一片平房里。老人的腰身已经完

7、全佝偻了,又有些耳背,因此基本上不和邻居们走动。有一次,我撞见老人在走廊里拾起一张窝成一团的纸币,心里有些好奇,当我将手习惯性地探向自己的口袋时,老人立即举起那张窝成一团的纸币,“可是你的?”我笑着摇了摇头,“真不是你的?”老人继续举着那张纸币,他的穷追不舍既让我有些诧异,又有一些难为情。我正想着如何脱身,邻居们忽然都从门后闪了出来,他们的神情让我确信,他们已经知道了我和老人之间发生的事情。那时候防盗门还不太盛行,但每家每户都要在木门外面再安装一道铁栅门,铁栅门上蒙着一层深色的薄纱。深色的薄纱,自然的隐身术,遁藏着无数双偷窥的眼睛。他们果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眉飞色舞着,仿佛老人捡到的不是一

8、张脏兮兮的面值五元的纸币,而是一笔惊人的巨款。那张脏兮兮的面值五元的纸币,最终还是无人认领,但那一次非凡的经历,却让老人养成了捡钱的习惯。然而,老人捡钱的频率实在太高了,第一天,他在走廊里举着一枚硬币,“菊花”中间有一个小孔;第三天,他又在走廊里举着一枚硬币,“菊花”中间有一个小孔这时候大家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原委,老人于是挨家挨户地敲门。没有人开门,大家都在忙着,没有人愿意为这个自作聪明的老人浪费哪怕一分钟!我承认自己也没有开门,我不愿意陪老人玩这种拙劣的把戏,那只会沦为大家的笑柄。那时候,我还无法理解这个行为怪诞的老人。我在那片平房里寄居了三年。三年里,没有一个人来探望过这个弯腰驼背的古稀老人

9、。他从何而来?膝下有无儿女?邻居们都不知道这些信息,唯一能够确认的是,老人姓秦,自称“退休职工”。在漫长的独居生活里,老人的耳朵已经完全聋了,腰几乎弯成了虾米。他不再频繁地捡钱,也不再理会邻居。长日里,离群索居的秦老活像一个藏在薄纱后面的幽灵,从他门前路过时,我总能看到幽暗的客厅里浮着一张呆滞的脸。所谓的“客厅”,其实只有五六个平方,陈设也非常简单左边,靠墙,放着一把藤条已四处断裂的太师椅,太师椅的左前方,横着一张矮矮的窄窄的玻璃小茶几;右边,靠墙,挤着一张四四方方的餐桌,餐桌上的黑白电视机只有十四寸,看上去比秦老还老,布满各种伤痕。秦老喜欢瘫在太师椅上,只看电影频道,而且始终静音。如今,转眼

10、二十年过去,城南的那片平房已经消失了,连同平房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些我曾经无比熟悉却又完全陌生的邻居们。每次经过城南,我总会想起弯弓一样的秦老,他的孤独,一眼望不到尽头。他的无助,一眼望不到尽头。我不知道秦老是否健在?然而,秦老在抑或不在,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正如对门那个隐身的邻居,在我的世界里,他们,都只是过客。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世界的过客,不同的只是,我们和世界之间的联系或深或浅、或长或短而已。在坚硬的城市里浮游,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孤独的,无处安放的灵魂,在深夜里祈祷着俗世的平安与肉身的健康。为此我时常悲不自禁世界那么大,但始终只有一隅,和我们紧密相关。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我”的“隐身的

11、邻居”,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开头写邻居刻意将自己封闭起来,反映了人们不愿与邻居交流的现状,为后文大家都不理会老人埋下伏笔;结尾再次提及邻居,与开头相呼应,体现了人们缺少沟通、互不信任、自私冷漠的行为,表达了主旨。2老人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举着相同的硬币在走廊徘徊?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_答案老人独居于此,基本上不和邻居走动,老人希望能通过捡钱的方式引起邻居的注意,打发自己的孤独时光。作者借此反映了当时邻里间的陌生、警惕,为下文写老人的身世不为人所知及其生活的孤独寂寞做铺垫。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秦老的形象。答:_答案孤独无依,是被亲人、朋友遗忘的空巢老人;为人淳朴,渴望温暖与关注,渴望人

12、与人之间的真切关怀,渴望以真诚的心与他人沟通;沉重悲哀,最终为城市生活冷漠的现实所击倒。4文章以“谁在深夜祈祷”为题的用意是什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情感?答:_答案运用反问语气,给人以深刻思考,与文章末尾段写我们每一个孤独的灵魂“在深夜里祈祷着俗世的平安与肉身的健康”相照应。深化文章主旨,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世界的过客,我们渺小而陌生,只能在俗世中为自己祈祷平安。作者想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人人都是孤独的,孤独得只能在深夜祈祷,这都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导致的。作者想借此呼吁人们能够多多关心身边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与关心,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温暖。内容总结(1)2019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李仕才一、古诗词欣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3)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4)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5)谁在深夜祈祷江少宾佛香盘旋(6)2老人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举着相同的硬币在走廊徘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