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27908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分析一、 智能消费硬件近年总体发展状况1974年-2006年,智能硬件起源于美国,发展至2012年SmartWatch的出现,标志着智能硬件迅速切入了消费市场。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硬件智能化成为全社会共识,行业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已逐渐形成。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主要强调了智能硬件在健康养老、教育、医疗、工业四大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如今智能硬件产品类别较之以前更加丰富多样,高潜力的细分应用领域也更加明确。按照用户种类的不同,智能硬件可以分为消费级智能硬件、商业级智能硬件和工业级智能硬件,其中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更大,起步

2、更早,当前发展也更加成熟。随着物联网生态体系内互联产品的不断增加给用户带来体验提升,和商家在用户需求驱动下不断进行新一轮的创新和市场拓展,以及5G、云计算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整个市场将会加速扩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消费级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左右。疫情进一步凸显了智能硬件在健康医疗方面的价值,据InternationalDataCorporation在2020年对新冠病毒的研究调查,由于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日益增加,2020年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的销量增加30%;根据德勤洞察发布的Wearabletechnologyinhealthcare:Gettingbette

3、rallthetime,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能测量血氧饱和度(SpO2)的智能手表日渐普及,2020年美国智能手表消费者数量新增15%。二、 供应端:康复科开设增加,康复基建带动康复器械增长我国康复医疗三级诊疗体系初步建成。三级体系:2011年,卫生部发文提出要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急性期患者主要在公立综合医院就诊,生命体征平稳进入亚急性期后转院至康复专科医院,随后前往社区机构或者居家进行恢复,形成公立与私立医疗机构互补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一级市场:康复医疗市场的巨大需求吸引了市场企业纷纷入局康复医疗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康复医疗细分领域中,投融资情况占比超过10%的为

4、康复机器人,其次为远程康复、康复护理及骨关节康复。其中,康复机器人占17%,远程康复占15%、康复护理占13%、骨关节康复占11%。二级市场:新三板有,主板有伟思医疗、翔宇医疗、诚益通、普门科技等公司。物理治疗技术迭代:物理治疗指利用人工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法、磁疗法、光疗法、超声疗法、热疗法、冷疗法、水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也有利用自然中的物理因子疗法,如气候疗法、日光疗法、海水疗法、泥消疗法等。现代物理学的进步促进了物理疗法的发展,如17世纪的静电疗法、18世纪的直流电疗法、18世纪下半叶的日光疗法、19世纪的感应电疗法、直流-感应电诊断、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激光疗法等。国产康复器械公司研

5、发投入加大:以上市公司伟思医疗为例,伟思自2009年进入盆底修复市场后,一直注重自主研发,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约06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约1477%。为康复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适当人才培训更能满足康复科需求。传统的以产品买卖为主要形式的销售模式在目前的康复领域有些困难,很多康复室建设了,设备投入之后,康复工作并没有开展起来,主要因为对康复的重视不足以及康复人才的缺乏。康复器械厂商不仅需要帮助医院康复科投入设备、培训人才,也需要做一定工作导入患者。康复科周转率高。截至2020年,全国共设立三级医院2996家,二级医院10404家,一级医院12252家,其中康复专科医院73

6、9家。2012-2020年我国康复的门急诊诊疗人数呈现缓慢上升到2020年达48372万人次。同时康复科的出院患者占比逐年上升,占比从2013年的064%提升到2020年的174%,从这个角度看,康复科病人的周转速度要快于其他科室十一、政策端:医保支付政策完善,长期护理险开启试点。支付项目增加:2010年和2016年人社部先后出台两项政策将9项以残疾人为主的康复项目和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项目从物理治疗延伸至各项治疗性项目和康复评定项目。部分省份服务价格上调:2021年部分省市康复医疗服务价格上调,如北京、安徽宿迁、江苏盐城等地,对部分物理治疗项目的价格小幅上调。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7、。2020年9月医保局、财政部印发医保局、财政部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了28个省的48个地级市为试点,探索建立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在原有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新增14个试点城市。截至2021年上半年,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为152万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基本护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

8、个月以上,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的失能参保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对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费用,基金支付水平总体控制在70%左右。三、 发展背景(一)政策康复医疗器械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我国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社会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居民平均寿命明显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会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失能老人群体持续扩大,日常专业康复的需求量大且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老年人群体对于中医康复、疼痛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等康复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增长。据资料

