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27930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1、农业的概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被称为第一产业。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2、 农业的特性1)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2)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改造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3) 根本特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3、 农业的地位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农产品对人的

2、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2) 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以工哺农)阶段。(补充:以工哺农的经济特征:工业化程度较高;就业结构优化;城市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较高)4、 农业的作用1)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贡献:产品贡献:指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包括食品和轻工业原料)。要素贡献: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市场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3、方面,农业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农业为市场提供各种农产品。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贡献,即通过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直接创汇;二是间接贡献,即扩大农产品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减少外汇支出。2) 农业的多功能性:环境功能:农业不仅能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还能为社会不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功能:是指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还为他们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粮食安全功能:4个要素构成: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

4、安全、质量和偏好)经济功能:农业具有传统经济功能:提供产品和就业机会农业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文化功能: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和需求1、农产品供给规律:1)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农产品供给数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原因: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带来新的生产者,从而增加生产和出售的农产品数量。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可使原来的生产者增加生产量,从

5、而提高农产品的供给量。2)特例:当有些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反而减少,当价格降低时,供给量却增加。原因:农业资源的专用性较强,生产用途范围狭窄,不能顺利实现转移和流动。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预期的不确定性。2、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1) 土地是农产品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2) 农产品生产周期比一般商品生产周期长3) 农产品供给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4) 农产品供给受政府调控程度大3、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第六章:土地与水资源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

6、、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土地的自然特点是自然赋予的,与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没有必然联系)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2)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 农业对土地有特殊的依赖性2) 在农业中土地不仅是一个立足点和活动场所,并且还以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气候条件,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3)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

7、基本生产资料4、中国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1)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公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2) 全国耕地分布不平衡,多数耕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季风区3) 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后备农用资源贫乏5、中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2) 土地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土壤有机质下降,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耕地沙化、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3) 山林乱垦、草原乱垦与荒山闲置现象同时并存。6、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1) 因地制宜2) 节约用地3) 保护资源4) 有偿利用17、农业双层经营机制19、水资源的概

8、念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并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20、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1) 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其经济价值具有无限性2) 水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在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3) 水资源是生产对象的主体,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植物生产)4) 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5) 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21、中国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存在的问题:1) 浪费惊人:天然降水利用率10到%农田灌溉率30%40%,工业和生活用水学杂费惊人

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及一般工业化国家的一半2) 水利建设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3) 地下水开采过度,地表下沉、下游断流、海水倒灌4) 水域环境污染严重5)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重建(开发)轻管,重用轻管,重新(上项目)轻配等现象,使得水资源利用不充分,保护不得力合理配置与利用:1) 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2) 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3) 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用水配额及收费制度)4) 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大力发展节水技术)第七章:农业劳动力1、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劳动的特殊性概念: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特殊

10、性:1) 农业劳动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2) 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不同地方气候不同,适合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3) 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环节多)4) 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环节多)2、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2) 农业劳动具有能动性是具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生产要素,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3、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1)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经济学分析)2)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劳动年龄以外及在二、

11、三产业的人可参与农业劳动)3)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以严重不足(在发展中国家)4、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概念包括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两个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是指农业部门维持再生产所必需的农业劳动力达到一定的数量。农业劳动力的质量需求,是指农业部门维持再生产对农业劳动力文化、技能及健康等达到一定的素质。5、中国农业劳动力供给的特点1) 农业劳动力数量大2) 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6亿3) 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东南沿海人地关系紧张,西北人稀少5、 刘易斯模式、二元经济的概念(注意:拉尼斯-费有两点对刘易斯模型的评价)刘易斯式的

12、主要内容:1) 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2) 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为0甚至为负)3) 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4) 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5) 在上述往复过程中,一方面,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6) 另一方面,在传统农业中伴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流出,农业有机构成提高,劳动边际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劳动报酬不断与工业工资水平接近,农业劳动力转

13、移放慢,二元经济结构消失评价:刘易斯模式的积极作用:它适用范围较广,对经济发展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有重大影响刘易斯模式的不足:(1)只强调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部门的发展,农业发展停滞必然影响工业的发展;(2)忽视工业技术发展和有机构成的变化对吸纳劳动力的影响;(3)假设城市中没有失业存在和工资水平不变,这与实际不相符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式批评:1) 没有足够重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的重要作用2) 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是农业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二元经济: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个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

14、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6、 托达罗模式 、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托达罗模式(解释为什么有人不愿意离开农村)1) 促使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的经济考虑,这种考虑包括心理因素2) 使人们做出流入城市决策的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收入差异3) 农业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4) 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是一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原住地的推力或称排斥力;另一种力量是迁入地的拉力或称吸引力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1、农

15、业技术进步的概念,广义狭义之分。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不断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代替落后的农业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业管理技术进步。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指农业生产技术2、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1)渐进性:通过改进、完善技术使技术进步以渐进形式出现 2)系统性:农业技术进步与其他技术及相关因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系统 3)外生性: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是外生的。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 要求农业供给更多产品和劳动力4)复杂性:(1)环境复杂性,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协调发展难以控制不能持续保持农业技术进步最佳环境;(2)内容复杂性,指各种技术进步有效组合才能形成较大社会生产力;(3)结构复杂性,只有发挥农业技术的综合效应才能推动农业科技进步;(4)农业技术应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5)周期性:农业技术进步周期性包括两方面:1)一种技术体系从生成到应用再到新技术出现而使其淘汰的时间过程,2)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