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279207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精品文档,仅供参考PERSONAL 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十三五民政局期间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县民政局一直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市县严重决策部署和各级民政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履行根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根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奋力推进新时期民政工作高质量开展。 一、主要工作成效和做法 一完善社会救助措施,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有力 1、加强组织协调。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立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以政府主管副县长任总召集人的县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

2、议,研究分析社会救助形势,制定工作政策措施,部署救助工作,推动、监视社会救助政策措施落实。各乡镇设立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明确1名副职兼主任,配备35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各村设立民政专干,构成上下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2、严格精准识别。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制定出台了县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实施精准兜底脱贫的实施意见县推行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的实施方案县民政局精准识别低保特困对象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社会救助工作做到精准识别、兜底保障。 3、严格落实政策。严格落实省市救助标准,连续5年实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提标扩面,202_ 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15年的2858元/年人提高到483

3、6元/年人,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20XX年的3000元/年人提高到6288元/年人、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0XX年的7020元/年人,农村低保覆盖率到达5.12%;城镇低保保障标准由2015年的5220元/年人提高到20XX年的7920元/年人,城镇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调整为10296元/年人;城乡特困人员失能和半失能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按不低于本县最低工资每人每月1680元标准的15%和10%执行。五年间,;为低保、特困人群中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为176名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发放护理补贴19万元。 4、实现动态管理。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农村和城镇低保年度审核和集中整治行动,每季度与

4、扶贫办进展一次农村享受低保人员情况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情况互通,扎实做好低保与扶贫工作有效衔接。及时取消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保对象,将符合条件人员新增为低保对象,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退那么退,分类施保。 二加大重点工程建立推进力度,民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围绕机构养老、殡葬改革等社会服务,先后实施了六大重点民生工程,提高了全县群众幸福指数。 1、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立,破解城乡养老难 一是建成了县安康养老城,实施了安康养老服务新模式。20XX年以来,按照养、医、康、护、乐五位一体思路,投资1890余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700万元,建立了建筑面积7700平米、设养老床位170张、医疗床位30张的

5、养老服务中心养护楼三期。同时,按照医养结合要求,投资700多万元对养老服务中心一、二期工程全面进展升级改造,完善消防设施,加装电梯,改造地下管网、水电气暖,硬化美化院落,修建围墙等,提升养老机构建立标准。最终,构成,拥有床位700张,档次和功能完善的县安康养老城。养老城的规划设计,在功能上能满足医养康护乐使用需求;在房型上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在风格上能满足多层次的品尝需求;在设施配置上能保障老人时时处于安全状态、遇有紧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养老城实行公建民营运营管理形式,从老年人入院能力评估到分级管理服务、从餐饮生活到医疗康复管理服务等十几个方面,制定出近百项具体管理制度或服务规程,

6、大大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目前,入住安康养老城的特困和社会老年人已到达240多人。 二是开工建立了老官寨养老院安康养老工程。按照县养老城建立模式,20XX年4月,投入建立资金550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750万元,在县城东部启动了占地75亩、设床位500张的老官寨养老院工程建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目前该工程已经全面竣工,2021年即将投入使用。 三是建立改造完成一批农村互助幸福院。几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在农村充分利用闲置的村集体土地、房屋等场所,先后新建、改造完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59所,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的日间照料或互助养老。县民政部门为互助幸福院配备

7、了空调、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和生活设施等,各村由一名村干部进展日常管理,经济条件好的村给予适当的补助,村级卫生室提供根本安康服务。 另外,支持开展民营养老机构。近年来,开展民营养老机构2家,分别是临福康复托老院和敬贤居老年公寓,民营养老机构拥有养老床位180张,入住老人上百人。其中,临福康复托老院今年已被省民政厅评定为一星级养老院, 2、完成新建县殡仪馆、骨灰堂和附属工程,加快推进殡葬改革进程 按照省市推进殡葬改革要求,20_年起,投资161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支持资金930万元,加快建立了占地30亩、建筑面积5990多平米的县殡仪馆、县骨灰堂和附属工程工程,配备了火化炉、遗物燃烧炉、尾气处理

8、机等设施。20XX年5月所有工程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202_ 年3月,出台了县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方案,招录殡葬管理服务人员。202_年4月殡仪馆正式运营启用。4月15日起,对全县所有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其直系亲属,农村、社区的党员干部及其直系亲属去世后,实行了火化;10月1日起,对全县所有城乡居民去世后全部实行火化,火化后不再装棺土葬。 3、四二九烈士陵园升级改造完成,晋升为第二批省级烈士留念设施 近几年,先后投入680万元分两次对四二九烈士陵园进展升级改造,修建烈士墓、烈士群雕、烈士名录墙、浮雕墙、杨宏明和孙毅民烈士铜像留念广场、更新留念堂陈列布展、陵园硬化绿化