9、显示,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0056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42%。四、 需求端:人口老龄化加深,潜在需求空间大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约26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1870%。从康复需求人群来看,老年人是主要群体,部分老年疾病无法通过手术等有效方法根治,康复成为缓解的主要方式,治疗理念也可能会向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转变。而且老年人群逐渐成为非常庞大的群体,老年的人生活质量也将会成为社会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活力相对充沛的老年群体,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更高。2019年我国康复需求总人数达到46亿人,其中肌肉骨骼疾病患者数量最多,2019年达到32亿人,其次为感觉

10、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人群分别达到14亿人和06亿人,其中老年人群体超过50%。(一)疾病康复:临床康复一体化,提高早期康复介入率临床康复一体化:疾病康复的需求其实很大,但当前临床治疗与康复治疗分离,科室之间衔接不紧密,患者从临床治疗导流到康复治疗过程不通畅。从早期康复介入率看,骨科、神经内科早期(术后24-48小时内)康复介入率均在10%左右,重症医学科病房在15左右,而且当前公立医院康复科也主要收治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的患者,对于其他心脏康复、肿瘤康复的患者收治比例还较少。未来临床康复一体化趋势加强,有望通过临床团队或康复团队主导,患者在疾病恢复的同时,功能也得到恢复。(二)老年康复:促

11、进功能保存与恢复,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指数老年康复以老年人为主体,包括失能、半失能以及活力老年群体,是康复与老年人的复合学科,涉及的康复项目包括老年人常见疾病康复、心理康复、生活能力康复等。高龄老人本身就面临身体机能的下降,基础病多,行动不便,社会地位相对弱势,尤其是无法自理的老年人,这同时也会衍生老年人的心理疾病、抑郁、睡眠障碍,个人尊严感缺失等一系列精神类疾病。(三)慢病康复:居家和社区康复为主,互联网+属性强慢病康复:以高发病率的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康复治疗的主要病种。慢病康复涉及的病种通常病程长,稳定期后转为居家康复,康复技师提供上门服务难度大,依赖病人及家属

12、自主管理、自主训练,部分基层医院、卫生中心也设有特色的慢病康复中心。2019年中国的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为34亿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数为14亿人,慢性肾病人数为13亿人,糖尿病人数为12亿人,乙肝丙肝人数高达11亿人,整个慢病患者群体数量较庞大,互联网+的慢病管理平台层出不穷。(四)康复机器人:康复设备前沿方向,智能康复迎来新风口前沿领域:传统的人工或简单的医疗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康复机器人可以减少人员陪护,而且更有成效地帮助病患实现康复。根据Frost&Sullivan,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自2017年起步,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以575%

1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3年约达204亿元。五、 行业现状(一)市场规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多孩政策放开后产妇数量增加及其他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4503亿元,同比增长176%。预计到2023年行业规模将增长至6157亿元。(二)细分领域目前,我国康复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中,电刺激类、磁刺激类、电生理类和康复机器人这4个领域技术发展迅速,市场快速迅速,尤其是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和康复机器人市场刚刚起步,预计未来将有较大增长空间。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

14、中,电刺激类市场规模为143亿元,同比增长265%;磁刺激类市场规模为178亿元,同比增长299%;电生理类市场规模为79亿元,同比增长68%;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98亿元,同比增长581%。六、 医疗康复市场需求医疗康复最早的需求人群主要来自于残疾人群,后随着医疗康复理念不断渗透,疾病损伤患者、老年人、慢病患者等也逐渐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人群。而到目前,随着健康素养提升,康复医疗的需求人群扩展至运动、产后女性等群体。目前我国是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共计46亿人次,高于印度(411亿)、美国(149亿)、印度尼西亚(7,600万)和巴西(7,000万)等国家。其中老年人群体和残疾人群体是我国主要康

15、复服务对象,在2019年二者合计占康复群体总量的比重达到715%。(一)老年人群体市场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逐渐加深,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到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而人口老龄化将推高老年康复服务需求,带动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蓬勃发展,并将成为国内康复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医疗不断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将继续加深,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失能老人群体持续扩大,日常专业康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康复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末全国人口为1413亿人,比2020年末增加48万人。2021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人,占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1

16、亿人,占142%。(二)残疾人群体近年来,我国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数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1,0777万的持证残疾人及残疾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1146万、听力残疾人816万、言语残疾人51万、肢体残疾人5428万、智力残疾人864万、精神残疾人1784万、多重残疾人547万。而虽然我国基本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数实现不但增长。但整体来看,仍有有大部分人的康复需求未得到满足。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样本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人数约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多重残疾人1,386万人。由此推算,目前我国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数量占比不到13%,还有超过7,000万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从康复辅助器具来看,20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