9、等,20XX年2月工程全部完工,进一步丰富烈士留念设施教育内容,提高了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次。20XX年四二九烈士陵园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列为省级烈士留念设施,县民政局被授予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三深化双拥共建、军民融合开展,省级双拥模范县创立实现六连冠 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深化军地军民融合开展。全面落实双拥优抚政策,全力为困难优抚对象处理三难问题,保障优抚对象权益。清明节、烈士留念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留念四二九烈士凭吊、烈士公祭日活动;八一、春节,开展了走访慰问驻军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不定期对四二九烈士陵园、县荣耀院进展了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了住院老人和烈士留念设施的安全。20XX年

10、9月,我县通过了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对双拥工作的检查验收,再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县,实现了六连冠。同时,四二九烈士陵园升级改造,东留善固国防教育展厅得到省检查组的高度赞扬。我县四二九烈士陵园晋升为省级烈士留念设施,被列入省第四批省级烈士留念设施名录。12月份,县民政局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省爱国拥军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军队退役人员管理服务走在全市前列,得到各级领导肯定 在20XX-20_年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中,一是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军队退役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挂牌成立了县军队退役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和10个乡镇园区、299个村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站。二是全面落实了有关政策。为

11、涉军人员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750多万元,落实养老保险金750多万元;为560人落实了公益性岗位;为442个困难军人家庭落实城镇低保;为523人处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200名退役人员通过善居工程处理购房补贴547万元;为206人落实待岗生活费510万元,做到了政策上不欠账。三是开展了管理服务。对全县10804名退役军人实行了领导干部包联,并召开了座谈会和走访慰问活动;悬挂荣耀烈属牌82个、荣耀军属牌596个、荣耀之家牌11个、荣耀退役军人之家牌10804个;对涉军人员信息,及时录入国家系统。四是落实稳定责任。重点对9类涉军群体开展全面排查,建档建册,分类管理,做好政策解释、耐心疏导等方面稳控

12、工作。全县涉军人员思想稳定,没有出现赴省进京访和集体访,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五统筹推进其他民政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开展 1、基层政权建立和社会治理工作。20_年配合县委组织部,指导全县299个行政村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县村委会班子成员,年龄构造平均下降5.6岁、文化构造得以优化,高中以上学历人员占到班子人数的75%以上,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同时,以农村换届为契机,对新任村委干部普遍进展了培训,指导299个村建立健全了村务监视委员会。 2、区划地名工作。完成了我县与山东临清市、夏津县行政区域界限第四轮联合勘察,三方签订了边界平安建立协议书;完成了第二次地名普查档案管理电子数据录入;

13、编纂了国家级地名词条词典及地名志词条;完成了吕寨撤乡设镇工作,大刘庄乡撤乡设镇材料已报送省民政厅和省政府,待研究。完成了县城街路牌安装。 3、减灾救灾工作。积极开展减灾、救灾知识普及宣传,开展对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乡村查灾、救灾,指导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工作,并积极上报灾情。20XX年下拨救灾款50万元,用于全县灾后群众的生产恢复。20XX年为遭受洪水严重的西部县市捐款30余万元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筹资资金66万元,免费为全县8万户农房投保,;,确保贫困群众得病、受灾能及时得到救助。20XX年为7657户受灾群众发放价值168万元的大米、面粉,保障了他们根本生活。 4、民族宗教工作。积极落实民族宗教政

14、策,先后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开展资金244万元,用于全县12个少数民族示范村建立,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 5、婚姻登记工作。共办理结婚登记11508对,离婚登记3846对,合格率到达100%。 6、社会慈善工作。成立县社会救助资金会。组织爱心企业、社会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了扶贫帮困服务。几年来,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价值数百万元,为失学儿童、困难老人和困难群众送去浓浓爱心和温暖。 7、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指导全县登记在册的96社会组织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其中,单建支部8家、联建支部4家涵盖21家社会组织、其余社会组织选派了党建指导员。完成了行政机关与各类协会商会脱钩工作。按照小康检

15、指标测体系要求,对社会组织进展了调查摸底,在进一步摸清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有利于社会组织开展平台,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安康和谐有序开展。 8、孤儿管理工作。按照孤儿救助政策要求,开展了孤儿调查摸底,身份认定审核。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为92名认定孤儿建立健全档案资料根本信息,同时,对年满18周岁后不再上学的孤儿停顿发放根本生活费,做到有进有出、分类发放、救助精准。近几年共为101名孤儿落实根本生活费。 9、流浪救助工作。依托县中心敬老院专门房间设施,明确专人负责,加强街头巡逻,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先后救助189人次,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救助37.6万元。 二、十三五期间获奖情况 一县安康养老管理服务模式在全省创出了经历 县总投资4000余万元打造的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县安康养老城,集医疗康复、托养护理、休闲娱乐为一体,设置床位700张,现已入住老人近200人。养老城采取公建民营的运营管理形式,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对接在一起,使老年人养老进入到养、医、康、护、乐于一体的全方位安康养老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